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读过傅东华先生译的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的上、中、下三册的《飘》。并在我自己的另一本读后感里每章都作了详细的摘抄和评论,写了能有20多页。由于当时是借阅的,所以心里就盼望着能早日拥有自己的《飘》。
1996年夏季当我和爱人在我们书店里看到由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的新版的上下两册的《飘》以及亚历山德拉·里普莉续写的《飘》续集《斯佳丽》和安妮·爱德华兹著的《飘》的作者马格丽特·米切尔的传记《塔拉之路》时,虽然当时感到《飘》的译者不是傅东华先生的,心里有些遗憾,但我还是用了100多元把它们全部买回放在了我的书桌上。我如饥似渴、如醉如痴的看了两个多星期,总算把它们全啃了下来。当然其间挤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挑灯夜战。也同时让我儿子的故事往后拖了几回。当我全部看完之后,我却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我沉浸在思嘉与瑞德的故事里不能自拔,只能一吐为快……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它的历史,对于孤陋寡闻的我知之甚少,也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因为那段历史,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漂亮、不服输的思嘉·奥哈拉(傅译郝思嘉)的形象,以及她在战争后白手起家、重建家园,做到了连每一个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一切。她是新时代下、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所以在战后她的经营木厂、只身赶车以及她从事的一切都受到了所谓正派南方上层社会的不容和蔑视。但她终于凭借勇气战胜了一切,只是她的婚姻却连遭不幸……
对于原著《飘》我已不想再讨论,因为我在以前我的读后感里已详细阐述了我的感受。让我写写新作者的续写吧。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终于有人把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重新续写了出来。
《斯佳丽》是作者根据原著编写的不失特色的一本力作。它主要写斯佳丽(思嘉)为了把瑞德找回来,遍访她母亲及父亲的老家。最后在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建起了繁华的小镇,并且成了受人尊敬的“奥哈拉族长”。并在爱尔兰的土地上生下了她和瑞德的女儿猫咪。只是她和瑞德却因误会阴差阳错的错过了许多好日子。瑞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她了离了婚。而倔犟的思嘉为了报复他,不告诉他她已有了他的孩子。然而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当他的新夫人因流产而死去的时候,上帝又把她们连在了一起,并使她们误会全消,抱着女儿去冲破新的封锁线……
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在查尔斯顿的码头。当思嘉在甲板上望着瑞德在岸上送客人的时候,尤其当瑞德转身要走而思嘉却在心里喊道:“别走”!而瑞德就仿佛像听到了一样,猛回头,发现了站在船上的思嘉。可是船已开走,她们只是礼貌的点点头,行同路人……看到这里我心如刀绞,只想放声大哭一会儿,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我不知道此时的思嘉是何样的心情,但我知道她此时一定是肝肠寸断!哦,思嘉,你那样爱着瑞德,当你走了一段弯路,爱着那个不值得爱的韦希礼时,你才感到你最需要的就是坚强有力,也一直深爱你的瑞德!
可是正像瑞德说的那样:他爱你,就像迷上了毒瘾,怕无法忘掉;也怕你像毒品一样毁了他,可是他想忘却无法忘记你。而任性的你却因为贪恋异国的风情造成了一步之差,可是这一差却谬之千里。迫使你只能留在国外,养育你心爱的女儿。可是要强的思嘉却在异国天地里开辟出又一番领域,在痛苦的磨砺中,在潜移默化中她终于长大了,并且成了英国上层社会红极一时的人物。
虽然期间,瑞德一直在关注着思嘉的行踪,但他却故意什么也不说。两人见面也平静相对。直到后来,瑞德家庭发生了变化,他还是来到了国外,关注着思嘉。思嘉知道瑞德一直深爱着自己,所以在最后思嘉的庄园遭到破坏、遭到毁灭的时候是瑞德帮助她和女儿逃离了灾难。同时瑞德也才知道猫咪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对于爱子如命的瑞德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他也深深自责自己和思嘉:为什么不让他早知道一切。
历尽磨难、历尽坎坷、苦尽甜来。他们一家终于团聚。思嘉和瑞德这对个性极强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我真要感谢作者给了他们这样圆满的结局。要不然每每想到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结局的部分,思嘉无奈地说:“无论如何,明天总是新的一天”了时,心里总是怆然。
我想两个人既然有缘走到了一起,就应该好好珍惜。任何人身上都有缺点,只要取长补短,多想想优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不是思嘉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不可能不顾世俗的冷眼,但是思嘉又能怎样呢?她刻骨铭心深爱着的不也是瑞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