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观后感

看电视剧《人世间》有感

2022-03-06 08:05:03  本文已影响人 

高于生活、源于生活

——看电视剧《人世间》有感

央视的开年大剧《人世间》确实蛮好,确实感人。我虽然每天早上两集两集的看,时不时又还要去忙乎锅碗瓢盆的家庭琐事,可能会错过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对白,但仍然始终被其吸引不弃不忘地跟完全剧。也曾几番番被剧情感染着流泪,常常是静心闭气地细听细酌剧中台词,就这样拉拉杂杂近月时间的追看,直到全剧播罄。心里还有几分留恋,几分对作家梁晓声同志的谢意,几分残存的思索发酵着。总觉着要说点什么写点什么才是才好。半晚睡在床上,突然想到革命时代那句文学文艺创作的名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怕是对《人世间》创作特色的最为真切的概词。将其演绎演证于该剧,并扩大于更加宽阔的社会人间,乃至上升于某种哲理性的角度来讲,我还觉得应将名言颠倒一下顺序即: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更好。

为什么要这么颠倒着讲更好?首先是针对着像梁晓声这样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而言,或者也是针对着我们现在现实社会中的诸多文学文艺作品来讲,观其作品中的细节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真实等“源于生活”的东东,往往还不是最难的方面(情况);普遍性最难的地方大都突出在“高于生活”的东东。高于生活之“高”究竟是什么之高?说到底还是“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更加突出。它结合到我们这个这样的时代来讲,则是读者观众通过欣赏作品,能够获得尽量高涨的正能量和“中国道路”的前进力量。为什么提“中国道路”,就是因由着中国历史的文化沉淀中所必然选择的适宜性现代化走向,它当然包含了人类这种趋势的一般特点,但更要体现中国的特点所在。如此看去,过去过来充斥于我们文学文艺创作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卿卿我我、“伤痕文学”(仅揭露无希望)等一干时货就因其不“高”而被贬值掉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世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分析来看。作者梁晓声文革以后近五十年来一直都是我国的文坛翘楚,其文学写作功夫无疑堪称老到精粹,其《人世间》中各式人物的鲜明形象刻画均通过那些典型故事和精彩对话表现得栩栩如生。我在观看欣赏该剧中,也是不时地叩问质疑其究竟有什么不足不好的地方么。显然,从自己也像作者一样,亲历过梁晓声描述对象的全部生活过程来讲,我便很清晰的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我们过来的现实生活中,真有像剧中周秉坤、周秉义、郑娟、水哥等那样的好人吗?他们的如此之好又究竟根源于什么呢?通过反复思考探索,我现在似乎想通了。虽然我们现实中很难找到与剧中人完全同样“高”的人,但现实中也并不缺乏剧中人的所历所想和所为,将它们裁剪凝聚起来,就能成为高于生活引导人行的艺术形象。这大概就是艺术创造中真与善(美)辩证法的有机性所在了。

第三,进一步似可尽量高企到一定的哲学哲理上来认识如此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道理。所谓高于生活表面上是作品中的人物高于现实,实质是其人物的思想高于现实。思想从何而来?过去我们有一句名言称之为来自于实际实践。这确实是思想来源的一种情况。但高于现实高于生活的思想未必也是这样的来源。从无穷无尽的人类文明史事实去看,这种思想大致应是来源于一定的信仰精神(信仰精神的根源则又根源于人类独有的超强大脑之想象力!)。所谓者,信仰的力量是无限的(从人类的无穷创造力趋势来讲)。联系到我国的情况,也正是崇高革命精神信仰的兴起,才引起了传统世俗功利文化的社会不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梁晓声及其《人世间》的优秀作品的成功,其本质意义恰好是其真切准确地把握住了如此社会大转变的时代脉搏,表现了他不俗的民族振兴之责任心和力透纸背之睿智审视力。

返回观后感列表
  • 上一篇:观《奇迹笨小孩》有感800字
  • 下一篇:《恐怖游轮》观后感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