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氏身死之后,鲧氏一族内部的母系势力和父系势力矛盾彻底地激化。黄帝王朝明显支持父系势力,于是鲧氏这一传承几百年的大族就此分崩离析。母系势力犹以鲧氏自命,而父系势力这一块,则自称为夏后氏。
其后,帝尧将共工氏、鲧氏、驩兜氏、三苗氏,定为四凶。于是幼年帝禹被鲧氏的部属抱回鲧氏兴起之地岷江口,也就是今日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位于中国西南,乃是羌族聚居之地。
帝禹幼年在岷江边生活的这一段时间,母系势力鲧氏和父系势力夏后氏都在争取他,毕竟他作为鲧氏最后的一点骨血,在上古时代的大巫师又特别注重血缘传承。
母系势力鲧氏虽然肩负起抚养帝禹之责,然而并无意立帝禹为鲧氏之主。 父系势力夏后氏则不然,他们太希望出现一个男性的领导人,以正式向黄帝王朝各方国各大族宣告--我们已经加入父系势力阵营了。
此期间,帝尧依旧把治水之重任交给鲧氏一族父系势力夏后氏。夏后氏仍然遥尊帝禹为少主,期望他再次回归。
帝禹十七岁,也是帝尧禅让黄帝王朝天下共主之位给帝舜的第十三个年头,帝禹来到黄帝王朝中央政府所在地平阳。帝舜当是一再地为帝禹请命,帝尧终于发布特赦,让流亡的帝禹回归黄帝王朝。
十七岁的帝禹在夏后氏部族的接引下,来到黄帝王朝中央政府所在地平阳,觐见帝尧和帝舜。黄帝王朝中央政府授予帝禹一块玄圭。玄圭是一种黑色的玉器,这块玉器表面上授予帝禹,实际上则是表彰夏后氏这些年来治水的功绩。虽然帝禹一直流亡,不过这功劳一概都是记在帝禹的头上了。
夏王朝是帝禹开创的,国号的由来,乃是因为帝禹之所出氏族夏后氏。夏后氏作为父系势力自从鲧氏之中独立出来之后, 自然是要表明自己的新身份。帝尧驱四凶之时,鲧氏就在其中,夏后氏如不自立,也将被驱逐出中原。
最初夏后氏兴起的时候,是祝融氏(共工氏)将他们安置在崇山附近的。也就是说,鲧氏死后,鲧氏父系势力在保护伞共工氏的安排下,族居地位于崇山一带。崇山就是现在的嵩山, 位于今河南西部 。后来帝禹的儿子夏启也是出生在这座山的附近。
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就是帝尧主政八十七年,天下初分为十二州。帝舜才决意任命帝禹为水利部长,从此,帝禹将前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黄帝王朝的治水大业之中。
帝禹将大洪水给人民的灾害压制了十三年之久。随着大洪水的逐渐退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九个大泽,也就是洪水奔流到平原的低洼之处,自然形成了非常大的湖泊。这九泽到了周王朝时代犹自存在,分别是:扬州,具区泽。荆州,云梦泽。豫州,圃田泽。青州,望诸泽。襄州,犬野泽。雍州:,弦蒲泽。幽州,貘养泽。翼州,杨纡泽。并州,昭馀祁泽。如果不为这九个大泽找到入海口,将湖水导流至黄河长江,再经黄河长江流入大海,那么一旦到了汛期, 洪水将横行肆虐于平原之上。长江在这时尚掌握在三苗之国手中, 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黄河的出海口上。
黄帝王朝要想彻底解除水患,就不得不和黄河下游的各大方国各大族搞好关系。最后帝尧亲自出马。帝尧主政之八十七年,帝尧在陶建立起了行宫。帝尧主政之九十年,帝尧自平阳动用,巡游至于陶,在此地居住下来。这个陶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的定陶,这个地方最早叫做陶丘,可见很早就是以生产陶器的,陶丘位于古济水岸边。济水是横贯齐鲁大地、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帝尧驾临陶丘,正是看中了这里是整个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可以方便地和山东半岛各方国各大族联络。
山东半岛是谁的地盘呢?东夷集团。帝尧此来, 恩威并施。这样,在帝尧和山东半岛的地头蛇们都打过招呼之后,帝禹才能平安地进人山东半岛境内,测绘地理地形,收集水文数据。
总而言之,后世将治水功劳尽都归功于帝禹一人,其实并不是事实。如果帝禹没有得到黄帝王朝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没有帝尧的威信,没有帝舜的谋划,则帝禹便是有千般百样的本领,也无从下手。这是上古史记载的第一次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前后历经帝尧时代、帝舜时代和帝禹时代,方才大功告成。
帝禹所治理的河水一共是九条。一、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注入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嘎顺诺尔境内)。二、黑水,疏勒河。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三、黄河。四、渭水。五、洛水。六、济水。发源于太行山,与黄河平行,注入渤海湾。七、淮河。八、汉水。九、长江。九条河流中,八条河流直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只有济水在若干年后被黄河并吞,成为黄河的下游,只剩下一个尾巴,改称小清河,还微留痕迹。
帝禹治水之功劳乃是建立在规划土地之上的。在大洪水之后,有针对性地兴建定居点,让民众得以迁移到即便汛期来临,也不会受到水患灾害影响的平地之上。
