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800字

2022-09-01 08:39:30  本文已影响人 

《双城记》读后感

之前借了《双城记》却没有来得及看完就还回去了,回学校的这几天断断续续看完的。这全部都是因为我犯懒了,要不然该在一个月前就看完的。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看书时的感受,有人批评这本小说有通俗情节剧的性质,但得益于它的这种倾向,我读书时全身心都被故事牵动着,甚至看到革命爆发的第三卷时出于不想让悲剧发生的心理,放下书好久才又读下去。加上小说伏笔众多,环环相扣,若不是因为先看了小说的译本序,这种出乎意料的惊喜一定会更加强烈。说到译本序,因为我看的是张玲、张扬共同翻译的版本,理所应当的,译本序由他们完成。这篇序从作者到背景再到故事情节、人物分析,一应俱全,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先看小说。对于这样一篇如推理小说般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人物鲜明的小说,剧透实在是有些可惜。

所以,先行提醒,以下内容包含剧情。

我是文科生,历史是高考科目之一,法国大革命是高考历史的考点之一。从应试的角度,我比较讨厌这个考点,因为法国革命从封建帝国到共和国,起起伏伏,时间人物事件历史意义,很繁琐。巴黎公社相较于苏联的十月革命又是一笔带过。我也听说过那种说法“史书上轻轻翻过的一页,便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当作者以其为背景创作出这样一个故事时,使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小说中的政治观点是如此直白又是如此合理:当你看到贵族草菅人命荒淫无度时会厌恶,当你看到底层民众株连的报复时会恐惧,当你看到无畏者为爱牺牲时会感动。这或许就是小说的成就、作者的目的。当只讲道理时,人们会厌恶地评一句好为人师;但当讲故事时,人们却会侧耳聆听潸然泪下。这能否说明人都是固执的感性动物?

在看完全书后,再回过头看第一段“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在一个变化的节点,一切都朦朦胧胧,往前是未知的鲁莽和疯狂,往后是已知的压榨和死亡,那还是往前吧,倒不是因为害怕过去的日子,而是因为我已无法回头。

我向来都是随波逐流的人,常持的观点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某一种人,要做成某一件事,却也因此对怀有极大热情和坚定信念要促成某件事的人保有敬意和憧憬。·从被贵族压榨唾弃的贫民到主导整个巴黎政经的掌权者,圣安东区的人们多么不容易。但人们总是不会克制自己的欲求和情绪,失控的愤怒与复仇的欲望蒙蔽了这群人的双眼,还有多少罪恶要冠上自由的名义。当然,这是小说为了表达“统治阶级的奢靡必然导致激烈残酷的报复和社会制度的更换”这一主题所着重描述的场景。狄更斯作为温和的改良派,对于此般暴力革命自是不赞同。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改革不总是能解决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即爆发革命。革命分为流血的革命和不流血的革命,我们通常把后者称为不彻底的革命。流血的革命因其以人的性命作为代价,因此一定需要克制冷静,否则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双城记》的人物设计是精妙的,展现了大革命时期不同群体的面貌,贵族、医生、律师、密探、农民、工匠、盗墓者……医生与达奈,卡屯和普若斯,德发日先生、德发日太太、斯揣沃、杰瑞、雅克,他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代表狄更斯观察到的不同品格者。

我很在意西德尼·卡屯这个形象:早年受过良好教育,青年时落魄不得志、自甘堕落,对爱的女子默默守护,至死不渝。卡屯的死亡通常被解释为为爱赴死,但我觉得可以通过剖析其心理得到更加微妙、完整的理由。在第四章庆祝达奈被释的晚饭里,卡屯面对这个与自己有相似面孔的年轻人,喜爱、嫉妒和悔恨,进而自弃。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有良好社会地位的青年,怎么会落到为狮猎食的田地,以至于面对所爱,第一反应是退却。有人说他是因为酗酒喝掉了他早年的天赋,他的意志垮掉了。但这样说有些牵强,卡屯的身世背景是空白的,寥寥数语交代了他的过去。狄更斯用下面这段话概括了其悲剧的性格:

在他的幻想中,他有崇高志向、自我节制、坚忍不拔,他的前景充满希望。

但已不能如此,他的自毁倾向和崇高的品德导致了他最后做出替代达奈死亡的行为。“他曾经踟蹰彷徨,艰苦挣扎,迷失路途,但终究踏上了正路,并望见了归宿”。

卡屯富有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这是天赐的礼物,但他却或因为双亲过世的打击或因为浪荡放纵的倾向而走向了一条自毁的道路,这与其自身欣赏憧憬的青年形象也大为不同。他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却不做出任何行为去改变这一境地,只是凭借对露西的爱和对大众的爱行事。小说最后一页也是卡屯最后的话,充分表明他希望通过他的牺牲换得所爱之人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过去的卡屯好似行尸走肉,他的生活不符合他内心的价值观,却也不愿如世上大多数人般将就过活。露西的出现唤醒了他,他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最终通过牺牲获得了与自我的和解。

人们通常不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在一个个重要的节点上随波逐流。有的幸运儿直到生命的终点也未曾思考过,也无所谓这些抽象的烦恼;有的不幸者在某一瞬间听清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却彷徨踟蹰,因为过去已经无可逆转。不是所有人都有五柳先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豁达和乐观,坚忍不拔是一种可贵的品德。我前头说我就是这样一个放任自流的人,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人,做成什么事。但我对于无方向、不自觉的自己有一种恐慌的心理,我不能尚未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死去。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