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说:“人生没有那么难,是你自己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单纯到令人难以置信。”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自己觉得人生怪难的。
当我带着疑问阅读它的时候,我想它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意义。
跟随它的脚步我发现(当然这个只是根据个人真实经历仅代表我的观点)所有一切以惩罚的手段逼迫一个人成长的时候,这个小孩儿是不自在的、心里是不平衡的、缺爱的、缺乏自信与他信的,他(她)最容易以自己的方式(怀疑自己和他人)去理解这个世界,方式上会让别人难以接受,所以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孤独,在这个寥寥无几的荒地上寻找着解救自己的人(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
记得有一次那个小女孩儿在无意间哭了,妈妈问她为什么哭了,她说她不知道。我想因为她本身就带着哭泣的灵魂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迷茫着,无人问津。因为在她最初的观念里就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式去面临自己的处境。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想教育十份重要。当我们提及教育时,我想更多的和我同龄的人只会联想到做不完的作业和补不完的课以及上不完的补习班。因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更多的关注是学生们的成绩,成绩好就优先,成绩差就靠后站。这个是普遍现象。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我想着也是为什么在我上学的时候听有不少的学生因为作业或补课而出现不同层次上的心理问题。最典型的便是马加爵案例,以及清华大学生在宿舍用毒药毒死舍友,等等这些高材生杀人案。我想他们在智育方面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德育方面他们欠缺。
这就让我觉得教育的任务是沉重的,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会用公式这么简单,我想教师的责任也不应该只是关注学生们的成绩,关注学习好的,忽略学习差的,我想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同时老师要正确指导差生,并不仅仅批评他,说出他的问题,更应该指导他让他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而不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差生自己就应该捣乱来保证自己的存在感。
书中还说:“当任何欲望被过度放纵以及任何兴趣被过度发展时,就会影响生活的和谐性。”
那么这样有一群孩子他们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好甚至很差,那么到学校以后,他们对社交兴趣就大大偏低,甚至不愿意与人交流,这样就会发现他们在家庭上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有问题儿童的倾向,所以我想新时代教育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并对这一群孩子加以关注,他们的表现不明显,很容易被老师忽略掉。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这样一句话:“之所以开办学校,是因为家庭不能适当地教育孩子符合生活的社会需求——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正是在那里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孩子们的性格,也是他们被教会怎样面对生活问题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开办学校的原因,因为人需要人格上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成为一个“人”,正是因为自己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资源有限所以才会去学校开展自己未被开发的潜力,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本身的问题,并不只是机械的教材学习以及机械的作业布置。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很失败,因为当他步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他并没有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他也有可能在为自己的胆怯害怕着,甚至做出一些逃避的行为。
新时代教育观应该更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如果学生们在自己真正踏出校门步入社会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社会情感与常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想他才能更好的去进行社会生活,我们的教育才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