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小王子》读后感2000字

2020-10-27 08:49:57  本文已影响人 

《小王子》读后感

第二十六节,记得狮子王里穆法沙对辛巴说:“我们的祖先,在死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望着边界,守望着后人。”

看来,这种说法在西方是很流行的。所以小王子解释也无非是多了一层意思,那就是:每一颗星星还多了他们自己的花。

小王子的独白,像极了自选的“安乐死”前与医生的讨价还价。但是,他妈的这个执行医生也没死过,要什么用户体验呢?这种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我就是我,不是作者)更多的法医和法警的理解更是一种权威:反正都是要死,你哪来那么多废话的搪塞?这不得不说是对他人生命的观点的一种“另辟蹊径”。区别是那些人犯法(凭良心讲,哪有一个巴掌拍的响的?),而不违法乱纪也没耽误你的正常或非正常死亡。况且,都想离开了,何必在意什么速度?痛苦程度?还有,更可笑的去多远呢?这不由让读者想起蛇说的“想多远就多远”的距离,这种没边儿的理论!

“蛇,不慌不忙地钻入沙中。”这和“羊”悠然自得的反刍表达对生命的不敬,以及不屑、令人发笑、又令人深度的窒息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他对有生命的一切,并不害怕!

面对死亡这种庞大的力量,任何人都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的。这体现在——即便如此,哪怕是你“崇拜”、“供奉”也无一幸免、毫无意义。这就好像小王子,断定了作者的飞机要修好一样。这次经历的濒临离世和自己对生死的拷问即将结束。而且,“分别”也正走向了另一个重逢的起点。对于这种灵魂与肉身的脱离,肯定是灵魂要难得多;因为:肉身,只不过是草帽——没人能看破的那一格以外,活在思想里,对很多人可能觉得比活在现实里要好侍奉一些。毕竟,你想让“它”怎样,“它”就会怎样!

小王子的准备使出了浑身解数,更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他更深知这样避免不了恐惧,所以他说:“今天晚上,我会更害怕……”。

他是在问“蛇”(生命)要一个归宿——有始有终的东西。

而“蛇”并没有给他,甚至连来的地点它都已经记错了。(人往往不记得来世的路,因为还年轻;而去世的路呢?谁能知道自己哪天玩儿完吗?估计不会,“算命的”都不会!)

无关乎说过、做过什么,请用心去感受。因为,“眼睛是看不到的”。无关乎别人的做法、经历那都是他们绝无仅有的体验。但对于作者,这个非小王子主体的人。再了解也不过是音容笑貌这些外在的东西,哪怕解剖学也不过看到五脏六腑和循环排泄系统,从感知这个层面上:谁又能了解谁呢?这种“绝对孤独”正是生命的有趣之处。“记录”是为了“记忆”,而“记忆”里又全是一些不确切的东西:哪怕有一天科技发展到把我们的小王子真正的、完全的都拷贝到一张存储盘里。在这个称之为“宇宙”的大处理器里,只通过一个个小王子活着,没有了草帽,这个皮囊还是否有意义?那只有草帽呢?是不是开始庆幸我们自己的记录能力也有限了呢?这,似乎才是生命的意义吧?因为,“草帽”让一切都确切的更不真实了。那么,我和我们的拷贝又怎么办呢?很多问题,解不解决?解决了又会平添出更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继续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有什么意义?

