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温了一遍《死亡诗社》。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基廷的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去引导一群有思想的学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影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轰动一时影响深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基廷老师将自己的思想贯彻到方方面面,营造氛围,感染学生,在第一堂课他告诉学生“及时行乐。”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勇敢的去把握爱,把握自己的人生。他和学生分享浪漫的诗歌,培养他们自由发散的思维。影片中撕书的片段,不仅让学生吃惊,更让同级教师不能理解。他让学生把关于诗歌标准的那一页书撕掉,打破传统,挑战权威,鼓励学生有自由的行动,同时学会独立思考。
“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学生尼尔受到老师的影响,倡导组成了“死亡诗社”,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在自己的秘密基地朗诵着诗歌,跳着欢悦的舞。青春不正应该如此吗?向往自由,崇尚真我,敢想敢做,不负时光。托德在影片中是一个内向的学生,身为威尔顿学校最优秀学生之一的弟弟,他身上背负了过大的期望与压力。他在教室不敢发声,不敢诵读,在一次完成诗歌作业的课堂上,基廷用他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托德表达了自己。再大声一点,听见自己无拘无束的叫喊声,冲破了世界的顶端。
基廷的出现,改变了威尔顿学校的氛围,但同时他的行为也遭到了校方的不满。尼尔因喜欢表演,而他的父亲却逼迫他考人哈佛医学院,不堪心理的重负,选择自杀。校方因舆论,让学生们在报告上签字,认定所有责任由基廷承担并将其开除。学生对于现实的无奈和被迫服从在一节英语课上基廷再次出现拿回自己的东西时,学生们对他躲闪又愧疚的眼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是托德在老师离开的最后一刻,站上课桌所喊出的话语。受到他的感染,班上的同学也纷纷站上课桌,表达对基廷的敬意我想这种感情是呢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的,它超越了一切限制,由内到外的喷涌而出。只有在梦想、阅读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基廷离开了威尔顿学校,可他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永远不会离开。
这部电影我看过很多遍,每看完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世人都说:不要被这个社会的传统标准所定义,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但是谈何容易。 世界上有两个自己:一个想回家,一个想远行;一个举杯邀明月,一个跪地捡碎银;一个青衣白马徐凤年,一个烟火人间轻声言;一个在文字里白马春衫慢慢行,一个在生活里日日慨叹望明日。
面对初中生,身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之大。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像死亡诗社里的孩子一样,生命里有文学、有诗歌、有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