帝禹巡视天下治水之事,途中娶了涂山氏之女。帝禹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结婚典礼,就马不停蹄到南方巡视去了。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涂山氏乃是南方江淮一带,这个涂山也就是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帝禹和涂山氏之女相遇,是在桑林之会上。桑林之会自春秋时代还很流行,是一项自母系氏族时代延续下来的大型民俗活动。在仲春二月时节,在祭祀大典之后,男男女女都会在桑树林外的草坪上聚会。大家跳起裸体舞,也就是所谓的桑林之舞。男女要是彼此看中,就相约找个属于自己的战场,露天战斗,名之为“野合”。
大禹治水成功,被帝舜封在夏(即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于是夏后氏的名号,就取代了传承千百年的鲧氏名号。帝舜在主政的第十四年决意培养帝禹作为黄帝王朝的未来接班人,仍代为摄政,经过了长达十九年的考察期,帝舜才将帝位正式禅让给帝禹。
帝舜南征失败之后,死在苍梧。三苗之国发生大乱,在这些天灾的打击之下,整个三苗之人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帝禹决意远征苗之国。帝禹当众誓师,是为《禹誓》。帝禹战胜了三苗之国,将三苗之国纳入黄帝王朝的版图, 天下安定。
帝禹下令天下九州各族族长进献金属,用以铸造了九鼎,作为九州的象征。
帝禹有五个儿子,却没打算让自己的这些儿子接班。他打算让皋陶做他的接班人。阜陶却连续五次推辞。帝禹第六次禅让的时候,黄帝王朝之禅让程序还是正式按部就班地启动了。皋陶被立为黄帝王朝接班人。 可惜皋陶在帝禹主政第二年去世了。按照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轮流共治的传统,皋陶登上黄帝王朝天下共主之位,是没有疑义的。然而皋陶这摄政期间,算不算呢?时间实在太短了,东夷集团各方国各大族肯定都不接受。
帝禹立了皋陶之子伯益为黄帝王朝的未来接班人。因为自己的老爸刚刚死,按照古代人的传统,守三年之丧。于是等到伯益守丧守得差不多了,帝禹举行了禅让大典,将黄帝王朝的天下共主之位禅让给伯益。
帝禹以巡守名义出游,亲自到伯益的守
表之地阴方举办了禅让大典。阴方当在六的附近,六的附近则是涂山。帝禹顺便也去亲家涂山氏的族居地,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帝禹遂决定在此召集诸侯,举办涂山大会盟。这是黄帝王朝历史上最为兴盛的大会盟。自黄帝王朝“合符”釜山以来,很久已经没有这样的盛况了。这是一次多国家多民族的盛会。大国进献玉器,小国进献衣帛,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涂山。他们歌颂帝禹作为黄帝王朝的老大,内政上平定水土告成大功,对外征伐则是歼灭了三苗之国。
在涂山之会后,帝禹继续向着南方巡守。视察黄帝王朝刚刚征服不久的三苗之国 。他定下的目的地是茅山,也就是后来的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帝舜主政第八年春天,帝禹抵达了茅山。八个月后,帝禹在这里也抵达了他生命的终点。
帝禹三年前召开过涂山大会,效果很理想。当他登上了茅山,召开了茅山大会。在会上,对于黄帝王朝各方国各大族进贡缴纳的赋税统一审计,是名大会计。 并将茅山更名为会稽山。
防风氏是浙江一带的大族,其封国名为防风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头蛇,他虽然承认了黄帝王朝作为新的宗主国,却免不了要摆摆谱,在茅山大会上决定迟到一下。防风氏撞到了帝禹手上,不死已不可得。
帝禹诛杀防风氏造成的结果是在帝禹逝世之后,当黄帝王朝退回中原之后,浙江一带各大族当即背离黄帝王朝。此后一千年,历经夏王朝和商王朝,浙江这一带基本上不纳入中国人的视野观照之中。直到春秋时代,吴越争霸,两国军威震动中原列国,浙江一带才再次受到中国史家的关注。
帝禹的身后之事没有处理好,致使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组成的已经经历了几百年考验的联盟就此破裂。这一破裂期长达一千年,大大地阻碍了中国人融合多民族的进程。东夷集团再次重回到中国这个大家庭之中,则是在周王朝时代,周公姬旦为了解决掉殷商残余势力,兴兵攻略东夷集团的大本营山东半岛。其后经周王室八百年经营,齐鲁大地遂成为中国版图最牢固的一部分,东夷集团也渐渐消融于华夏集团之中,不再以独立的面目出现。
帝禹死后, 演变成伯益和帝禹之子争天下的惨烈局面,使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大联盟就此破裂,夏启在各大族的拥护之下,发动兵变,将伯益赶下台。
夏启在诛杀伯益之后,为了显示诚意,他还对伯益的诸多儿子进行分封。长子大廉继承了伯益的职位,大廉就是廉姓的始祖。这个大廉后来被西周时代的秦国追尊为先祖。而伯益次子若木则被封于徐,是徐国之始。徐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到了商王朝,逐渐成为东夷中最强大的一支,史称“徐夷”也称“徐方”、“徐戎”,让商王朝很是头疼。
周王朝兴起,灭掉了商王朝,分封诸侯,新建的鲁国国都就设立在东夷集团的大本营(今山东曲阜),其后,鲁公室在周王室和齐公室的帮助下,历经两年的奋战,才在山东半岛立足。
夏王朝接近五百年的历史,还并立着一个东夷集团,他们 两次挑战夏王朝。第一次是在夏启之子帝太康时代,东夷集团在后羿氏的领导下,兴师而来,几乎倾覆了夏王朝。第二次则是夏王朝末任君主帝桀统治时代,东夷集团在商汤的领导下,大举讨伐。这一次,夏王朝彻底被商王朝所取代,是谓“汤武革命”。
帝禹之死,传承八任(第一任黄帝、第二任青阳、第三任帝颛项、第四任帝兽、第五任帝挚、第六任帝尧、第七任帝舜、第八任帝禹)的黄帝王朝就此消亡。
中国历史在帝禹的儿子夏启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