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600字

2022-07-15 05:20:22  本文已影响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于红色书刊的阅读并不多,当学校给我们发放《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时,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是外国作者写?他会写哪些内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展开了本次阅读。

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他来到中国的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与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共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共主要领导结下深厚的友谊,依据切身体验而著此书。在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我们从本书中了解到: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认识。

书本中关于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像孙逸仙博十的主张:耕者有其用。”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精神信念正是现在的我们所欠缺的东西。

在作者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强大的与敌人对抗的作战能力。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则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在电视剧里、诗文中记录的长征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那书本中呢?作者记录了伟大的红军战士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获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干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春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直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总之,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昨日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论语》读后感1100字
  • 下一篇:《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200字两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