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荒原狼》读后感

2025-02-07 10:08:44  本文已影响人 

《荒原狼》读后感

阅读感受:这本书是目前遇到的,阅读难度最大的,乃至于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或者某一天喝了酒,就完全没办法推进阅读进度。这本书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或与黑塞文学中富含哲学思辨有关,只有内心自诩读懂,才能为之震撼,否则可能会将此书归类为无病呻吟的文学垃圾。正因为这些,这本书的价值是极高的,以我为例,看完之后,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神自我得到了洗礼和重构,这种改变如同自己对一家公司的定位起初是成长股,调研完之后发现是红利股,而所谓的这家公司,在看这书的过程中,则是自我。黑塞用浪漫的文字和巧妙的构思,把自我剖析的如同一道数学题,作为理科出生的我,读起来就像美味佳肴。我承认在阅读的过程中曾有过迷茫,有些地方存疑,有些地方深感悲观,但读到后面,当黑塞开始秀他强大的构思和文字功底之时,我不光顿悟,我还震颤。在咖啡厅读完最后一章时已经太阳落山,而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所以决定沿着冰冷的街道,走他个半小时,内心且不断直呼:黑塞你这个小老头,怎么能这么绝!

创作背景:此书是黑塞于一战之后创作。彼时战败的德国正在重建,战争带来了上层建筑的瓦解,工业社会起步期,大家普遍物质化、庸俗化。黑塞意识到自己战前信仰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等在战后的世界被物质和虚伪取代,他倍感孤独,深感无奈,故在《荒原狼》中探讨人们如何在错误的时代中找寻自我的意义。对于当下的读者而言,这个问题同样非常重要,它只是变换了一个形式:当我们处于困扰之中,我们如何自救?

“我怎能不做一匹荒原狼,一个可怜的遁世者。世人的目标不是我的目标。世人的欢乐不是我的欢乐。”

“成千上万人追逐的快活,或许我也可以去追逐,但我无法分享。与之相反,我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快乐,那些愉悦、狂喜、巅峰体验,世人或许最多在文艺作品中见识过、寻觅过、热爱过。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必定认为那不合常理、荒诞不经。”

作者在书中的开始,将自己比作荒原狼,即一头迷失在它无法理解又深感陌生的世界中的野兽,找不到家、空气和食物,用了颇多的笔墨介绍荒原狼在世俗社会的孤独、精神的无人理解、市民的空虚。我看到一些读者评价说读黑塞的荒原狼,是在读世另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描述,比较符合当下i人的特质。这只是书中最浅薄的一面,那些读完还说自己就是荒原狼的,我猜大概率是没读懂或者没读完。黑塞也花了很大篇幅在书的开头表达自己对战前世界的留恋不舍,这些文字结合创作背景就非常容易理解。

内容概括及感想:小说主人公是哈里,即一开始就自诩荒原狼的人。

(1)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荒原狼和市民的对立性。哈里将人格一分为二,一个是荒原狼属性,一个是市民属性,前者是遁世属性,渴求毁灭,追求精神的富足,但无法在这个世界存活;后者则是融入享受这个庸俗虚伪的社会。哈里意识到自己虽然看不起当下的社会,但是自身又离不开这个社会,因为人不能仅靠精神的清高活下去,他的生存离不开房子、食物、衣服。他将自己比作生活在市民社会中的荒原狼。

(2)书中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中,出现了赫米娜、玛丽亚、帕布罗。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哈里在这三个人的引导下,慢慢融入这个市民社会,但哈里本身的荒原狼属性依然存在,他在融入这个社会的过程中极为矛盾和痛苦。同时,哈里发现自己此前自诩荒原狼是非常可笑且错误的,因为他能时不时地融入且享受这个世界,他有他一直鄙弃的市民性。

“正如留声机败坏了我书房中苦修的精神氛围,正如陌生而令人不安的美国舞曲毁灭性地渗透至我悉心呵护的音乐世界,同样,一些全新而可怕的、具有消解性的事物,从四面八方涌入我迄今界限森严、严格封闭的生活中。”

这里的留声机寓意很明确,留声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可以播放莫扎特的音乐,而莫扎特是哈里最爱的音乐家,象征着哈里战前的上层建筑,哈里此前认为留声机是对音乐的玷污。但是随着赫米娜的出现,哈里发现自诩荒原狼的虚伪,因为他在和赫米娜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可以融入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还能享受这个世界。这个留声机是赫米娜送给哈里的,留声机对书房,相当于赫米娜于哈里。

第二部分出现的这些人,其实都是黑塞,只是他的不同属性。

哈里:荒原狼属性,象征着对战前生活的留恋和现实物质社会的不满,具备着无法融入战后社会的清高属性;

