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传》读后感
坚韧是意志的最好助手。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他所缔造的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两度遭到外国占领及国家分裂达两个世代之久,依然巍峨屹立。在德意志,一个既未戴皇冠又未穿制服的人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前所未有的。俾斯麦临近80岁高龄才彻底使德意志人折服。
他做议员时竭力与他们对抗,官拜普鲁士宰相时也与他们斗争,担任帝国宰相后,又是帝国议会的敌人。当他在乡村当乡绅的时候,他和人民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
当他由维也纳走至启星根,所到之处,人们全都成群结队地迎接他,途经的市镇都恳求俾斯麦允许他们为他举行欢迎仪式,被他所折服或者压制的德意志民族,萨克森人以及南德意志人,无不向他致敬。
在他出现的市镇和大学,市民、近郊的农民、教员、女人、孩子,都聚集到了旧市场。校长在路得堂为王爵举行欢迎仪式。
当他走出90年前法兰西军队的驻扎地--大宽街的时候,此地已经摆好了多张桌子,桌子上放置着葡萄酒和啤酒,人们正在畅饮着美酒,乐声高奏,德意志省会的居民全聚集在此地等待着他,他们浪漫而热情。
他的身材很高,穿着一件长款的黑色外褂,在群众里来回走动,发表了六次演讲,没有哪一次是空话套话。他手指贝利青根的石像,引用歌德的剧本中贝利青根所说的话。
他最后说:“一个人应当忠心耿耿地亲附他的朝代,他的君主,他的皇帝,却没有必要对这位君主的所有的计谋才智都深信不疑。我就不相信,从今往后我要发表我自己的看法。”
围观的人民听了他的话,疯了般地鼓掌这是让德意志人认同的语调和说法,在俾斯麦坐上马车后,马车由于人们过于拥挤而无法行走,数以万计的百姓要与他握手,而俾斯麦竟然准备和他们一个一个地握手。
在几个钟头或者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怀疑主义。他扪心自问,民众的话语是否更加真挚热忱,更加感情深厚,这远非他自己的阶层的人所能比拟的。
在他炙手可热时,他的阶层的人嫉妒他,谋害他,最后推翻他。而群众热烈欢迎自己的时候,有学生的饮酒会,有群众的火把会,这些令他走过南德意志就好像大战得胜一般,如此亲近,如此热情,令他的内心始终在思索着问题:将政权交付到这样的人民手中,是否是更好的政策?
这位老人在这些演讲词里,发出了为时已晚的警告:我们生活在君主立宪制之下,皇帝和统治者携手合作正是此种制度的精华所在。将议院的权力降低到如今的程度,大概是我阴差阳错所做的贡献。但是我并不希望议院一直处于如此低的水平线上。我非常乐意看见议院重新获得稳定的大多数,没有大多数是无法获得希望的势力的……批评,限制,给政府提出警告是议会代表永久的使命,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应当对政府进行指导。……我们必须有一个这样的帝国议会,否则,我们民族发展的持久以及最终的结果,都会是大问题,我对此忧心如焚……
原来我致力于巩固人民头脑中的君主制思想。我在皇宫、官场大受感谢和欢迎,不过人民却会拿石头掷我。如今人民热情欢呼着对我表示欢迎,但是皇宫和官场中的人对我不理不睬。我认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
就聪明睿智而言,他是天才,就血统而言,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贵胄。他之所以要治理国家,仅仅因为他是上层社会的人,尽管他内心很清楚这一个阶级并不是最好的,君主和武士阶层的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此时的人们正在那里摸黑行走,将普遍选举权赐予人们,仅仅是一种让步。
俾斯麦是一个制造国家的人,因此他的基本想法就是要使议院无权无势,让议院始终处于君权的控制之下。这是他一个人的帝国,在这里,只有他一人可以发号施令。只有如此,他才可以从事业中得到满足,满足自己无与伦比的自信。他和人民的代表僵持了30年,无时无刻不在拥护君权,突然之间,一个新的皇帝诞生了,而这位新皇毫不领情,还恩将仇报地将宰相推倒了。
直到年老的俾斯麦获得了人民的尊崇,此时此刻,他才可以明了自己计算中的失误。以其本性而言,他过去始终都是支持君主制度的,到了此时,出于相同的理由,他开始支持人民。
当他在国人和欧洲面前承认“或许是我的错误,不知不觉间将议院的权力压制到如今的程度”的时候,他的骄傲自信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他高声喊道:“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将一个重东西举起,所以不得不放下!”
俾斯麦说: “当我乘坐的火车即将到站的时候,车速已经非常缓慢了,我听见等待迎接我的人民在高歌着欢呼,我明白德意志仍旧将我放在心里,这使我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