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读书笔记
王汉文先生退休前是晋中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我与他在公园游玩中邂逅相识。得知他在仕途上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奋斗,最后以正处级待遇退休。后来又得知他和我女儿同在一个单位,也就有了一种亲近感。
王汉文先生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是一位知识渊搏的大学生。而我因闲暇喜爱读书写作,故对文化人很是敬重,很是愿与其交往,历经数年交往,自感受益匪浅。近日,王汉文将其自传性著作《沧桑正道》一书赠与我阅,我甚是高兴!经过一段仔细阅读,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本厚厚的自传性著作是由王汉文口述,由晋中市文联原负责人、著名作家陈瑞,晋中市颇具声望的文人王彦儒,以及文学作者申海鱼等三同志组成的写作班子,经过查阅档案资料,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后汇总成书。
总揽《沧桑正道》一书,共分五个章节,具体由“家在太行”、“榆州才俊”、“根植沃土”、“栉风沐雨三十载”,以及众文友、老同志和榆社籍朋友们的阅后感“八十春秋尽繁华”等五个部分组合而成。通揽这本近二十万字厚实的自传性著作,视野开阔、文笔老沉严谨、史料性强,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晶。此书面世后,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以及榆社籍众多老乡的赞誉好评。
《沧桑正道》主人公王汉文,原籍榆社县,1942年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祖上遵循积德行善,勤恳奋斗多年,终于走出贫困,家境逐步富有。其家族在榆社县本地的名声,享誉乡里乡外。王汉文从小受家庭的良好熏陶,诚笃好学,酷爱读书,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6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学习。由於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众多同学中出类拔萃,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还被选为山大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由於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期间担任过四清工作队副队长、团支部书记,由此开启了他幸福的人生征途。
1969年,王汉文以优异的成绩从山西大学毕业,他服从组织的分配,来到贫困的左权县工作,先后供职外贸公司、计统劳资办公室、县通讯组、县化肥厂、榆社县工业局。由於工作能力强,成绩斐然,多年后被晋中地委组织部调地委办公室、经委、协作办、化工局、煤炭运销总公司,最后又担任了晋中自然资源局副局长。2003年,他到龄光荣退休,根据他在工作中的一贯良好的表现,经上级批准,以正处级待遇退休。综观王汉文一生工作经历,基本供职于政府部门,曾担任多个部门领导,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有着光荣传统的晋中这片热土。在漫长的工作期间,尽管他供职的单位都是有一定权力的,但他始终认真工作、严格要求自已、廉洁奉公,绝不滥用权力。他常讲:要对得起党组识对自己的培养,对得起老百姓,他严格要求自已,团结同志,身体力行,认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自已的各项任务,为此多次荣获上级的嘉奖。王汉文在长期的工作中,十分擅长于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热情帮助每一位同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口碑甚佳,是一位值得后人学习的好干部。通过《沧桑正道》一书,可以看出写作班子把王汉文一生的经历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整理,进而涵盖了同时代一路走过来同代人的经历。在全书中,通过回忆他的人生历练,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或长或短,又如一条银线把各种各色的珠子,顺着时序串在一起,没有宏大叙事的官话、套话,书中叙述的一件件故事,却又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大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人一路成长中的艰难经历,也凸显出一个时代的平凡而伟大的缩影。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纪实作品,很有必要留给后辈儿孙了解前人的卓越奋斗历史,也可慰籍当事人心灵,同时可作为供史学界研究浩瀚历史的参考。综揽《沧桑正道》细阅后,更进一步感到,写作班子把他的一生全景都摄入眼底,既有广阔的背景、清淅的线索,前后贯穿,又始终围绕着主人公的一生。语言朴实,没有刻意修饰,言简意赅,确是一本接地气、有份量的纪实史书,这就是他的平凡而又伟大之处!
随着与王老先生交往的深入,让人很是羡慕他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与妻子既是同学,又是战友,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如今,他俩身体健康,共同上敬孝百岁老母亲,下教育儿女孙辈。如今,后辈儿孙都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今日王老夫妻俩虽己八十多岁高龄了,还为家乡呕心沥血,仍闪耀着余热,真是老有所为的楷模!
总之,通过《沧桑正道》一书,让我深深感到:也正如书中所记录着王老:牢记党的宗旨,是拼搏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一生没虚度年华,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特别让我高兴地看到:在建党百年,七一党的生日这个庆祝的日子里,王老和妻子王燃仙双双荣获“光荣在党50年”金光灿灿的纪念章和荣誉证。这是对他一生为党奉献的褒奖!发挥余热生命不止、贡献不止的肯定。今天,我写下这篇朴实无华的感言文章,把它当作一束淡雅的圣洁小花,献给《沧桑正道》的主人公和写作班子!并祝福王汉文夫妻俩,晚年幸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