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归处,是在生活中寻匿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和天地;心安即是归处,是在嘈杂纷闹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心安即是归处,是在浮躁不安的情绪和社会风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沉静和沉稳。在读完季羡林老先生的《新安即是归处》这本书后学习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季羡林老先生在临近百岁高龄写的这本书中不禁为我们当代的新时代教师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学习意义,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各方面从他自己的经历和崇高的心境中为我们解答和指导。
关于人生:季羡林先生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节谈到了人生里讲到:“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季老先生在对待人生是看的非常的平淡和佛性的,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纠纷与烦恼,在他看来,不去沉寂与其中,将人生中的各种事情看淡一些,这样才能将人生过得轻松,认真过好每一天就是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了。认真的过好每一天,玩就好好玩,学习就好好的学习,工作就好的好的工作,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那个会先来临,所以从季老先生我学习到了认真过好人生的每一天才是最好的,心安才是人生的归处。
关于读书:季老先生一定是读了非常多的书,才能有这样的阅历和淡然,他认为读书和吃饭一样重要,他说:要读书,读好书,惜寸阴。确实是啊!你读过的书会像吃饭一样刻进骨子里,书籍是跨越阶层最廉价的铺路石,它能提升我们的格局和见识,也能在自己低谷时拉你一把!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与见解才能在教育中更好的教导有方,才能更好的使学生们学习到优秀和先进的知识思想。关于好人坏人,季老先生说: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好人,标准很简单,损人利己是坏人,损人不利己是坏人,利人利己是好人,凡事能够帮助和有利于他人的都是好人,伤害他人的都是坏人。季老先生说,他从不相信人性本善,就像蘑菇,有能吃的蘑菇,就有毒蘑菇,人也一样,好人是天生的的,坏人也是,只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而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最应该的就是教导学生们行好事,善好心,做一名利国利民的人更是教师这一身份的升华与体现。关于生活:季老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活。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些遗憾有些错过的,现阶段对我来说比较遗憾的是我带了六年的学生,没有自己班的毕业照,所以季老先生说的没错,人生并非全都是一帆风顺和满是完美,遗憾是常事,带着释怀往前走才是人生,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完满才是人生,”在人生的生活中只有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失去,不断的成长才能获得进步,取得成功,季老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去学习个深思的。关于死亡:这个词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概念,都认为自己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对于已经是耋耋之年的季老先生,他说他不相信往生,也不喜欢死亡一词,他很庆幸自己活了这么久,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没有死掉,能活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赚的。随着年龄增大入院之后对死亡的想法就更深了,他认为我们对于死亡应当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无需担惊受怕,也不必恋恋不舍,与其每日心心念念,不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我现在不敢想象自己能活多久,真到季老先生的年纪别说读书写作了,估计就是多活一天,也是煎熬一天,那时候估计会乞求自己早点儿走吧,虽然恐惧死亡,但也不想痛苦地活着,所对于生死,在季老的书中我们对待生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将精神和知识延续下去,这样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季老都经历过,季老这种不争不辩,不怨不艾,坚持本真,安于当下的心境是学不来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首陶渊明的诗是季老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写照。在这本书中每一篇都尽显人生大智慧,值得你细细品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身边充斥着着各种各样的名与利的诱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间百态,初心易得,坚守难常,在读完季老先生的这本书后最后我想说:看尽繁华,才知简单最美;人生无常,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