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类吸猫简史》读书笔记

2023-12-05 09:07:57  本文已影响人 

《人类吸猫简史》读书笔记

吸猫说明书 秒懂你的猫咪

1.虽然很想陪伴你走完你的一生,但我的一生通常只能活10~15年。

以平静且自信的情绪靠近它,身子可蹲下放低,以减轻对猫咪的压迫感,缓慢且温柔地眨眼;

如果你不知道摸哪里会让猫咪舒服,就轻柔地摸摸它的头部或下巴,让它对你增加好感度;

序 一日吸猫,终身戒猫

人们为什么喜欢吸猫呢?或许是猫点燃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温柔和爱意吧。

《小王子》中说:什么是驯化呢?驯化就是花费时间。而正是因为我们在彼此身上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所以才让彼此显得如此重要。

1 猫科动物和人类史前史

我相信猫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儒勒·凡尔纳

它就是假猫(Pseudaelurus)。如今,世界上所有的猫科动物,无论是家里奶声奶气的小猫还是非洲草原上凶猛威武的狮子,都是假猫的后代。

当时考古营队中正在播放披头士乐队的Lucy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于是考古学家就将这只古猿命名为“Lucy”(露西)。电影《超体》的女主角就叫露西,意思就是“第一个人类”。

我们人类的祖先——智人,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明了弓箭、渡船,他们开始走出非洲,同时,宗教、社会、阶级、语言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总以为人类是单线发展的,从露西到智人,就像有一条笔直的线,从低级向着高级不断演化。但是实际上,在智人生存的同一时期存在着好几种不同的人类。智人走出非洲之后,碰上了体格更强壮的尼安德特人,沉静的梭罗人,以及矮小但是更加灵活的弗洛勒斯人。

但是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从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中总结出了智人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色。”当尼安德特人等原始人类同智人出现的时间线相重合之后,他们就开始加速消失。

2 定居的人类卷入了新的麻烦当中

和绝大多数动物的后代相比,人类幼崽孱弱到令人咂舌的地步。瞪羚出生几周后就能跟随群体奔跑,幼狮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学会捕猎,但是人类幼崽需要整个族群长时间寸步不离地照顾,而且一不小心就有被各种食肉动物啃食的风险。成年人类可以用武器和大脑来武装自己,但是幼崽的安危,对于人类这种冷酷与温柔并存的物种来说,是致命的软肋。于是一部分人类祖先共同做了一个看起来英明无比的决定,他们决定转变以采集、打猎为主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决定安定下来,建一所房子,养一群孩子。

我们把视线转向亚洲中部,在12000年前,在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南部和黎巴嫩南部组成的区域,居住着纳图夫人,他们被公认是农业活动的发明者,他们所在的地区,就是被称为“新月沃地”的地区。这个地方不仅是农业文明的摇篮,而且是人、鼠、猫这三个毫无联系的物种最早发生交汇的地方。


此时的野猫尚未被驯化,它们和人类只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不过,野猫此时展示出了非凡的捕鼠技能,这让我们人类印象深刻。

3 野猫的驯化和家猫的诞生

国际研究团队整整花了6年时间去检测全世界猫科动物(包括野猫和家猫)的DNA。在史前时期,猫的祖先分成了5类亚种,分别是:欧洲野猫、近东野猫、南非野猫、中亚野猫和中国沙漠野猫。而世界上所有的家猫,不管是可爱的中华田园猫还是毛茸茸的波斯猫——都是由5~6只近东野猫繁衍而来的。

一般认为,最早驯化猫的人类是古埃及人,他们驯养了野猫,家猫正式诞生了。

很多养猫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猫时而温柔,时而野蛮;时而黏人,时而高冷。

迄今为止,它们仍然保持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独立性,既能够享受人类提供的奢华生活,也能够适应恶劣艰险的户外生存环境。

4 人类吸猫源头以及猫的出埃及记

在冷酷和温柔之间,它们可以自动寻求出绝妙的平衡。

而这时候的猫,已经更倾向于被驯化过的形象,温柔、高贵,又代表着母性和保护。于是,猫就从一个捕鼠能手演变为家庭宠物,继而又成为古埃及人广泛信奉和爱戴的神祇。

古埃及人甚至专门立法保护猫,不仅不允许欺负猫,甚至连惹猫生气,都会是一种罪过。如果一个平民不小心踩到了另外一个平民的脚,可能道个歉就完事了;但如果某个平民不小心弄死了一只猫,那很抱歉,后果会非常严重。

