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1200字

2021-10-12 07:54:56  本文已影响人 

《长津湖》观后感

作者:风云

      想想吾辈如今还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抗美援朝,主席首选粟裕,粟裕病,再选林彪,林彪避,后来主席选中了彭德怀,在彭帅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当头棒喝,让美国豺狼认清楚他们遇到了多么可怕的对手,从此陷入了噩梦。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彪炳千古,打出了军威,国威,奠定了不可欺侮的中华民族的地位。当中国军队来到了朝鲜战场上,一切都不一样了,战士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战争的不对称性、和残酷性、意味着史无前例的牺牲和代价。

      影片的刚开始,一个戎装军人盘腿坐于一个木舟的船头,捧着一个罐子,罐子里裝的是军人的哥哥“伍百里”。伍千里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家报丧来了。戎马倥偬,落叶归根,这悲壮的场景让人嗟叹。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只是中国军人的缩影。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在送回大哥骨灰的当天,伍千里收到了立即归队的命令,伍万里悄悄地跟随二哥伍千里俏俏的进入了浩荡地开往前线军队的洪流中。

      就在部队被敌轰炸机,把近在咫尺的战友打成筛子,残酷的战争震撼了伍万里,他在战火中得到了洗礼,在逐渐的蜕变。战友们看着身旁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和枪林弹雨中,前一刻还谈笑风生的战友,突然就血肉模糊,再无声息。当子弹擦着头皮飞过,死亡就在咫尺之间,一切都是通往地狱的修罗场,石土飞溅,大片的残肢碎尸,涌着喷薄的血浆。要么生存,要么毁灭。不能后退,把更多的生存机会留给战友,这已成为一种信仰。

      电台是部队的眼耳, 经过艰苦的行军,电台送达了目的地,团长动情地看着一个个刚刚冲过生死线、身上血迹斑斑的战士,伍千里刚要给团长敬礼汇报,团长立刻截住了,“别说了,赶紧吃饭”。就在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的时候,刘秘书找到了伍千里连长,“实在对不住,刚刚接到上级通知,需要你连迅速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进入预定高地”,“什么时候动身出发?”刘秘书不说话。“明白了,全体都有,集合!”刷的一下,所有的战士迅速弹起列队,整装出发。化名刘秘书的毛岸英的眼睛湿润了,想起了临走时和彭帅说的话,“农民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也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我为什么就不能上战场?”

       长津湖战役打响前夕,伍连长率领着全连队伍埋伏在冰川上,一动不动。志愿军战士不仅要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战斗,还要和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在零下四十度的气温里,远离补给线,口粮只能维持七天,不能生火造饭,只有行军袋里的炒面和土豆。战士终日饥肠辘辘,军服单薄,就那么伏在雪地里。钢铁的纪律、钢铁的意志。任何人都无条件地服从指挥,没有怨言,有很多战友已经再也站不起来了。当冲锋号想起的时候,凭着脑海中的信念,哪怕前方的刀山火海,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往前冲。这就是我们党的虎狼之师,长剑出鞘,龙吟万里。

      电影里给冰雕连的镜头太少,我想可能是这场景太让人悲痛,连导演都不忍心过于渲染吧。当美国的军队路过一个山坳发现敌情,抵近观察发现是冻死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紧握着钢枪,眼神里透着肃杀之气,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态。美国指挥官肃然起敬,脱帽敬礼。

      迅速穿插分割、把敌军分成小片,逐个歼灭的战法是解放军经常使用的战术,在电影中,包围切割美国军队的战斗却异常艰苦。美国人把几百辆坦克集中起来,作为掩体,利用武器装备优势疯狂扫射,排山倒海的志愿军一片片的倒下。没有重型大炮,攻击敌人的只有冲锋枪、步枪、手榴弹,可是不往前冲击又怎能撕开敌人铁桶般防线的裂口?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伍千里、伍万里兄弟终于攻入了敌北极熊指挥所,毙敌首领。就在打扫战场时,一架敌机隆隆从远方飞来,投下了一枚标记弹,就如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般,滚滚的黄烟招来成片的敌机投弹。我军迅速散开躲避,就在一瞬间,我看见了雷公(排长)脸上有那么一丝犹豫,可是瞬间,他就把标记弹抬上一辆汽车,疯狂驾驶开向战场的边缘,让敌机把自己当靶子打。雷公被火烧的快融化掉了,当汽车被炸翻时,面目烧焦,已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疼死我了,别把我留在这儿”。多少远赴异国的将士啊,在你们临终时刻也浮现出这样的念头?又有多少人还没来得及去想就被炸得粉碎?

      电影《长津湖》据说拍摄周期近3年,台前幕后工作人员7000人,《长津湖》无疑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上乘佳品,给观众带来了巨大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返回观后感列表
  • 上一篇:《长津湖》观后感400字
  • 下一篇:《长津湖》观后感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