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020-10-24 09:31:17  本文已影响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读完了《苏菲的世界》

——————————

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以《苏菲的世界》一书,奠定全球知名畅销作家的地位。


01


今天把《苏菲的世界》看完了,22岁的时候,朋友推荐给我的第一本哲学书,直到今年才翻出来,静下心的看完。

作为一本哲学启蒙书籍,十五岁的苏菲就几乎学完了整部西方哲学史。我猜自己十五岁的时候才不会这么认真的把这本书看完。

几天的时间,很快的就又把这本比较厚的书给咽了一遍,一是因为对于书中的大多数哲学思想之前都有接触,二是这本书的确很精彩,很想让自己能连贯的回顾一下西方哲学的脉络。不过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情节相对于它的哲学思想就没那么吸引人了。但这样的情节安排还真有它的独特作用,不仅仅冲淡了只看哲学的单调还和作者的哲学观点相映成趣。


在看这本书之前的几天,我整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一种麻木状态。前段时间一直压抑自己,不想让自己去想一些“不实际”的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被理性控制的我也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思考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上。


这样是对,还是错?这件事做了有意义吗?

我经常这样问自己,而且常常得不出答案,于是就会犹豫,直到失去了去做的动力。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理性的防线开始崩溃,我开始读《苏菲的世界》。

书中开篇艾伯特就问苏菲: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开篇最本质的两个哲学问题让我麻木的大脑又开始有了一点波澜。很久没有思考过这两个问题了。我还记得那个黑色的春夏之交,那时的我陷入了严重的存在感危机,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出一个合理的支撑我们生活的理由。用存在主义者的话来说,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荒谬”。刚好那时一位书友推荐我看一本书《西西弗神话》,于是存在主义由此开始走入我的思想世界。


经历了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我的理性思维更加完善,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开始坚定自己的科学信仰,比起哲学,我更能接受物理学家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解释。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艾伯特给苏菲讲诉古希腊的哲学家怎么解释这世界,我都有一点小抵触,觉得他们的想法太“天真”,是没有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空想。但内心深处还是会想,科学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天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艾伯特给苏菲的哲学问题再一次击中我的麻木。我一直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在自己短暂的岁月里尽可能的去了解、去经历、去体验这个世界。但问题是这个“靶子”太大,选择太多,反而让我无从下手。


因此我很感兴趣艾伯特给苏菲讲解文艺复兴以后的哲学时提到的几个哲学家的思想,我们生活的原则或者是人的意义。


结尾的时候说:人生如星尘。康德的那句话:“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我在西岭雪山看到那片星空的时候,内心的渺小感让所有的琐事都趋近于无穷小,那种亘古的静谧下,人的思想都变得格外的干净。

我们的内心也应该时刻记住自己头上的那片星空,和它比起来,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02


超越死的文字,超越泛黄的纸张书页,触碰真实的世界,触碰宇宙的本源。

我们都可以成为哲学家。

哲学家才是真正的战士。

第一,他们敢于出头。敢于站出来说出想法的勇气,不是每个人的具备的。

哲学家具备这样的勇气,我们只要读懂苏格拉底,就能明白什么是“敢于出头”的勇气。苏格拉底长相丑陋,但内心强大。他长相可以用“突、扁、厚”三个字概括,意思就是他眼珠突出、鼻子扁平、双唇粗厚。从现代人的审美来看,他就是长相普通。但当时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丑男。

长得丑又怎么样?他有魅力、有才华、有勇气啊。古希腊时期社会风气开放,苏格拉底有妻子,但不妨碍他喜爱年轻美貌的男子。当时的著名美男阿基比亚得对苏格拉底痴迷不已,想用美色来控制他,但是最终他们单纯地聊了一夜。柏拉图的《飨宴》记录了阿基比亚得对苏格拉底的爱恋,是他们这段同性佳话的佐证。

他有才华和魅力,也有勇气。苏格拉底整天跑到大街上去问别人“你觉得智慧是什么?”、“民主是什么”以及“勇气是什么?”,一个一个问题抛出去,就是为了能够让对方明白:你是无知的!像我苏格拉底一样,对这世间的一切一无所知!

