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年读完的第二本书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罐头小人》(以下简称《罐头小人》)。故事讲述了鲁西西无意中在开罐头时发现了5个袖珍小人,她和哥哥皮皮鲁在保护小人的同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却也因此被父母、家长看成问题学生,甚至外宾来参观都不让他们这些差生到学校,怕影响不好。鲁西西在“少校”小人的帮助下用四国语言给外宾留下深刻印象,皮皮鲁把博士小人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差生们,并带领大家在期末考试逆袭优等生。
本来只有几点感想,但写着写着感觉可以算个小作文。家庭教育问题在社会压力下凸显,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后,在家长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后,亲子关系更显得冲突不断。《罐头小人》这本书写于2006年,十几年了社会的教育观念没有变,教育的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好、听话,二者缺一不可。成绩好就享有优待,可以当干部、参加活动,反正就是一切好事都是好学生的。记得我小学时学校有摄影兴趣小组,升旗时,小组成员拿着相机走来走去拍照,假期还能到外省参加活动——参观胶片厂、慰问海岛官兵(据说现在都能出国了),不知多威风,筛选标准当然是学习。至于听话,就是老师、家长让干嘛干嘛,不能有自己的意识和秘密,你只要按着长辈的意思做就对了,不需要你有想法。书中本来是优等生的鲁西西就因为隐藏了小人存在的秘密,不说实话,被妈妈认定学坏了,因为老师冤枉她顶了嘴,被老师认为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逆反心理让她考试诚心不及格,从而彻底被归类到差生行列从而失去很多权力。而皮皮鲁一直被瞧不起,家里但凡有错事肯定是他干的,在博士小人帮助下考试满分被老师认定作弊还要复试。
02
在旁观者的视角,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委屈和家长的焦虑。在孩子来看,家长说话不算数、不尊重孩子、爱面子、用有色眼镜看人——这些种种就是控制欲的体现。他们希望孩子整齐划一,像军队一样守纪律、好管理,所以有些人像对待军队一样去管孩子,只可惜军队是作为国家机器的存在,是特殊需要下的存在,别忘了,大部分军人是有服役期限的。作为家长,我也理解这种把控,因为我们知道社会需要成绩敲门、需要身份排位、需要金钱铺路、需要人脉帮忙。我们害怕孩子成为平庸的我们,希望他们出人头地,毕竟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更容易混出好人生。我们是担心他们,在我们看来小孩子懂得什么——所以有什么算数不算数。小孩子能有什么秘密,藏着掖着怕没好事——所以看看日记、微信怎么了?我可是重点大学毕业,再看看你的排名——我的脸往哪放?就你这成绩,要什么什么不灵——长大了也没出息。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当家长在工作中不断遇到困难挑战,我们发现自己也不完美,我们应付不了高速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变迁。当年学习一般的,现在感叹当初没好好学习,一定要孩子考个好大学弥补自己的北清梦。可学习好的,发现自己混得也不轻松,天天累成狗,要是比自己差那更不行了。结果最后发现,在孩子教育上,几乎所有家长都在焦虑,当然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你肯定更上心,越上心就越焦虑。那么当年学习好,如今工作还不错的成人,为什么对现状不满?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是听话的优等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没有人生目标或者被师长安排了人生。又或者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学习,他们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如何生活、生存。他们的学生时代为别人的目标而活,所以当他们步入社会,他们忽然失去了方向,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断遇到困难和程式化的生活,他们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他们也没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类终身学习,可他们厌倦了学习,学够了,那是给老师家长学的,是为了生活所迫学的。厌倦工作、厌倦学习、被事业、家庭、孩子种种麻烦困扰,他们也因此厌倦生活。所以做家长很难,我们开始质疑我们接受过的教育方式,但我们只是质疑,我们不敢反抗。至少我们有车有房有工作,所以这条路,总不会错吧?
03
孩子刚生下来时,我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当有了这两样,我们希望他们聪明可爱;然后,我们希望他们好学上进、成绩优异、工作顺心、出人头地、婚姻美满、万事如意……凡此种种生命不息,欲望不止。哎,我们都不曾达到的目标,这些凡人每个节日祝福别人的话。所以在这么多希望的重压下,孩子怎么能承受得住?而我们想过他们对我们的希望吗?他们希望我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更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他们(也有孩子希望家长是亿万富翁,这辈子我们是实现不了了)。如果我们爱孩子,我只需要他们健康快乐。
在教育中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和兴趣,让他们带着爱生活,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永远鼓励他们,相信他们,接受他们的不完美。人无完人,家长如此,孩子也如此,教育是一条不断摸索的路,一条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路,一条需要勇气面对的艰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