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化身为海》读后感1000字

2019-06-18 09:10:11  本文已影响人 
《化身为海》读后感

        逸野先生的《化身为海》让我读了为之一震,荡气回肠,有一些话萦绕于心,不吐不快。事实上,先生的每一个作品,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其文思泉诵,妙语连珠;其诸体皆善,珠圆玉润;其笔法独到,匠心独具,皆叹为观止。不得不说,对于先生的为文为人,读得越多,越是有一种知之甚少的感觉;时间越久,越有一种只能仰视的感觉。
       第一段,晨曦初露,海霞满天。第一句 "天还没有亮,海已经醒来。"似蓦然而来的一个特写,把黎明前朦朦胧胧的海,骤然推到了我们面前。接着,先生半是调侃半是写实地写到:"也许,海一直是醒着的……"。话休絮繁,笔锋一转,把黎明时海天的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东边的天幕渐次拉开,旌旗一般的云朵亮了出来,深红的,紫红的,有序地排列开去,猎猎飘扬。"这一段虽然是从一个画面直接切入,运笔看似很直接,但对于全文来说,显然是欲东先西,欲上先下,婉转入笔,别有深意。
        第二段,风平浪静,海阔天高。用素描一般的笔法,描述大海退潮后裸露出来的礁石、沙滩、海潮留在沙滩上的痕迹,以及黎明时变幻的光影投射出的奇妙景色。到此,海是平静的,笔是平静的,心也是平静的。平静得没有一丝风,没有一朵浪花,没有一点躁动的痕迹。仿佛一段低徊轻浅的音乐过后,指挥大合唱的那只手嘎然停在半空中,天地一片寂静。
        第三段,轻风微澜,由景入心。如果就这样把景写下去,那就不是逸野先生了。从来在先生的笔下,一景一物,都是有生命,有灵魂,有感情的。一朵花,一棵树都是有故事的,更何况是一片海呢?终于忍不住发出第一问,为了这一问,仿佛等待了百年。这轻轻的一问,自然而然由景入情,由景入心。于是乎,风来了,浪起了,有音乐响起来了。"大海里还有多少东西被收藏,有山脉么?有城池么?有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么?有缠绵婉约的爱情篇章么?"先生比谁都知道,肯定是有的。且看先生怎样为我们呈现。
        第四段至第五段,惊雷滚滚,情景交融。我不仅听到了高昂的乐章,似乎还看到了那双拿着指挥棒的手在狂舞,且伴有惊雷滚滚。这两段,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先生那种亦情亦景,直入人心的娴熟笔法再次显露神威,风驰电掣,电闪雷鸣,蛟龙入海,排山倒海,痛快淋漓,震撼心灵。这是大海的表情吗?这分明是大海的魂魄!这是大海吗?这分明是如大海般的一颗心。至此,我们似乎看到隐藏在文字和段落里的两条脉络:一片海,一颗心。人与景,心与海,融为一体,"喜怒哀乐变幻万千,爱恨情仇痛快淋漓。怒吼如雄狮威震天下,长歌似妙音通达心灵,起舞仿佛千军万马驰骋纵横,凝神又像一位温情的少女,秋波盈盈。"读先生的许多作品,都能感觉到这样两条脉络的存在,如《野白菊的秋天》,《在雪山下起舞》,这两条脉络又是如此自然地融为一体,天衣无缝,不露痕迹。
    第六段,潮水退去,海晏河清。有去必有回,潮起潮落,欲擒故纵,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收放自如的谋篇布局,在先生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如这一段,大合唱骤然回落了,潮落了,海突然安静了,心也跟着平静下来了。可是我似乎还没回过神来,显然还没有个够。音乐又低,似乎只落下几颗雨滴。
    第七段,平地来风,再起波澜。第二次发问,且附有答案。连续几个排比句的发问,振耳发馈,把文章再次推向了一个小高潮,然后调转笔锋,直言写海就是写人。"那些表情,不过是人类的表情,那些爱恨,也不过是人类的爱恨吧。"音乐再拉高。
    第八段至第九段。引用了《化身为海》的一段歌词,或明或暗,或隐或现,似乎暗示人生有些东西是必经,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但终究还是有希望的,有温暖的。像是哼歌词,又像是托腮凝思。天地间再次回想起低徊婉转的音乐。
    第十段。八九不离十,十全十美。这一段承接上一段,也是全文的结尾,直入心灵。原来全文的主题本来就是化身为海。所谓的两条脉络,融为一体,只不过是我的自作聪明罢了。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化身为海,化身为一滴海水。那么,就让所有的尘埃,所有的忧伤,都让海水带走吧。终于把思绪拉回现实,音乐也渐渐隐去。蓦然回首,已是海天一色,天地悠悠。
    塑造灵魂是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敬佩逸野先生的多才多艺,更敬佩她不辱使命,勇攀高峰的精神,期待先生有更多像《化身为海》这样的精品力作分享,祝先生永远年轻漂亮,永葆青春活力!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在爱中升华》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