他一生用笃信甚至用生命践行的理念有很多。

比如他觉得自己是点拨世人寻找智慧的小天使,为此他天天上街,即使树敌无数,也不改变。比如他认为人发挥理性,才能辨别对错,才能做符合道德的事情,才能因做对事情而变得快乐。雅典公民认为他所说的“理性之神” 是引进新神,要审判他,他不妥协,最终因坚持自己的信仰而死。

那么,我们普通人是怎么样的呢?平时,我们挂在嘴边的是“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和“少说多做”类似的话。毕竟,事情做得多可以赚到更多钱,但是话说得多了就会惹祸上身。

因此,为了不犯错误,我们通常会选择两种人生哲学。

第一种是附和,比如老好人小王,A说世界是平的,他回“嗯嗯,你说得有道理”,B说世界是圆的,他回“啊啊,你说的也有道理”,为了不得罪人,什么都不反对,事事都赞同。

第二种哲学是弃权,比如佛系的小明,A说世界是平的,他回“也许吧,不过说不定”,B说世界是圆的,他回“可能吧,谁也不知道啊”,为了避免犯错,什么都怀疑,事事都反对。

附和和弃权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但结果却是一样的:没有立场,没有捍卫,没有深爱,什么思想都不曾留下,沦为历史舞台的路人。哲学家勤于思考,勇于表达,会留下思想给后人参考。普通人事事了解,却事事不精通,最终什么都无法给后人留下。

这两种人生哲学,能给人平平安安的人生,但却注定不能大放异彩。一是没有立场就不会深入,自然不能有系统的思想。二则没有立场就会时常左右摇摆,把做事的时间全部用来犹豫了,能做成什么事?

反观苏格拉底,且不论他的想法是对是错,但是他一直在做事,一直在探究,一直在出头,他是真正勇敢的战士。


第二,他们捍卫立场。

敢于出头是勇敢,而一直敢于出头则是无与伦比的勇敢。

不敢出头的人有之,敢于出头因困难而后退的人有之。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公交车上有个奶奶和孙子,孙子说“奶奶,我们车坐反了”,奶奶看都不看就吼回去“没反,我又不是傻!”,孙子被长辈的淫威逼得不敢再出声。汽车过了几站之后,奶奶发现不对劲,才发现真的坐反了。这种被长辈或者其他权威施压,而不敢发出正确声音的情况,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反正我是有经历过的。

我被这样施压长大的,就曾以为这世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但事实不是这样,我最近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她个性极强,从小到大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行事。长辈不对,她怼长辈。老师不对,她怼老师。朋友不对,她怼朋友。你也许会说“她这是不礼貌,会伤害别人”,我也曾这样认为,所以总是委屈自己。

这位朋友不是,她觉得如果不坚持捍卫自己的立场,就会一生懦弱,成为一个怂包。在“伤害错而不自知的他人”和“失去自己的勇气”这两个选项中,她选择了伤害别人,保护自己的勇气。所以,年少的时候,我们弱小,为了自保而放弃勇敢。长大后,我们强大了,是不是该重新培养儿时失去的勇气呢?虽然难,但是那很重要。

苏格拉底为什么不得不死?那是因为雅典民众迷茫不安,胡乱给了他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对他说“我们不知道你对不对,但是你最好放弃你的想法,否则我们就投票让你死”。

苏格拉底知道民众在瞎搞。因此坚决捍卫自己的信仰,试图唤醒民众,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对他来说,活着做一个不敢发声的怂包,比死还难受吧?

