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之上》读书笔记
《Nexus》(《智人之上》)这本书可以说是2024年非虚构里非常火的一本书。这本书 讲的是当下最热点没有之一的问题:人工智能。作者又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关注,我喜欢的演员张静初还和赫拉利做了一个对谈,被狠狠种草。这本书又不出所料的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联结、信息和人工智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什么是信息?信息越多越好吗?人工智能对我们而言风险在哪里?
我对这本书本能的兴趣倒是源自于题目Nexus这个词。我第一次见到nexus这个词是10年前刚毕业回国为国际税收课程备课时认识的词。Nexus这个词在税法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一个国家是否有权对一个企业或者一项经济活动来征税,重要依据就是看这个企业或者经济活动和这个国家有联结度,也就是Nexus。有的国家觉得一个人一年中有半年都呆在她们国家,那就算是建立了nexus,因而这个人的全年收入就要向这个国家缴税。有的国家认为一个人就算没有呆满半年,但是把家安在了这个国家,也算是建立了nexus,要缴税。有时一个企业只要注册了在了这个国家,建立了nexus,就要缴税。一个企业没有注册在这个国家但是实际控制人都在这个国家,也算是nexus,缴税。而这本书里,赫拉利 nexus定义为了一种社会的联结,同时,他也管这叫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并不是简单的呈现现象,信息的根本是nexus联结。赫拉利对information这个 我们习以为常的词语做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他将信息分成了三类:客观事实(objectivereality),比如地球外的一颗陨石。主观事实(subjectivereality),比如身体的痛感,和一种新的事实intersubjective reality。前两种信息不论我们是否用语言表达和传播,都会客观存在。比如地球外的一颗陨石,不论我们是否讨论传播它的信息,这颗陨石都存在。牙齿觉得痛这个主观事实不论是否讨论传播都会存在,疼痛不会因为不说就会消失。然而第三种intersubjective reality非常特别,只要人们对一个信息认同,即便这个信息并不客观真实甚至存在错误,在人们相互传播时这个信息就变成了intersubjective reality。比如法律、国家、公司。共同传播并且认同这些信息的一批人们之间就建立了nexus,而且是一种社会联结,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对某一个故事买账。由于我们的语言能力和信息的传播能力,人类社会联结的建立并不需要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只要人们都认同一个故事就可以展开其它动物无法企及的大规模合作。比如圣经就联结了14 亿人口,自由贸易主义联结了 80亿人口。客观事实不论人们是否讨论或传播都会存在, 而这些 Intersubjective reality 概念存在于很多人的头脑里,当大家对这个信息都不认可或者不去传播时,这种 “事实”就会消失。很多社会常识也是这类信息,当我们认为女大当嫁,当女儿大了没男朋友就会着急焦虑。我们觉得要有个大学文凭再去找工作,当我们没有把事件用在申请大学需要的技能上就会觉得自己不务正业。这一年来,我自己一个重要的成长就是跳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故事”,多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成为这个故事Nexus里的一员,甚至会有意识影响周围的人去重新审视一些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实”。
(二)信息越多越好吗?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信息越多越容易传播,但却不一定会让我们越接近真相。赫拉利先剖析了科学和宗教在处理信息上的重要区别。宗教的特点是不允许对最核心的信息产生质疑,当越来越多不可以被质疑的信息传播,人们可能反而会离真相越来越远,比如在 15世纪欧洲发生的捉女巫风潮。科学的不同是允许对过去的信息产生质疑,并且在一 定程度上更鼓励和珍视批判性思维。相比去拥抱一种不可亵渎的神圣,科学更推崇不断的打破原有的理论推陈出新。因此,关键不是在信息是否越来越多,而在于什么样的信息允许被传播。还有一个例子让我们重新思考信息多了是好还是坏:人脸识别。一方面,这个建立在海量信息基础上的技术可以帮助社会更加稳定,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比如丢失多年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在二十年后的茫茫人海找回来,多么鼓舞人心啊!另一方面,2023年大数据可以识别到伊朗女性是否在自己的车里没有佩戴头巾,并在两个月内给超过一百万的女性发手机短信警告,并对133174个车辆做出禁行两周的处理。没错,坐在自己的车里也得老老实实把头巾包严实了!我们也许不应该对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上的绝对优势感到威胁和抵触,但我们一定要关注谁有权力来用这些信息 ?怎么用这些信息?我的一个律师挚友在2024年离开了美国优越的“大厂”,转向和信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领域,这也让我备受鼓舞,身边已经有人在身体力行,考虑到更远的未来,做有意义的事。
(三)人工智能是工具吗?
这本书花了很多的时间讲历史,但是醉翁之意在于直面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赫拉 利在书中和采访中提到一个热门话题:人工智能是新工具还是新物种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联结的演变。Nexus先从人和人(口口相传)发展到了人和机器(印刷和互联网),现在我们进入了新的方式:机器和机器(算法)。这意味着新的知识不需要通过人也可以创造出来。记得两年前去Microsoft参访时看到还未发布的copilot强大功能时的震 撼,给一个 PDF就能做出PPT,这简直就是牛马打工人的哆啦A梦!可就短短的一年时间里,ChatGPT在我们的工作生活里从无到有,此时此刻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每日必需品 了。最让我沉醉的功能就是让AI根据我提供的一段文字给出各种形式的考题,同时带答 案和讲解,让我不再惧怕编出的考卷查重率不通过,真是国之利器! 我们需要睡觉,但机器不用休息,机器学习可以在几天时间里阅读分析我们需要上百年才能看完的信息。
有了这些AI工具加持我们就更强大了吗 ?科幻小说里经常会描述一些当我们的大脑被植入芯片后人类被操纵的可怕场景。赫拉利说其实洗脑根本不需要找个接口这么麻烦,当我们拿着手机刷算法给我们推送的一个个“有趣”的短视频时,我们已经被“洗脑”了,小到我们购买偏好,大到我们为谁投票。被算法深度影响的我们,做出自以为如心所愿的选择,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愿已经被算法操纵,被无脑接口的联结nexus洗脑。机器对我们的奴役还不仅仅是通过算法改变或固化我们的认知,我们其实已经“自觉的”开始去伺候机器大人了。最近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金融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How to TalkWhen a Machine is Listening: Corporate Disclosure in the Age of AI”,就发现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已经开始迎合算法。由于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个人运用大语言模型来分析企业披露内容的正面性或者负面性来做投资决策。企业在公开披露的文字表述里会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容易被算法认定为不利的表述,而采用更多机器学习容易识别成正面信息的表述。更有趣的是这些学者发现,公司高层的公开发言不仅要取悦人类听众,还会迎合机器听众,他们甚至会通过刻意的训练让自己讲话时的语气语调变得更加激情澎湃,以便于被机器识别为利好。你看人家还没来检查我们是不是带好了头巾,我们就已经开始主动裹起了小脚,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被AI这个新物种奴役,怪得了谁?
《Nexus》这本书真是值得反复去看去体会,对我的一个重大帮助就是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应该用AI帮我出试题省出的时间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