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400字

2024-12-07 10:04:23  本文已影响人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孤独与悲凉。

带着一份孤独和悲凉,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吴摩西和牛爱国,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阴错阳差的成为了外公和外孙,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但经历了及其相似的命运,横跨了近百年,但吴摩西和牛爱国所代表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内心的孤独没有变,这份孤独的根源也没有变,那就是想说上一句话。倒也不是说上一句话,而是想说到一起去,用小说中的话说,就是“说得着”。
刘震云用说的着与说不着,度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夫妻、父子、兄弟、朋友、邻里……小说前半部讲的是杨百顺变成了杨摩西,杨摩西变成了吴摩西,吴摩西变成了罗长礼,在杨百顺颠沛流离的故事里遇到的每一个人,与杨百顺都说不着,只有一个半人可以说的着。第一个人是杨百顺变成吴摩西入赘吴香香的馒头铺之后,吴香香的闺女,也是吴摩西的养女,巧玲。巧玲在这个世界上,只和自己这个后爹亲,两个人能聊得着。
这另外半个人是盐津的外国传教士老詹——詹善仆。杨百顺为了让老詹介绍工作,信了教,老詹给杨百顺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杨莫西,老詹说,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古埃及。老詹每天给杨摩西讲经,杨摩西一句也听不及去,这个时候的老詹与杨摩西说不到一起去。直到杨摩西离开了老詹的破庙,进了县政府,在入赘吴香香馒头铺前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否要抱紧县长老史的大腿,杨摩西再次来到了破庙,找老詹。
杨摩西把自己的困惑和疑虑告诉了老詹,老詹说了一番话,从此杨摩西觉得与师傅老詹能说的着了。
“孩子,头一回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杨摩西决定嫁给吴香香,从此成为了吴摩西。
吴摩西前半生颠沛流离的命运透着人世间的凉薄,真正的悲凉与孤独,是老詹死了,吴香香出轨跑了,闺女巧玲丢了,从此吴摩西不再是吴摩西,他离开了盐津,改名罗长礼——杨百顺小时候的偶像,一个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喊丧的罗长礼。
小说的后半部的主角是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的颠沛流离,孤独与悲凉。牛爱国老婆两次出轨,牛爱国两次出走,每一次都在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可以去哪里,可以去找谁,一遍又一遍的觉得无路可走,但牛爱国还是抓着一根一根的救命稻草,往前走,直到在河北泊头的“老李美食城”遇到了老李的老婆——章楚红。牛爱国终于说的着了,不仅说的着,还与章楚红好上了。
牛爱国没有勇气带着章楚红远走高飞,处理完母亲曹青娥(吴摩西的养女巧玲)的丧事,牛爱国又一次出走了。本来出走的目的是去寻找第二次跑了的庞丽娜——牛爱国的老婆,但走着走着走到了盐津,去寻找吴摩西留给牛爱国母亲巧玲的一句话,虽然找到了吴摩西的后人,但终于还是没有找到吴摩西留给巧玲的话,但牛爱国忽然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去找另外一个人留给自己的那句话。章楚红和牛爱国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章楚红说,你带我走,我就有一句话要说给你。牛爱国当初怕事,没有带章楚红走,但终于牛爱国还是变成了另外一个牛爱国,他去了泊头,去找章楚红,去找那一句章楚红要说给他的话。
故事的最后,牛爱国没有找到章楚红,听说章楚红与老李离了婚,一个人去了北京,牛爱国毅然决然的去找她,去大海一样的北京,找一个人,找一句话。
说的着,与说不着,构筑着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孤独。想说上一句话,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同时伴随着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
喜欢刘震云的笔触,喜欢这种悲悯的文字视角,建议读者耐心读一读小说原著。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拉拉纳夫人》读后感13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