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涧北村志》读后感

2019-11-17 09:35:14  本文已影响人 
《涧北村志》读后感


我知道段志海先生在编撰《涧北村志》是4年前的事。那是我着手大峪镇志编撰后,到各村(包括已经移民到平原地区的村子)的老年人中间去挖掘口述资料,有意无意之间,有好几个村的老年人都提到段志海先生到他们那里了解情况的事,并说是为了写村志。鉴于村志、家谱、著作等都是镇志要编撰的内容,于是在今年6月,我拨通了段志海先生的电话并要来了《涧北村志》的电子稿。
在这之前,我曾看过多本村志,但那些村志对我对没有产生过吸引力,更谈不上什么收获。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位志书编撰者,我在志书编撰工作中的做法与体会2018年6月在西峡县召开的全省乡镇志推进会上曾作为经验材料印发。于是我自己也有点沾沾自喜并飘飘然了。但读了《涧北村志》,才让我冷静下来,我知道天外还有天,《涧北村志》编撰者的做法有许多值得我学习与借鉴。
篇目设计有独到之处,它适应了村志编撰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近年来,无论是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关方面的专家,都提出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镇志、村志的编撰要接地气、要带泥土味,要表现出它的特殊性。这种提法与要求,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正确的。因为作为一部有存史、资政、育人价值的官书,如果没有关于百姓生存状况和生活状况的详细记载,是一部内容不完整的资料。尤其是乡镇、村一级,处在社会的最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是这一个时代的统治者政策正确与否的最终体现。是后人研究这段历史、评价这段历史的依据。如果说县以上的志书的篇目是根据当局的工作内容项目设计的话,但工作的效果怎样、效应怎样,老百姓日子过得怎样?这些内容只有在乡镇志中体现出来,才能起到上下相呼应、因果对应的作用,才是一个完整的资料系统。但在篇目设计上来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很少有人给出具体的答案。在本人看到的村级志书中,大多是模仿县以上志书的篇目。但《涧北村志》在篇目设计上没有重复这方面的毛病,而是根据村民的生存、生活要素来设计篇目,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文化、教育、科技等,凡是村民生活、生存涉及到的领域,在篇目中都有体现,如《衣着之变》《饮食之变》《居屋之变》《出行之变》《观念变 路子宽》等等,正是这种以农民的生存要素与生活要素为内容的篇目设计为后来的编撰工作定下了准确的调子,才使后来的工作扎实有效。他们的篇目设计内容,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坚持用事实说话,没有泛泛而谈的官场语言。志书编撰,对于写作用语、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有严格规定的,如要求述而不论等。这一点,不少人都做到了,但泛泛而谈的官场语言还是不少的。所以,有人形容泛泛而谈的志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也给志书的抄袭提供了方便。但《涧北村志》在编撰中避免了这种现象。我也曾假设自己是一个村志编撰者,到《涧北村志》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村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出行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但找了半天,没有可下手的地方,因为作者在撰写这些内容时,是从具体的家庭、有名有姓的人开始的,何年何月考上了那所大学,何年何月毕业在那里就业,基本上是一人不漏的给记录下来了。写农民出行变化,又是一户不漏,具体到每一户人家,户主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部电动车、几部小轿车等,这样的文章你如何去抄袭?写农村产业调整,他又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每户人家有几名成年人,谁干什么工作,是建筑商,家有几台建筑机械,分别是什么用途的;是种田大户,经营多少耕地、都具有哪些农业机械,都写得细致入微。有多少人就写多少人,有多少户,就写多少户。如果你用一般的写文章的表述方法去衡量,也许觉得有些不得体,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但你不要忘记,我们这是存史,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资料。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不是要我们对那段历史下的“安居乐业”“快速发展”“国泰民安”“莺歌燕舞”之类的的定论,而是要看具体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我也把自己假设为未来的研究人员,去研究建国以来涧北村居民受教育的情况,于是我就列了一张统计表,逐年逐人进行登记,通过这样的研究去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结果,这个目的达到了。所以,本人认为:《涧北村志》采用的记述方式看似繁琐,正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资料的存史价值
最后一点,就是《涧北村志》的编撰者所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文风、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挖掘资料的做法、作风及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们从志书中看到,书中的绝大部分资料都是编撰者通过深入的调查访问完成的。和其他村志相比,部头并不算大,字数并不算多,它为什么用了足足十年时间,就是因为它的一字一句都来自认真地、深入地挖掘与认真的整理。一字一句都来自不易,字里行间里渗透着编撰者的心血与汗水。所以他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深入挖掘资料的作风、做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为我们志书编撰者树立了榜样。
在阅读《涧北村志》电子稿的过程中,也发现稿子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我发现这些不足之处在这次印刷样本时大多已得到纠正。尽管也还有一些缺陷,但瑕不掩瑜。
这就是我对这部志书的看法。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张宏杰《曾国藩传》有感
  • 下一篇:读任朴《浓缩的心曲》《浓缩的记忆》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