小王子留下了笑声。这是美好的,也是不确切的。面对元神的离开,会让经历的生者感同身受一下死亡的窒息、绝望,但却不足以带走生命。这也就是蛇的第二口是无毒的,因为毒液用完了,只会有疼(生者对死者的凝望也好、绝望也好;伤心也好、痛心也罢)。

生命的真正意义也许就不该是这个躯壳。而是,那种内心世界的东西。生命的最终升华,便是给生者(另一个生命空间)的节点。看上去像是死亡,但是实际是去了很远的地方,这便是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为我解释奶奶的去世。就是去了很远的地方,以至于我再也见不到她了)。留下的是回忆,那些共同的经历和过往以及精神的力量。人,不存在死。只是以思想空间这个维度继续活在你的大脑壳儿里。

但对于即使陨落的生命呢?我们只能看到死亡,而真正的死亡是少有生者能征服的。小王子与其说在做自己的总结,倒不如是一种一股脑儿的思想倾倒。然而,这个速度也始终不够。因为,太多的事、太多的经历才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繁殖很容易、复制起来就会很难。比如“克隆”,你也不过是复制了一个可能会性格”极其接近”的”羊”而已。所以,小王子才会有了哪怕到了最后的一刻:“好了啦,全都说完了!”我们都知道,他根本没说完,又或者说是一种“什么都没说”的说完。能为自己留下的,也不过是说与那朵自己要负责的小花儿(那朵他也只是了解皮囊的小花儿)团聚。多么无力的生命循环,而生命是否是毫无意义?太有趣,濒死了才知道的。其实,生者都有意义,虽然都是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结局。

最终,结束!生者僵住(其实,不僵住,他也无力回天。死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刚刚鲜活的生命,只是像一棵大树倒下,一点儿响声也没有。遍地都是沙土——冷漠的要命,细碎的有毫无声响的死寂。

这让我想起了好朋友,她写了一篇《父亲》。里面写道:一棵大树,就那么倒下了。

当时的悲壮(说实话,这词真好)就是那种无助的哭闹闷在心里,如鲠在喉。恸!


第二十七节。自己死后的生者们的描写。就好像是轮回的神操作一样,那次经历的死亡,哪怕是六年也无人知晓。解释起来麻烦,所以,一句:“累了。”一了百了。与其解释倒不如好好休息,活着似乎也也并不怎么快乐。

生死的轻重,被一句无足轻重的总结和一句:“并不怎么沉重的身体”表达的如此清晰。绝望,哪怕是迷恋星星又忘不掉那五亿个铃铛的响声……

生者的继续着,生者们继续着早餐的油条、饼干(钟鼓楼里的歌词),继续着不住地猜忌和没完没了的杞人忧天;真有老虎了,都无能为力。有什么好担忧的呢?鬼故事夹杂着鬼伎俩的鬼笑话。

所以,既然“羊跑了,都跑不了多远”,我们还在意嘴套上的皮带做什么呀?既然种子每天都是要发芽的,我们在乎他啃了、还是没啃,啃的是玫瑰花儿还是猴面包树干吗呀?还有,那两座活火山的必然喷发;还有那不知会不会死灰复燃的一座死火山呢?疏通不疏通又怎样?那朵玫瑰花加不加上一座玻璃罩又如何?玫瑰有刺,他甚至还可以和毛虫蝴蝶做朋友呢!想引蝶,那就先不能怕化蝶前的毛毛虫饱餐一顿自己的茎叶甚或是根须吃才好。周而复始,一无所获。又也可以说成是盆钵满盈的收获。收获、收获!什么收获了?收获了什么吗?什么就真的是什么吗?

竟没有一个大人明白这件事。而这件事还是非常重要?重要吗?

我相信:有天我自己再看我自己写的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也不会明白的!


最后的遗言:写在片尾的这段话,作者表白了书存在的意义,以及看完这本书后的读者内心——生出玫瑰。但,最终会是哪颗星星的化身?是的,这颗星星是说的他本身(圣埃克苏佩里)。已是深度绝望,并指望若有人看清,那但是:“他,又回来了!”

这封信在读者心里(如果你真的看清了、读懂了),我相信老圣不需要通知,这无关乎你的驯养与否,更不关乎是非对错,还不关乎年龄。只是,你若是能明白了他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会第一时间知道的。

向做如出此人生总结的导师——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06.29-1944.07.31)致敬!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沉思录》读后感
  • 下一篇:《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