古希腊历史学家西西里·狄奥多罗斯也写道:“如果有人在古埃及杀死了一只猫,无论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他一定会被民众拖走处死。”

不过和普通人对猫的这种敬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专门从事祭祀的古埃及人通常是杀猫的能手。杀掉猫女神是一种罪过,可是猫在古埃及却常常被用来献祭。

被制成猫木乃伊的猫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宠物猫,它们随着主人一起下葬,古埃及人相信,如果能够和心爱的宠物猫一起去到彼岸世界,那死亡也不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种是专门养来献祭的猫,它们被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住最宽敞的房子,睡最豪华的猫窝,吃最上等的美味,然后在一个良辰吉日,它们被掏空内脏,制作成了猫木乃伊。

19世纪末,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的寺庙中发掘出超过30万具猫木乃伊,

橘猫在古埃及的出现说明这些猫并不是野猫,而是被人类养来献祭的猫。而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橘猫变得物以稀为贵。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橘猫的颜色象征着太阳的颜色,因此在祭祀的场所中,它们被作为一种珍贵的祭品去献祭贝斯特女神和太阳神。

古埃及守军本来胜券在握,但当他们看到波斯人的终极杀器——一群绑在他们胸口的猫之后,纷纷停下了进攻的步伐,他们害怕伤害这些无辜的猫,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神灵。古埃及人接受了这种残忍的要挟。为了猫,他们宣布缴械投降

1 从神性陨落到面目可憎

千百年来,时常出现在古埃及人壁画上嘴里叼着飞鸟的猫,被古埃及人看作勇猛且有战斗力的象征,受到顶礼膜拜;而对于古罗马人来说,会捕鸟可算不得什么优点,毕竟在古罗马,人们对于鸟类是十分偏爱的。

短短几百年,猫就从一个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神,变成了一群在檐沟下或是肮脏的灶台间寻求容身之处的小野兽。猫,成了夹着尾巴生存的小动物。

2 生而为中世纪的猫,我很抱歉

当时的人们非常喜欢用猫皮做交易,而史料记载,宗教人士之所以喜欢用这种“低贱”的毛皮做服装,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御寒方式。中世纪的屠猫遗址中的累累白骨显示,很多猫被专业的养殖人员饲养到成年,目的就是获得它们的毛皮。

猫在中世纪受到排挤、迫害的原因,主要和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一个是在14世纪肆虐欧洲的鼠疫,另一个是随之而来的猎巫运动。从13世纪到17世纪,整整400年,猫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那时候的人认为世界上充满着无法理解的鬼怪和魔法,而猫则参与其中。

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感到孤独和无助。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和困境,找不到求解之路的时候,就会迁怒于这些女巫,包括她们身边的猫。从1430年到1782年,这三百多年的时间内,有数万个巫师被处死,而被处死的猫不计其数,整个欧洲,猫的数量急剧下降。

3 猫、女巫与黑死病

于是,犹太人、异教徒、巫师、同性恋者、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都成了替罪羊。其中,对犹太人的人身攻击频频发生。而猫也无法幸免。猫是女巫和魔鬼的化身,被焚烧,被迫害,被虐杀。

15世纪开始兴起的猎巫运动是非常荒诞不经的,但是,同样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穷人们逐渐相信,迫害他们的不是宗教,而是女巫和魔鬼。穷人和教会、统治者的距离越拉越大,教会和统治者高高在上,而穷苦大众则在社会的最底层,彼此猜忌。人和人之间互相争斗,整个社会充满着戾气和不信任。

