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伟大的电影》读书笔记

2024-08-23 09:22:06  本文已影响人 

《伟大的电影》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1942— ),第一位因写影评获普利策艺术评论奖的作 者,生于伊利诺伊州厄巴纳(Urbana),在伊利诺伊大学、开普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主修英语,于1967年成为《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影评人,1975年获普利策奖,同年,他开始与Gene Siskel长期合作,在电视上主持电影评论类节目“Siskel & Ebert”。1999年Siskel辞世后,他改与Richard Roeper合作,节目亦更名为“Ebert & Roeper”。自1969年起,伊伯特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Fine Arts Program”的电影课讲师,同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电影与媒体学兼职教授。其间,他获得科罗拉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三十余载,他每年都在该大学的世界事务会议(Conference on World Affairs)上逐镜分析一部电影。1999年,伊伯特在伊利诺伊大学创立“沧海遗珠电影节”(Overlooked Films Festival),专门推介被忽略的佳片,每年都吸引许多观众和影人参与。

罗杰•伊伯特的影评每年都会结集成Roger Ebert’s Movie Yearbook,此外,他还出版了十余部著作。目前,他与爱妻Chaz Hammelsmith Ebert(律师)生活在芝加哥。


读书笔记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盒子里,电影则是盒子上的窗口。电影允许我们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意味着融入银幕上的角色(尽管这也很重要),也意味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骨头被抛向空中,变成了一艘太空船,有人将这个镜头称为电影史上最大的闪前(flash-forward)。

怪物和隐士(O. P. 海基[O.P. Heggie]饰)一起吃饭的那场戏宁静而感人(隐士感谢上帝给他带来这位访客,让他不再孤独)。如果说第一顿饭感人至深,第二顿则显得滑稽可笑,怪物逃进一个地下墓穴,碰见普瑞托里尔斯停下寻找残骸的活准备点着蜡烛吃晚餐。他邀请怪物加入,怪物满意地抽上了一支雪茄。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重看这部电影,我发现它从来都不会因为过分的熟悉而失去光彩。就像一张我最中意的音乐专辑,听得越多,喜爱越深。

别林与所有的默片导演一样,从不受国界的束缚,他们的电影在世界各地流传,无需顾虑语言障碍。有声片则像传说中的巴别塔[2],在国与国之间建起了高墙。

布努埃尔由许多细微而不祥的征兆开始。就在宾客快来的时候,厨师和仆人突然穿上外衣逃之夭夭。女主人怒不可遏,她原先计划在晚宴过后用一头熊和两只羊开展一场娱乐活动。现在计划必须取消了。诸如此类超现实的笔触不加说明地出现是布努埃尔的典型特征。

《贪婪》的灵感来自由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创作的小说《麦克提格》(McTeague),故事关于一个酒鬼矿工的粗俗而单纯的儿子,他跟一个庸医学习牙科,搬去了旧金山,娶了一个吝啬的女人为妻,最后在死亡谷里倒在跟自己抢女人和彩票奖金的竞争对手身旁。这个凄凉而讽刺的故事是为咆哮的二十年代[1](Roaring '20s)量身定做的,梅耶和他的米高梅新同事埃尔文·萨尔伯格都不认为观众会想看它——绝不会花九个多小时的时间。

黑泽明刻意用低调的节奏开始他的故事,尽管结尾处灯光熄灭时有汹涌的情绪。在一场每次都能震撼我的戏中,渡边回到家,哭着躲进被子里,与此同时摄影机摇上去拍下了渡边在职二十五年后获得的奖状。

一个导演很少能拍出完美的电影。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但总是差了点儿。罗伯特·奥尔特曼(Robert Altman)拍了一打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被称作伟大的电影,但其中只有一部是完美的,那就是《麦凯比与米勒夫人》。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 下一篇:《一如既往》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