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的感悟

2021-04-18 08:54:32  本文已影响人 

读《三国演义》的感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几乎人人知晓,而我也在初中时代就买齐了四大名著,可最终几乎一本都没有读完。

我在自己三十多岁的年纪,第一次读了《三国演义》,读的还是青少年版,也就是适当压缩内容之后的版本。说来有些汗颜,但还是得庆幸,幸而读了,还不算晚。

来聊聊我的感悟吧。

1. 四大名著之由来

先来说一下四大名著的由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四大名著的提法大约是1982年之后才出现的,原因可以简单的归结为,这四本书印刷量和销售量非常大,名气逐渐增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第一个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已无法考证,但确实是没有学者和专家专门论证的,后来这一提法就慢慢的被人们接受并传播开来。至于为什么这四本书当时的印刷量和销售量巨大,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政治外交环境,以及领导人的某次不经意提及有关了。或许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但四大名著,既不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的最巅峰,也不代表我国经典的古典文化思想。更多的是代表了古典小说的精彩典范。无疑,《三国演义》从人物刻画到剧情设计,都极为精彩。

2. 和真实历史的出入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

简单来说,三国演义其实是一个明朝人结合三国真实历史,又参照当时明朝的现状,尤其是明朝民间文化等诸多因素,用一种文化穿越手法写的一部小说,人物线条大致符合历史,但人物刻画却与历史有很大差距,加入了很多夸张甚至略带恶搞的描述。

我想,或许正是这种古今结合刻画人物的表述方式,使其极具吸引力,成为经典,流传至今。不仅如此,从这部著作中还衍生出了太多的成语典故,诸如:吕布戏貂蝉、关公面前耍大刀、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初出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锦囊妙计、挥泪斩马谡、乐不思蜀、蒋干盗书、三足鼎立,等等。所以,《三国演义》注定是经典,处处是经典,而且在岁月的洗刷和检验之后会越来越经典。

3. 最大的思想

《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同一句话,那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廷腐败,天下腐败,民不聊生,到三国争霸,设计谋略,割据战争,再到三国归晋,一统之基。三国用最真实和血腥的桥段验证了分合之规律。在这样的历史规律面前,我看到了英雄人物的凛然反抗,看到了智者的计谋神算,看到了小角色的见风使舵,虽历史滚滚向前,但他们却没有淹没在历史中。他们也一定读过史书,了解历史的这般规律,但依然选择了自己的追求,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奋斗拼搏者在遗憾中离去,如曹操,如刘备;或在别人的设计陷害中陨落,如张飞,如关羽,如周瑜,如诸葛亮;而叛变投降者呢,却在享乐中善终,如刘婵、曹奂、孙皓。他们是否遗憾,你我不得而知。他们大概没想过这世间如此的波折吧,但他们选择了在不确定性中坚守选择。

战争年代,人命如草芥,即便是大人物也有被陷害杀掉的可能,所以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就是他们的必修课。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哪料暴雨倾至,不仅司马懿活了下来,日后还设计加速了诸葛亮的死亡。面对暴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应该是沮丧的,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然后忘记懊恼,准备下一步策略。

不确定性才是人生最大的确定性,顺势而为不是放弃理想,和光同尘不是失去原则,做好面对不确定性的准备,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归不变。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个人英雄主义。

4. 什么是聪明

既生瑜何生亮?其实不光周瑜和诸葛亮,曹操、鲁肃、王允、徐庶、陆逊、姜维、司马懿,都是何其的聪明而多谋。《三国演义》中最吸引人的也是一个又一个计谋而推进的情节,设计者的预判和计划,被算计者的中计与应验,计中计,反间计,等等,处处显示着人物的聪明才智。据说皇太极在进攻中原时,想学习中原的兵法,选来选去,不知买什么书来看,因为当时的兵书实在是太多了。最后,他终于选了一本称心的兵书,就是《三国演义》!想必皇太极一定被其中的战术计谋所折服了,王允的连环计、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关云长单刀赴会、营烧七百里、锦囊妙计、空城计、木牛流马计、上方谷司马受困,以及众多的诱降、诈降、假降等等计谋,令人眼花缭乱,佩服惊叹。

在被这些计谋折服的同时,我在想,到底什么是最终的聪明。

曹操为笼络关羽同意了关的约法三章,在关羽离去准备投奔刘皇叔时,纵有不舍,依旧千里相送送上锦袍盘缠,放关羽走。甚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掉了自己的六员大将后,依旧没有后悔和怨恨。曹操是真正尊敬和佩服关羽的,因此也对他倍加珍惜。

刘备明知徐庶此去曹营寻母将无归来可能,甚至日后可能兵马相对,但依旧陪他流泪至天明,第二天为他饯行。因为他要求自己绝不做不仁不义之事。

至于袁绍,没有他也便没有后来的刘备。

三足鼎立之者,该为三国时代最大的英雄,而他们最大的聪明,是他们的原则,其实也是他们为人之“厚道”。

《三国演义》注定是一个应该多看几遍的书,如果你没看过,一定要看,如果你看过一遍,一定再看几遍。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 下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