第三,他们不畏质疑。

不畏质疑的人,内心绝对是强大的。

世间能有几人能做到不畏质疑?多数长辈不能,当孩子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候,他们会恼羞成怒骂孩子不让他们发声。多数教师不能,他们觉得自己是教师,懂得的东西应该是对的。多数朋友也不能,多少人不知道“很多问题的都没有绝对对错”的道理,因为“中药”、“追星”和“星座”等问题争论不休,最后绝交?

提出观点,然后心平气和地说“以上是我的论点和论证,欢迎提出质疑”,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思维,但也许很多人是欠缺的。

亚里士多德有这样的精神。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觉得柏拉图的“理型论”思想不对,世间万事并不是现有概念再产生事物,而是现有事物再有抽象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否定自己老师的理论,必然明白,将来可能会有人来否定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不怕,他就是要站出来,就是要捍卫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被质疑的风险。别人反对,是别人的事。总不能因为怕被质疑,就裹步不前吧?

在观点被充分论证之前,一定要有立场。人的确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能不论对错地抱着一个观点永远不变。先不管立场对错,根据自己的直觉站个位再说,在这个位置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行动和充分论证之后,再来决定是否更换立场。

深入思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有个立场。若是没有立场,则无立脚之地,何来思考一说?

哲学家尊重有质量的质疑,忽视不被充分论证的质疑,是内心真正强大之人。

03

摘抄:
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

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

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

的人。


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

好奇心都收到压抑。


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


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

保持和谐,并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灵。


知善者必能行善。


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

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

慷慨则是挥霍。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如果你不思考,就不算是人。


良知是人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无心之言或多或少都是有原因的。


我这一辈子只见过黑色的乌鸦,但这并不表示世间没有白色的乌鸦。


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


当我做某件事时,我必须确定自己希望其他人在同样情况下也会做同样

的事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会依据内心的道德法则来行事。


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独立。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如果她讨厌自己的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她也一定讨厌她自己。


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

进退合宜。

断断续续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写完这篇

状态不好有一段时间了

理不清头绪 没办法理性思考 焦虑 静不下心

陷入怀疑论的思想中 思维是虚 内容是虚 被误解也是虚

头脑中塞得满的要爆炸的碎片,分类之后发现大多都是垃圾,各种无意数字、微博的热搜、明星的瓜、朋友圈的笑容、b站上忙于输出和推广的up主、假的新闻。

诸如此类的画面在失眠的夜晚中翻,我猜想没有它们,我也许能生活地更好,为了验证我的设想,我卸掉了微博、取关了容易让我产生焦虑情绪的up主、关闭了朋友圈、试图将关注的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获得属于自己的更多时间。

偶然的一个节点,又翻阅这本书,努力沉浸其中,顺着爬 往下溜 结识了新的思想、读了不一样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我才顿悟 原来读过的 并没有从记忆消失

沈从文的湘西、废名的竹林、周作人的浙东家乡、萧红的呼兰河、老舍那可爱的北平、郁达夫的秦淮河、张爱玲的沦陷倾城、孙犁的荷花淀、李锐的山西厚土、莫言的山东高密、贾平凹的奇险商州、马原的流亡西藏、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福克纳的南方约克纳帕塔法、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马尔克斯的魔幻南美、埃莱娜的小镇那不勒斯都在那里,是再也无从经历的虚,却也是点燃火柴后那幻妙光影中弥足珍贵的实。

浪漫的世界“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在晴天的夜晚,我们可以看见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年前宇宙的面貌。所以,我们可以说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不懂你的意思。

“你我也是在大爆炸时开始,因为宇宙所有的1整个是一个有机体。在万古之前,所有的物质都聚合成一大块,质量及其紧密,因此即使是小如针头般的一块,也可以重达好几十亿吨。在这样大的重力作用下,这个“原始原子”爆炸了,就好像某个东西解体一样,所以说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这个说法好特别。”

宇宙的终极浪漫,我好像也有幸体验到一次。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巴金的《家》读后感
  • 下一篇:《沉思录》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