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松枝满山,感前人记述,今观之有感,故一言以记之。
汉书晦涩,其事却令人痴迷,尤在《霍光传》这一篇体现。观霍光一生,扶幼主,灭乱臣,镇社稷,扶天下,可谓权倾一世,富贵之极;其后,废昌邑,立汉宣,始中兴。他的功绩不可谓不大,他的名声不可谓不显!
然而,社会是残酷的,封建是皇帝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当霍光能废立,左天下之时,历史的胜利者眼中的寒光便时刻在闪动。
也许霍光早已看清,她知道如何辅佐一位贤君,如何在复杂的政治中把握时机,铲除政敌,在昌邑荒淫失道之时,采取果断的行动,也许他意识到了他家族的命运,但是依旧一无反顾的行废立之事
我想霍光一定明白,或许诸多大臣也理解他,羡慕他,向往他,就像三国的诸葛丞相们伟大的“史圣”司马迁说过的,“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当一个人在一直为那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同时,他所考虑的已经不是个人生死,他考虑的是国家社稷的安定。从结果看,霍光是一个忠臣,一个忠于国家和君王的人。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往往一言以蔽之,若是我们在感慨历史人物的同时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发掘和理解他的作为,你会发现,一位治世能臣,他怎么在一些小问题中让人不解,此刻我们细想,历史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人对于危机与安全的嗅觉是极为灵敏的。这时,我们就要看看这个人,他的心思,他的目的,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究竟如何,当你搞清明白了他的人生意义,你对于那些他在历史上不解的行为就能进一步了解。
看看霍光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他的家世上分析,他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拥有皇家的恩宠,而皇权至高无上。霍光懂这个道理,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可怕,所以侍奉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恩宠可以有,富贵可以有,但是却不能越过雷池,几十年来他都是这样行事的,他得到了信任,开始辅佐幼主。
主上年幼,他一心抚之,唯恐失了差错,对不起孝武皇帝的临终嘱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后,他似乎习惯了权力集中,习惯了事无巨细,皆决于亮的行为,此刻,他被权力所蛊惑,他迷失了,当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燕王、盖主等人密谋篡权之时。霍光趁机大刀一挥,灭杀了这群妄想篡夺他权力之人,此后霍光似乎离那个几十年前谨小慎微的霍光越来越远了,他忘记了权力是要平衡的,一旦失衡,君主就要挥下屠刀。霍光他感觉到了危机,但是他觉得这份危机还在他的可控范围之内,所以他没有在意,他觉得为了汉朝的安定和国家的繁荣他在不断贡献着自己残余的力量,但是他忘了,他只是一个人,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他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他的不在而不在运转,他死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为着这个国家发展而不断奋斗的人。他把自己看的太大,把别人看的太小,于是乎他彻底迷失了。
历史的天平往往在皇权与相权之间颠簸,也许一段时间相权压过了皇权,皇权又或者颠覆了相权,但是从历史的演变中发现,往往当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的界点之时,整个政府结构组织的运行、王朝发展的形式往往是呈现一个积极向上的趋势。
霍光自我感觉平衡,他还政与宣帝,自己居于相职,认为皇权与相权相安无事。
但是在宣帝的眼中,相权带给皇权的压力确实太大了,他感觉到了相权的威胁,他没有安全感。例如,汉书一段记载,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不难发现,霍光对主上虽然臣礼有加,但是从侧面看,“霍光每次朝见,宣帝都虚怀若谷,神色敬肃,礼节上屈己退让到了极点。” 可见宣帝对于霍光是极为忌惮的。霍光死后,宣帝给与荣宠,陪葬茂陵!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上一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