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行为上瘾》读后感

2025-09-23 08:05:26  本文已影响人 

《行为上瘾》读后感


《行为上瘾》这本书的作者是畅销书作家何圣君,虽然里面的内容大都不是原创,还是很有启发性。

我们每天都在做刷短视频、玩游戏、看朋友圈等让人上瘾的行为,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我们的主动行为,而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局,把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消耗掉。

想要破局,必先识局。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识局”,了解产品经理的套路,在看清楚这些套路之后,可以绕开甚至利用这些迷局,成为一个真正能掌控自己注意力、掌控自己时间,直到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全书分为9个部分

Part 1

突破认知:对行为上瘾的认知,决定你能否过好这一生

1.1 真相:是什么让你拿得起却放不下

1.2 认知: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行为都是上瘾(除了赌博、游戏上瘾、社交媒体上瘾外,还有视频上瘾、信息上瘾等)

1.3 趋势:“上瘾式设计”,正在夺走你的时间和精力

七次法则:一个用户要连续七次看到你的品牌或者你的产品信息,才能开始产生一定的信任。


如何进一步把人们的注意力留存在产品中,让用户把时间交付在产品上,是商业变现的重要前提。


1.4 药瘾:连弗洛伊德也没逃过的诱惑

1.5 行为上瘾:比药瘾更可怕的是心瘾

和药瘾不同,行为上瘾不会产生撤除后引起生理痛苦的戒断症状。

Part 2

行为上瘾的原理之一:行为触发,你的“首次注意力”是如何被预定的。

2.1 行动原理

所有上瘾行为都是一个心理公式

人类的行为模式实际都是一套套算法,而让人产生行动的逻辑正是人类底层的行为公式:

B(behavior,行动)=M(motivation,动机)*A(ability,能力)*T(trigger,触发)

三者是乘数关系,任何一个因子为零,都会导致等式左边的行动为零。

2.2 喜好触发

“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舒适区

喜好是一种偏见,能极大触发用户的注意力,获得他们对内容的关注。

触发因素主要有:外表魅力触发、相似性触发、关联性触发和条件反射触发。

能成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产品,往往与这四种触发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2.3 社会触发

两个触发你心理机制的“强力按钮”:从众与权威触发开关

2.4 个体触发

你是如何在不知不觉间进入角色的

恐惧触发开关:利用人担惊受怕的心理来制造压力,从而试图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互惠触发开关:利用人天生会对善意报以善意的条件反射机制。


一致性触发开关: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所以人一旦做出了某个决策后,行为就不自觉按这个方向继续进行。


Part 3

行为上瘾原理之二:轻松“入坑”,这些心理机制在悄悄助推

3.1 新手福利陷阱:从拒绝到上瘾的魔法

新手福利机制是一种营销策略,在你还没完全了解产品的时候,会给予你的每一步行为一些新的奖励,利用的是登门槛效应(人们一旦接受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就会为了避免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接受一个更大、更难的要求。)

3.2 损失厌恶陷阱:小恩小惠VS无休止付出

损失厌恶,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性,在面对相同数量收益和损失的时候,损失会让我们倍感痛苦。

3.3 沉没成本陷阱

沉没成本,指发生在以往,但和当前的决策并不相关的费用。

沉没成本让人仿佛上瘾般不愿主动放弃,明明知道事情可能的结局,却依旧抱着侥幸心理,以致让伤口持续出血,甚至到最后输得一败涂地。

应对方法:鳄鱼法则,如果发现脚被鳄鱼咬住,最佳策略就是牺牲那只脚。

3.4 盲盒心理:不确定的奖励让你沉迷

利用“吸血”机制与稀缺心理的组合搭配,让用户使用产品或付费购买。

Part 4

行为上瘾原理之三:即时反馈,让你停不下来的魔力

4.1 即时反馈:是什么让你1分钟看一次手机

由于生物对即时反馈的强烈需求,任何即时反馈都能有效改变行为,让人上瘾。

4.2 迷恋小概率事件:到底有多少人可以靠老虎机“一夜暴富”

当投入极小,但收益巨大时,人们的决策偏好会发生大逆转,从风险厌恶转变成偏好风险。

4.3 差点就赢:“再来一次就抓到娃娃了”

在行为上瘾的原理中,人类大脑奖励回路对“差点就赢”和“真正的赢”都会做出积极的强反馈,两者都能非常有效地刺激快感中枢,激发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不论是人类、啮齿类生物还是其他生物都能持续行动,难以自控。

4.4 随机奖励:不确定的“得到”为何令人兴奋

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随机奖励的方式让消费者疯狂,在“不确定得到的兴奋”中欲罢不能。

Part 5

行为上瘾原理之四:挑战升级,上瘾式策略让你欲罢不能

5.1 “爽点”技术:网络小说作家爆红的秘密

优秀的网络小说家为读者制造“爽点”的技巧可以总结为三部分: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台阶以及作弊工具(主角光环)。这种曲折进阶的过程中,读者把自己现实中的遗憾投射在主人公身上,用他们的成功弥补自己的缺憾。

