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后感,也是一篇议论文,王安石在读过《孟尝君传》之后,并不是像别人那样推崇和敬仰孟尝君,相反,他不赞赏孟尝君的一些做法。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公子,是齐威王田齐的孙子,齐宣王田辟疆的侄子,但他却是个落魄的贵族,虽然后来他世袭了父亲田婴的爵位,并不是因为他的父亲多么喜爱他。在他出生时,田婴已经有了四十多个儿子,他又是小妾所生,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就让他的母亲不要养活他,只因他是五月五日出生。古代的人又很迷信,认为他和自己的父母是相克的,可能还是那时田婴的孩子太多,如果像今天这样每个家庭里孩子最多三个,或者是一个两个的情况下,即使孩子和自己相克,做父亲的肯定会留下孩子。孟尝君的母亲还是偷偷地把他抚养长大,直到成年后带去见了田婴,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动了田婴,田婴也才慢慢认可了他。
孟尝君的乐善好施和广召宾客,闻名天下,他和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当时他门下的食客就有三千多人,可见其影响和威望之大。
关于孟尝君,我们知道的是“焚券市义”、“狡突三窟”和“鸡鸣狗盗”这三个典故有关,王安石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是他的“鸡鸣狗盗”之事,认为他不是一个具有宏才大略有才干的人,他的这些鸡鸣狗盗之事是让王安石看不上眼的。
开头三句“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王安石道出孟尝君广招贤士,后来是这帮贤士帮助他逃离出秦国。当然,对于帮他逃离的贤士,王安石是不认可的,他感叹道“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他直接就说出了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怎么能算得上贤士?可以说,王安石这样说,和以往人们都赞同孟尝君能逃离出秦国的机智和勇敢是相悖的。
接下来,王安石就着“鸡鸣狗盗”之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觉得孟尝君的这些做法都只是小聪明,并不是大智慧,他也尖锐地指出孟尝君的这种“鸡鸣狗盗”之事,是真正贤士不归附的原因。
这里来说一下“鸡鸣狗盗”这个典故,孟尝君曾在秦昭王时被囚禁于秦国,这个秦昭王就是前几年古装剧《芈月传》中孙俪饰演的芈月的儿子,剧中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也是在母亲芈月的教导下从小知书达礼,和寻常人很不同,正好和芈殊的儿子赢荡鲜明地对比,往下追溯,他是秦始皇赢政的曾祖父。孟尝君当时有被杀的危险,也是情况危急,那时的秦国的势力强大,齐国根本无法抗衡。孟尝君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在夜里装扮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孟尝君用来贿赂昭王的宠妃,得以被放走。可是当他带着一行人逃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城门紧闭,而身后又有追兵,按照规定只有等鸡鸣时才能开门放人。这时他的食客中有一个人就学鸡叫,因为模仿鸡叫声太像了,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城门被打开了,孟尝君顺利逃回齐国。
我觉得孟尝君也是个聪明的人,他知人善任,他手下的食客关键时刻想出这样的办法救人,在王安石看来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我觉得总比他待在秦国等死要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读孟尝君传
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上一篇:上官婉儿传奇一生读后感下一篇:读《下辈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