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2020-06-06 07:34:36  本文已影响人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哲学的书我涉猎很少,我觉得我的年纪与阅历还不足以支撑我去看哲学,这一学期学校推荐了《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且每天规定了页数,打卡;我一开始还是很不愿意读的;但强迫自己读了之后是另外一种感受。在读学校推荐的《哲学与人生》的过程中,就常常扪心自问;在读完《哲学与人生》之后,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一直就有东西从心底里想流露。但觉得我等之辈去对大师之作指指点点,是何等的不自量力,但转念一想,读后感,只是写给自己的记忆,是和以后的我分享此时的我的感受,总不能让大师的作品白白的在我眼前划过。

  在读了《哲学与人生》之前,看过一段傅先生给学生讲课的视频,就觉得傅先生讲的特别平和,但内容的确让人触动。也许草草听一听觉得没什么,很快就从思绪中划走;但如果深思,却觉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越发思考。所以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能从本书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灵答案。

  当打开这本书,发现好像内容和书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像是傅先生将一幅长长的人物画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开,让总多的哲学大师(熟知的中国哲学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从你面前缓缓走过。当你已经习惯,沉浸在这幅画卷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古人已经一一走过,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讲他的“多元与融合”,在讲他的“身·心·灵”。

  哲学,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维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写的让大家可以简单的体会,这种哲学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拗口的长句加上难懂的逻辑,是“哲人之学”。哲学,与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哲学(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图书馆里面编号“(1)”的就是哲学类,它在传统思想中代表一个总和的、整体的学问。就这点来说,哲学确实有它特别的地方。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人类天性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避免被集体潜意识影响催眠,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哲学的思维:理性的反思。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

所谓根本,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掌握整体观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当然,我们年轻的时候未必喜欢圆融,甚至觉得那样好像没有什么个性,说任何话都四平八稳,想要面面俱到。然而,年龄与经验增加之后会发现,人生很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方面来考量,才不至于钻牛角尖。

确立价值取向,“取向”的英文是orientation,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定位”,二是“方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定位),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这就叫做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人生经由不断的抉择,而塑造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是指,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有一定的原则,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不会轻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力求知行合一,学了知识要利用起来,不用学再多也没用。

思想方法:逻辑-思考的规则

概念:任何可以想得出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区别概念和意向。

判断: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会形成“判断”。A = B,总共分为四种:全称肯定、特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否定。全称与特称均针对主词而言,全称即“所有”、“全部”,特称即“有些”、“某一些”。

推论:推论就是从既有的判断推衍出新的判断。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推论、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两难推理。

语言分析:发挥表达的效应,表达需要具有明确、一致、普遍这三项条件

现象学:现象学是辨物的策略

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法,自由想像法,地平线法

打破的假象有四种:

种族假象:把人类种族的需求,当作惟一的判断标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洞穴假象:这是指每个人都好像是井底之蛙,思考受到限制人虽然无法避免自己的限制,但是知道这些限制,就可以减少被限制的程度

市场假象:代表思考中混杂着许多传言或道听途.

剧场假象: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做剧场假象。

4)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不要从传统或个人的角度阅读,而是要看文本(文章本身写作的方式)角度来阅读。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与个人经验。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读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有感
  •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