5.2 用户体系:是什么让你被“绑架”还感恩戴德

能产生行为上瘾的用户成长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积分兑换体系、升降台阶体系和督学价值体系。

5.3 心流体验:满足强迫症的极度舒适感

心流,是指从事某事时,精神上全神贯注、体验上物我两忘的状态。

心流的四种模型:

挑战高、技巧低:焦虑;

挑战低、技巧低:无感;

挑战低、技巧高:轻松;

挑战高、技巧高:心流。

游戏设计师正是通过不停地把玩家安排进挑战高、技巧高的环境中,让玩家不停进入最爽的心流状态,得以让该游戏风靡起来。

5.4 禀赋效应:诺贝尔奖得主告诉你人们如何上瘾

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就会高估其价值的头脑认知偏差。

Part 6

行为上瘾原理之五:未完成感让人心痒难耐

6.1 未竟之事:悬念是一剂勾魂药

蔡格尼克效应:人们对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深刻的现象。

6.2 认知缺口:为何换种剪辑方式就能让人通宵追剧

利用蔡格尼克效应,通过制造观众的认知缺口,就能让人欲罢不能。

6.3 不可预知:兴奋感让你充满期待

通过回忆年少时春游前、中、后期的不同快乐程度,会发现期待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不可预知和打开“认知缺口”一样,能有效激起上瘾反应。

6.4 默认选项:“读心歌单”让你摘不下耳机

仅仅一个“默认选项”的变化,就可以让人们捐献器官的意愿改变一倍以上。“默认选项”的说服力来源于大脑本身的懒惰。人们极少会使用前额皮层调用脑力做出决策,而是把选择权交给直觉。

Part 7

行为上瘾原理之六:社交元素,让人难以自拔的网络迷宫

7.1 网络社交:无形网络网住有形众生

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其实可以补充为七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

除了生理和安全这两种最浅层的需求外,其他的多维度需求都和人类的社交活动有关,随着移动网络下沉到每一个角落,网络社交将会成为我们这代人无法割舍的需求。

7.2 互惠裂变:销售界为之颤栗的营销“核武器”

瑞幸咖啡指数型增长的核心是互惠裂变,通过赠一得一的创新模式,让转发赠送的人有面子,让实际领取者得实惠。

7.3 社群社交:让你“大瘾瘾于世”的虚拟组织

人们进入各种微信群的动机,主要分为:情感链接、人际拓展、工作需要、营销推广和技能提升五种。

7.4 知识社交:平台帮你处理知识焦虑

学习金字塔模型将学习效率分为七个层次(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教学),前四层为被动学习,后三层为主动学习。

只有进入主动学习的阶段,我们才能过好这一生。

Part 8

清醒思考:有效脱瘾——让你拿得起、放得下的行为训练

8.1 习惯的力量:让一个好习惯代谢掉一个坏习惯

改变上瘾习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触发特征

第二步,厘清何种奖励

第三步,寻找相同刺激

第四步,新老习惯更替

8.2 微习惯的力量:瓦解上瘾习惯的独家“秘诀”

微习惯就是贯彻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用简单的挑战让自己行动起来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习惯定目标

第二步,赋予目标意义

第三步,纳入日程之中

第四步,建立奖赏机制

第五步,记录完成情况

第六步,超额完成任务

第七步,永不提高目标

8.3 环境的力量:为什么只有5%的士兵毒瘾复发


越战中有十万美军沾染了毒瘾,但回国后,只有5%的士兵毒瘾复发。


摆脱环境对上瘾的激励,有三种策略:

远离诱惑环境、

融入积极环境、

构建自创环境。

8.4 工具的力量:番茄工作法VS印象笔记

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列出清单,将工作时间按30分钟一个时间段分成小块,前25分钟用来专注做清单上的任务,后5分钟则是彻底的休息。‍‍‍‍具体有计划、执行、记录、处理和复盘五个步骤。


印象笔记是一款应用,帮助记录年度任务、中期任务、周任务等。


Part 9

夺回主动权:让自己对有意义的事“成瘾”

9.1 游戏化学习:利用团队小环境互相激发正向反馈

游戏化学习是通过PBL,充分地启动“触发-行动-奖励”这一回路,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本领,同时还有可能收获物质奖励和人际资源等,可谓一举多得。


9.2 游戏化工作:用激励进步的行为积分系统促发积极性

在一些需要机械劳动和员工本身动力不足的工作中,游戏化思维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作用;但在创意类劳动中,游戏化机制容易让人只盯着外在动机,成为功利、无聊和平庸的人。

9.3 游戏化育儿:虚拟奖品和游戏学习平台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虚拟代币法,收听奖券法,付费报名游戏化学习平台

看完全书,只觉得在这个被高科技统治的时代,让我们上瘾的途径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并都利用的是人类天性上固有的弱点,但摆脱上瘾的方法却那么少,我们每个人要成功摆脱上瘾行为都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悉达多》读书笔记
  • 下一篇:《有教养》观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