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600字

2024-11-23 11:30:14  本文已影响人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刚刚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一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为迟子建美妙的比喻陶醉。文学手法的使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作家的功力,所以在我翻开上部“清晨”的第一页时,我就确信这是本好书。
可惜正文部分平铺直叙,惊艳的连珠的比喻只在每部分的开头。但说是平铺直叙,实际上书中的写作是散文式的,有若隐若现的美感,好像一个女人的体香,在你和她相处时撩拨着你的心神。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毕竟这是小说,不是散文,就像气味闻久了鼻子就失去敏感了,长篇幅的散文风格写法导致故事写得像流水账。
下部的“黄昏”更是彻底失去了结构,人物快速地登场下场,仿佛是赶集,匆匆处理完手里的货物就回家。
这让我想起网文的写法,即“龙头猪肚凤尾”,先凭借优质的开头吸引读者,在读者对人物和故事熟悉,产生感情后安排公式化流程(即流水账),最后布置一个精妙的收尾。
刚读完激流三部曲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幻视,但激流系列是现实主义,《额尔古纳河右岸》最多算魔幻现实主义,“流水账”是不好发挥的。
魔幻气息若有若无,社会背景又只能凭着几句时间和俄国人、日本人、新中国政府的交流看出。大兴安岭内又是个相对闭锁的空间,所以这现实主义还现实吗?
如果这书既不“魔幻”又不“现实”,再加上这种“流水账”,我很难给什么过高的评价,如果按照五分制,那就是四分嫌多,三分嫌少。
下面再说说网上观点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主题,有人认为是讲述大自然,可我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内核是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此之上披了一层大兴安岭美丽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习俗的外壳,实质要讨论的内容其实依旧是文学中经典的话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本文中环境的描写虽然很触动人,但占比实在太少。以及,尽管作者用力渲染自然的伟大,无私,美丽,纯真,但一和部族萨满挂钩,在我这个思想偏唯物的读者眼里就都变成了怪力乱神。
另一方面,在大自然当中,人与人的冲突并未得到缓解,全程以“我”的视角展开,这势必带着“我”的主观性,比如“我”阻止尼都萨满和母亲的爱情,因为部族规定如此,后文却又不管部族的规矩,让维克特结婚。当“我”想着“不应该有那么多忌讳”的同时,却遗忘了“我”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除开“我”以外笔墨最多的就是伊芙琳,每次提到伊芙琳,都避不开她的毒舌,伊芙琳好像跟谁都有仇似的,难道就因为丈夫不爱她,她就要仇视所有人吗?事实上,她也会给“我”做衣服,而每次提到伊芙琳灵巧的手和美丽的衣服,都是草草带过。想来“我”是很讨厌伊芙琳的。
从这些例子中都能看出这个部落的率真,自然确实给人带来了这种性格,可率真只和愚昧隔了薄薄一层纸,那些不加以控制的感情从身体里肆意流窜出来,给多少人造成了伤害,马粪包向伐木工人开枪时,拉吉米不让女儿出嫁时,这些都表现得是多么丑陋。用书中瓦罗加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世上哪有世外桃源呢!”。
可见自然并不能给人性带来所谓高尚的天使的性格,只是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那么自然就仅仅是自然,如果自然是美的,神圣的,那也只是人的主观看法,而脱离了人是不会有什么高尚的,伟大的自然的,自然就仅仅是自然。
如果说文章中的写作是自然主义的,那也不正确,因为萨满、仪式的影响在本书中得到了扩大,这是不符合现实的,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气息还更准确。
除了关于本书主题这一问题,我看有些评论指责本书有什么媚男?倾向。
我猜测引起“媚男”观点的书中内容,比如坤德“惩罚”伊芙琳,马伊堪不能恋爱结婚,不让瓦霞离婚等等。
问题在于,书中从“我”的视角出发,哪怕是对以上行为做出了价值评判,也只是“我”的价值观念,而“我”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酋长的妻子。
就像写封建社会,从一个地主出发,他认为他的妻妾都属于他(是他的东西),这不等于作者也如此认为。这里面没有一点的价值观的诱导。
如果非要认为这样写就是有媚男嫌疑,那么我要举出书中“媚女”的情节,比如“我”的自白:“一个好男人,是不会追问女人的去处的”。这句话按照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观点来看,这就是定义男性。
结论就是,《额尔古纳河》固然有很多问题,但根本不涉及男权女权,别魔怔,你要非说要具备什么敏感意识,那是你是对的,相信你在20世纪70年代一定大有作为。
总结:书中清晨、正午、黄昏三个部分开头写得都很好,其中尤以清晨最佳,故事内容越写越散,不喜欢读“流水账”部分那就没什么读的必要,毕竟是既不“现实”,又不“魔幻”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我和奶奶的奇妙之旅》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冬牧场》读后感1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