4 欧洲的屠猫狂欢

无法接受这一点的印刷业学徒们发起了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屠猫仪式。

他们找到师父和师娘的宠物猫,折磨它们,并且毫不留情地杀死它们。先被置于死地的是师娘养的小灰。工人们追赶、棒打、溺死这毫无防备心的生灵,他们发出痛快的笑声。

随后这场屠杀波及面扩大,整个巴黎的猫都被殃及。当时法国的有钱有闲阶级酷爱撸猫,所以折磨猫,就等于折磨这些该死的有钱阶级。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猫成了人类泄愤的工具。古往今来,那些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类都擅长倚强凌弱,猫却只能默默承受,因为它们既不能开口辩解,也无还手之力。

首先,在当时的欧洲,一直有着以折磨猫为乐的民俗。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折磨猫不是一个道德议题,仅仅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种通俗娱乐。为了庆祝儿童节,法国中部城市瑟米尔的市民会将猫绑在柱子上,点火来烤,猫咪发出尖锐的叫声,儿童在旁边被逗得哈哈大笑。在巴黎,从1471年起,国王路易十三会亲自到广场点燃欢乐之火,然后将事先装入袋子里面的几十只猫投入火中。不仅仅是法国,英国也是一样的残忍。在宗教改革期间,为了讨好宗教人士,有人会刮干净猫的胡子,并给猫穿上长袍,好让猫看起来像神父。不过别想得太天真,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膜拜它,下一步就是将猫钉在十字架上,或者将其送上绞刑台。

第三点原因,也是最深沉的原因,就是对于猫的伤害体现了城市中的工人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恨意。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踢猫效应”,意思是说人的坏情绪会随着社会等级关系而一环一环地传递,最终传导到最底层,那个无法反抗的弱者就成了暴力行为的最终受害者。

5 笛卡尔、边沁等哲学家的脑回路

19世纪的奇书《魔鬼辞典》中收录了“猫(Cat)”这一词条,当爱猫人士兴冲冲地翻到有“猫”的这一页,99%的人都会想去撕烂作者的三寸不烂之舌。他是怎么定义可爱的小猫咪的呢?他说:大自然所创造的柔软、乖顺的机器,专供家庭生活不顺遂时暴打和虐待之用。


笛卡尔认为,动物就像机器一样,完全是由毫无意义的零部件组成的,因此动物毫无知觉,更没有办法感受到疼痛。笛卡尔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人影响很大:“人可以随意地肢解动物,就像钟表匠拆解钟表一样。你会心疼一只被拆解的钟表吗?不会。那动物也是如此。”就拿猫来说,既然它们毫无知觉,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即便是对它们做一些很过分的事情,也没有关系。比如当时在欧洲王室中流行的一种娱乐:猫琴。1571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人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举行游行的时候,为了娱乐这位神圣的帝王,他们用到了猫琴。

比利时人并不是这种恶趣味的创始人,猫琴的前身其实是猪琴,是法国人发明的。


作为一个非常有声望的哲学家,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感觉不到疼痛的观点,为当时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了庇护。当时的欧洲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经常用动物活体做实验,社会上曾经出现了用动物活体做实验是否残忍的争论。笛卡尔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研究者的顾虑。

1822年6月21日,冲破了重重阻碍,英国正式通过了《防止残忍和不当对待家畜的法案》,俗称《马丁法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防止残忍对待动物的专门性法案。在该法案中明确规定,残忍殴打、虐待、滥用、使动物力竭——任何令动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的人类行为,都有可能被认为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随后,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据理力争,包括猫、狗在内的宠物也被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就像一位法国作家所说:猫,不向任何人索要任何东西,被神化也好,被妖魔化也好。它们不需要被奉若神明,它们只想安安静静地待着。

6 “猫奴之父”的首届猫展和品种猫概念的诞生

在猫展和“品种猫”概念的推波助澜下,更多的猫被繁育和创造了出来,这是“猫奴之父”所始料未及的:“我发现多数人的主要理念,与其说是为了提升猫的生活待遇而争取奖牌,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品种猫有三大来源,一种来源是本身就存在的猫,通过人工繁育让它们的基因、外形或性格更加稳定,比如英国短毛猫、美国短毛猫和暹罗猫。第二种来源是本身存在、但是基因突变的猫,通过人工繁育让它们的某一种基因更稳定,比如折耳猫、矮脚猫、无毛猫等。第三种来源是本身不存在、是由人工创造出来的猫,比如孟加拉豹猫。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读书笔记
  • 下一篇:《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