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我的知青故事》读后感1000字

2021-09-06 08:59:15  本文已影响人 

《我的知青故事》读后感

相同的岁数,相同的经历,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共鸣,不需要相识,更不需要坐在一起刻意地去营造处一种让人又悲又喜的氛围,这是我读崔晓杰女士《我的知青故事》时的真实心态。

姑不论文章写得好坏,也不谈文章感人与否,单是她的命题就足以让我潸然泪下,就足以唤起我对久远经历的回忆。

知青,一个饱含一代人辛酸苦辣的名字,它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过去了,在岁月的记忆里它已成为了历史。

然而,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大多数人还在,但她们正在老去。当年这些人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解决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不足和国家就业的困难状况。

探知这代人的成长历程,又有那个不是唏嘘多舛的一生,他们与共和国一起艰难地成长,经历了共和国所经历过的一切苦难。

这代人成长在毛泽东时代,接受了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他们的心目中,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还有那些数不清的革命先烈是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他们永恒的榜样和追寻的目标。他们的脑海里深深地烙印着:听党的话,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他们会唱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知道的第一个道理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已经溶化在他们的血液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他们最忠实的信条。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成了他们信守的座右铭。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代人象他们那样与土地、农村和农民有着最密切的血肉联系。他们是中国最后的接受了传统思想并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忍辱负重之品德的一代。他们也是称得上历史上最听话却经历坎坷最多的一代。他们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命运多舛,但他们是抱怨过后依然会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的一代。

  他们这代人中有些人与共和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思想已牢牢地铭刻在这一代人的脑海里,“社会主义社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无限美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他们最崇高的理想,“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成为他们最基本的品德。

作为这一代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无疑是很不幸的一代。“知识青年”的称号跟随了他们大半生。他们是被政治完完全全地贻误了的一代,所形成的共和国历史上长达十年的文化断代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长久影响。除了少数的精英奇才、世子公孙,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依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改革开放”时他们已进成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率先进入了“下岗”和“待业”的大军。已是中年的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生存只得重头再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他们生不逢时?是他们不曾奋斗?是他们低能弱智?还是他们的命运就该如此?

其实这代人出生在最伟大的时代,并为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而骄傲和自豪;他们曾经与共和国患难与共并心甘情愿地为之奉献一切;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最好年华献给了广袤的大地和贫瘠的山村,他们无怨无悔。

他们的命运该不该如此,笔者找不到更确切的答案。但我感到更多的是心痛与哀伤。

这代人中有很多人没有受到过很好的系统教育,因为他们从一上学之日起就赶上“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的光阴不得不在混乱中度过。属于自己亲历过的那份苦涩又该去向谁诉说......

走出学校,迎来他们的是“广阔天地”。退去城市的外衣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农民。“知青”便成为了他们新的身份。

   现在这代人已经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继续过着他们平淡而又苦涩的晚年。但是,他们又怎么能够忘记那充满了渴望的、艰辛而又坎坷、蹉跎的岁月。

他们老了,但他们有资格说:没有他们的奉献,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硕果。

那时国穷,他们为建设国家贡献出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现在国家富裕了,他们期望国家也不要忘记他们……

   这是我读崔女士《我的知青故事》文章时产生出的想法,也许这种想法有些不适时宜,也许会被未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不屑,但我还是想趴在电脑桌前把它写出来,因为那是一段辛酸的岁月,更是一段至今想来依然无悔的岁月。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