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种子课》读后感

2024-08-03 11:29:36  本文已影响人 

《种子课》读后感

前几天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感受颇多。在这本书中,俞老师通过介绍“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大方面一一阐述。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而在小学数学课中,通常每个课时内容所占用的时间没有差别,这可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的知识内容,因其在认识链中所处的节点不同,其意义应该有所不同,所占用的时间自然也应有差别,那么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这些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需要充分理透脉络,谓之“种子课”;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这些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要让学生充分自主,谓之“生长课”。

俞老师在叙述种子课时,没有对种子课下具体的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列举的方法。让老师们通过阅读,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生发出更多的例子,汇成我们教学乐趣和学生课堂的生命活力。

在2022版新课标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也从侧面突出了解种子课的意义和必要性。我们需要梳理课程结构,在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下,找出单元或者这一类课中的重要课例,即所谓的“种子课”重点突破,学生就可以在课时与课时之间进行知识的迁移。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单元中,我们通过分析,了解到在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它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众多的计量单位及其关系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发展出“定量刻画”的能力。计量单位一共有八类,在这八类中,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而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如果掌握了厘米的表象后再学习分米的表象就比较容易了,掌握了用厘米进行度量后再学习用分米来度量就更简单了,因为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结构。而小学生的这种迁移能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培养的能力。

在“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一章中,俞老师认为: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能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所以俞老师没有很具象地说明如何上好“种子课”,而是从更大的方面来举例说明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来帮助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改组。

俞老师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之基本样式、学生经验与经验改造、先期学习、学习起点、“选材”与“立序”、预设与生成、经历体验与探索、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之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之教学欣赏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其中对我冲击特别大的是教学欣赏。都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其实是没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它,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来欣赏数学之美:思维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种子”并不单纯地指课,还指向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粒种子。通过俞老师对学困生的观察与分析,使我对待学困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首先,学困生不单单是学习落后的孩子,一个优等生在发生学习困难之际,他就是学困生。

其次,我们在对待学困生时,体力劳动也就是疯狂的补课不是全部的方法。俞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班上的学困生,他课上多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中多指导,不让他们掉队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讲懂当天学的东西。两年下来,花了十分多的力气,孩子终于考了七八十分上初中啦。孩子上了初中后,又打回了原形。这让俞老师不禁想到,他可以给这样的孩子补课一年,两年,可补得了三年、四年吗?我们说,学习的好坏主要还是基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一点心的沟通,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可能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俞老师认为,等待也是一种好办法。 他说了一个这样的案例:学生也没有找人补课也就会了。此时教师的守候,给了学生成熟。等一等,不要急着下结论,可能也是个好办法。

俞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他说如果要给学困生问题开出剂药方:那只能是四味中药:即体力劳动一分,拼时间花力气,大量补课,成绩短期内会有所提高。价值追求二分,即改变孩子的心,而心的改变是不能急躁的,要慢慢来。他认为,如果我不能改变学生,但至少可以不伤害学生。方法求索三分,即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对话寻找原因, 只要原因找到了,学习困难也就解决了。生命等候二分,即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既不是方法问题,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命的成熟问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待花开,每个孩子总会有属于他的花期。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反思的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是关于得与失的原因。能否找到得与失的原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重要因素。一个成熟的专家教师是倾向于从自身寻找原因的,当然也不忽视学生和

外在的因素。反之,如果把失误的原因归之于学生或客观因素的老师,专业发展都很难得到发展。教师在反思时,有时会停留在浅显的表面。比如:我们学生常犯的一个计算错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包括学生都认为是粗心,心里有时还会侥幸说,反正会做,就是粗心了一些。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会跟孩子说细心一点。却不知只是这样一说,孩子们还是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努力。事实上,孩子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数字抄错,有的是书写习惯,有的是进位时的瞬时记忆,有的是口诀误读,有的是计算顺序,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归为粗心,是很浅薄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找出草稿纸,寻找到算错的真正原因,这样孩子下次粗心的机率就会降低。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在上面口干舌燥讲,可孩子们在下面却不听。或许我们该反思自己课的设计是否吸引学生,或许思考一下当天孩子也有突发状况,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一味的抱怨与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对教学得失作出正确归因,这才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情怀。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但效果不佳。在努力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专业发展的追求,于是工作就成了一件依惯性而为的工作,失去了乐趣。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与践行,将束缚自己的原因去掉,才能破茧而出!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 下一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