赫米娜:黑塞的异性自我,象征着可以在战后社会生存的人格属性,或者说象征着生活,赫米娜在灵魂层面完全理解哈里的荒原狼属性,但是赫米娜却可以在战后的世界中活得自如;

玛丽亚:象征着黑塞的欲望属性,黑塞的第一任妻子是玛丽亚,书中玛丽亚主要的情节是和黑塞交欢。我理解玛丽亚实际上就是现实中,受第一任妻子玛丽亚影响的黑塞,可能在和第一任妻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黑塞在她身上学会了爱,所以玛丽亚是黑塞有能力去爱的一个属性。

帕布罗:象征着黑塞对艺术另一面看法的属性。如果说哈里只信仰莫扎特的经典传世高雅音乐,那么帕布罗作为工业时代酒吧的演奏者,则信仰的是演奏音乐当下的快乐,而不在乎音乐的雅俗性质。

赫米娜、玛丽亚、帕布罗的这三个人格属性,其实都是在战后世界生存所必需的态度,而哈里的人格属性在战前的世界会活得更为自由。第二部分实际上就是哈里的荒原狼属性和这三个属性交织、抗衡的过程。也正是在第二部分,黑塞意识到了人格的复杂性,认为人不仅仅具备荒原狼属性和市民性,还有成千上万个属性。也是在这一部分,随着黑塞逐渐认知到自己的千千万万个属性,他突然拾起了关于过往经历的记忆。也是在这里,黑塞写出了全书我认为非常治愈而且有力量的一段文字:

“我再次领略了我在痛苦中长久遗忘的东西。它们是我一生的财富,并将继续不可磨灭地存在下去。这些经历已化作星辰,尽管被遗忘,却永恒不灭。它们是一串我生命中的传奇,而那熠熠星光就是我生存得坚如磐石的价值。我的生活艰辛不幸,奔波潦倒,让人陷入绝望,甚至否定人生——它尝尽了人类命运之苦盐,却丰足自负,即便在痛苦中也活得如同王者。哪怕我在通往覆灭的路上荒废了年华,满是悲凄,我人生的核心仍是高贵的。它不卑贱,有品性,它不关乎金钱,却关乎星辰。”

这里本质上也是和人格属性的复杂性对应的,我认为它这里想要表达的是,人的每一个维度的人格属性,都来源于自己此前经历的某些事情、遇到的某些人。同时,人格的完善往往来自于自己经历的痛苦,在痛苦中形成。比如黑塞,他曾经遇到的玛丽亚,教会了他什么是伴侣、什么是爱,他依赖着她,但是她某一天因病魔而离世,带给黑塞无尽的痛苦,这种伤痛,是黑塞的财富,是黑塞人格完善的一步,特征是不卑贱不物质,而有品性关乎星辰。同样地,黑塞经历的战争也是一种痛苦,但与此同时也带给了黑塞财富,这个财富可能就是学会在战乱中生存的人格属性。

这段文字有点类似于毛姆《人性的枷锁》对于生命图案的描绘,但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性的枷锁》展示的是顺着时间轴的生命轨迹,不光指自己的生命,还指他人的生命。《荒原狼》则想说的是某一个时间节点,一个人的人格属性是复杂的,由之前经历的一些事情而形成,仅限于自我的剖析。如果毛姆是教我们怎么欣赏他人的话,那么黑塞则是教我们如何看清自己。

(3)书中第三部分:该部分情节在一个魔法剧院中展开,是全书的核心。如果说前面两个部分的阅读体验是悲观消极矛盾的,读这一部分则会变得非常清晰和震撼。我怀疑黑塞是在磕了毒品或者正经历人格分裂的时候来完成这一部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分的构思堪称经典。在这一部分中,黑塞意识到了人格属性的多重性,同时彻底杀死了自己的荒原狼属性,也即书中最开始所谓的自杀。也是在这一部分中,黑塞意识到了幽默的重要性,这也是书中最开始提及的。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把哈里、赫米娜、玛丽亚、帕布罗四个黑塞的人格属性比作了四颗棋子,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属性的很多棋子,共同构成了一盘棋,即指黑塞这个人,棋手以同样的棋子摆出了不同的棋盘,只需推倒重新排列即可。这里想要表达的道理是:一个人的人格由无数种人格属性共同构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处境下,我们要学会重新排列自己的人格属性,从而摆出一个绝妙的棋盘。同时,当我们觉得当下摆布的这盘棋不足以活得开心的话,我们可以推倒重新布置一下,总能摆出最佳的棋面,而不是遁世心态。以黑塞为例,在战前,哈里这个棋子可以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但是在战后,或许更合适的棋盘是把哈里这颗棋子摆在不重要的地方,把赫米娜、玛丽亚、帕布罗等棋子摆在更核心的地方。

