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这本书看了很久了,开始大段散文式的描写,仿佛不知所云,但慢慢的便渐入佳境,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批判精神。茅盾先生评价本书为“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萧红。八岁丧母,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掀起了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在之后的抗日爱国运动中,萧红一直表现的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经历三段感情,一生颠沛。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受到读者好评。其后,得到鲁迅先生的指导,发表了《生死场》,奠定其抗日作家的地位。东渡日本,回国后有上海辗转到武汉到西安,收到了周恩来的接见。最后一次婚姻,与端木抵达香港,其后专心创作,1942年病逝。
萧红的文字带有浓浓的觉醒,批判精神。看到有人评论萧红的文字,“没有女作家的矫情。她太冷静,冷酷,冷眼旁观认识苦难,微笑着内心泣血”。萧红的笔调温和,并不犀利,也不做评判,像是用第三者的视角去描绘一部社会画卷。没有批判,没有赞扬,不带感情色彩的,用一种透视的眼光去讲述一个故事,而人性的好坏,丑陋全然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像是一个没有刃的刀子,让人心里滴血,却又看不见伤痕。
呼兰城是一座小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东二道街,一条叫西二道街。东二道街上有一个大泥坑,一下雨就容易有车马坠落,“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久好了吗?”然而当时的人就是那么的逆来顺受,只管吃饱穿暖。而当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团圆媳妇,活活被开水烫死,社会的人只是冷眼旁观,封建迷信的巫蛊,使人们变得如此愚昧与麻木不仁。看客们用绝望的眼光看待冯歪嘴子,认为他的孩子非死不可。而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的负着他那份责任。任凭风吹雨打,生命之花是那样静静的开着。萧红无疑是很勇敢很前卫的人,她像是时代里的一盏灯,给黑暗的世界带来点点光芒;又像是一阵风,让那个密不透风的世界有了一丝的喘息。
本部作品体现了萧红对故乡,对祖父,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呼兰河传是一部带有回忆性质的小说。都说只有一生颠沛的人才喜欢怀旧。萧红写下这本传记时候饱受战争,贫穷与疾病的折磨。看到小时候祖父教他读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她好奇地问,我也要离家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还有尾声的真挚情感无不让人落泪。呼兰河的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院子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世事都变迁了,也都不知道怎么样了。萧红是爱他的故乡的,无法想象萧红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境来写的这本小说。总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细腻,以及那种真挚的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