“您可以将今日令您不堪忍受的傀儡,那些败坏您游戏的形象,降级为明日无关紧要的配角。您可以将那些似乎注定一时倒霉、交厄运的可怜小角色在下一场游戏中变为公主。”

这不就解答了当我们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如何解救自我的这么个问题吗?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多的人格属性,怎么形成?我们所经历的痛苦,都会催生这些珍贵的人格属性。

这个道理如果你直白的告诉我,我会听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不同的时期学会以不同的心态活着。但是道理单听是没什么感觉的,就比如1+1=2,我知道这个结果只能让我学会算其他的加法,但如果我知道数学分析中怎么去证明1+1=2的,熟知这个过程会让我重新审视数学,我会从中感受到:

1、数学的严谨性,即从公理出发,拒绝未经证明的断言;

2、数学的底层逻辑,即递归与归纳法。

黑塞的《荒原狼》展示的美是数学之美,而所谓数学之美,正是对简单问题的深刻剖析。全世界知道道理的人可能数不胜数,但是知道怎么剖析自己的人,可能少之又少,所谓窄门不过如此。

所以有些读者看完之后说自己是荒原狼的,我感觉应该是只看了第一部分。

以棋盘延申出来的第二个道理,就是幽默。书中是以哈里进入莫扎特的那扇门为载体展示的这个道理,哈里看到莫扎特也在用留声机,并且莫扎特说:

“您注意这疯狂的喇叭,它似乎在做世界上最荒谬、最无用和最不该做的事,它不分青红皂白,无知又粗鲁地将某处正在演奏的音乐,惨遭扭曲的音乐,塞进一个不属于音乐的陌异空间——但尽管如此,它无法破坏音乐本身的精神。”

意思就是想说,莫扎特知道哈里有音乐精神,但是哈里也应该接受留声机,因为留声机虽然是工程意义上枯燥无味的产物,但它没有改变音乐的本质。

“正如生活,所谓现实,颠覆了世间生动的图像游戏,让亨德尔的音乐之后,来一场关于如何隐瞒中型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将迷人的管弦乐变成一团令人倒胃的声音黏液,将报告中的骗术和过分卖力的鼓吹,它不毛之地上的生计所需和虚荣心,塞入理念和现实,管弦乐和耳道的夹缝中。整个生活都是如此,我的小家伙。我们只能听之任之。假如我们不是蠢得像头驴,我们就该付之一笑。像您这类人根本无权批评收音机或生活。您最好先学会倾听!学会认真对待值得认真对待的事物,嘲笑其他事物!”

“您要活,要学会笑。您要学会听生活中该死的广播音乐,学会尊重它背后的精神,嘲笑其中的渣滓。您应理解生活的幽默,生活的绞刑架上的幽默。”

如果说人格好比一盘棋是第一个道理,那么这第二个道理就是告诉哈里,他应当把哪一个人格属性放在核心位置,毫无疑问就是幽默的属性,即赫米娜、玛丽亚、帕布罗等类似的属性,即尊重哈里精神属性的同时,幽默地融入市民生活。唯有此,黑塞才能在战后的破败世界中寻找自我的意义。

通过魔法剧院,黑塞最终明白了:

“我知道了口袋中装有千百万生活游戏的棋子,震惊地预感到其中意味。我愿再次开始游戏,再次品尝它的苦,再次为它的荒谬战栗,再次并不断地徘徊在我内心的地狱。总有一天,我会下好这盘棋。总有一天,我能学会笑。”

非常喜欢姜乙的译后记:

“最终,哈勒意识到,灵魂就像‘千百层薄皮组成的葱头,无数根细线构成的织物’。他意识到善与恶可以在理性的建构和反思中相互依存,在治愈的路上,人必须以幽默接受生活,在自我嘲讽和嘲讽文化与社会的不足中调和自我。唯有幽默地看待现实,唯有在生命中轻盈地跳舞,开怀大笑,人才能找到摆脱生存危机的出路,在抵达完善的征程中迈出微小的一步。这是一场对生而为人的最残酷的庆祝,是一部反对平庸的充满勇气的诗篇。它揭示了欲望与恐惧的荒谬,以诚实和坦率的态度,承认并处理了内在无意识的火山爆发。

以欠缺的意志和力量,我将译稿献给所有处于忧愤中,却依然不懈地坚守信念、顽强修正、默默向上的朋友们。感谢读者的鼓励。”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读书笔记
  • 下一篇:《三生万物》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