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九三年》读后感

2022-04-05 08:51:48  本文已影响人 

《九三年》读后感

   随着这本书越读越薄,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读《九三年》了,之前是自己学识浅薄,没有读懂这个瑰丽的作品的大部分内容,读第一部分,还抓心抓肺;读到第二部分,就内心万分抵触,甚至想快快翻过去;直到快读到一半时,才迫不及待希望每天与书中人物相见,已经欲罢不能了。

   很有点像当年读的《瓦尔登湖》,第一遍根本读不下去,想不通这个梭罗自言自语在絮叨什么,耐着性子读第二遍时,发现简直字字珠玑,每天不忍心往下多读,就像是与恋人相见,不想耽误每一分钟,贪婪捧着她,亲吻着每一寸美的肌肤,凝视她漆黑的眼眸,希冀天天见面,仔细地精读同时,还写下每一章的读书感悟。

    读完《九三年》,心头被一团热火炽热地烤着,激动、难以言说,就想找一个人痛痛快快地诉说一番,一篇经典之所以称得上经典,称得上塔尖之作,就在于其思想的深邃性。《九三年》是一把钥匙,是人类救赎的一把闪耀人性之光的钥匙,这篇闪耀希望之光的巨著,就是源于人性对灵魂的救赎,这隐藏在文中的点点星光,就是对黑暗时刻的指示明灯。

   《九三年》描述的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维克多雨果在《九三年》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小说结尾,朗德纳克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则在郭万人头落地时开枪自杀。

    小说快结束时我的心灵深深被震撼,尤其是郭万慷慨就死时,郭万走上断头台,一路凝望着西摩尔丹,阳光照耀着沉浸在沉思梦想中的郭万,他高声呼喊:共和国万岁!当郭万头颅落筐时,回应铡刀声的是一声枪响!西摩尔丹拔出手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这两个灵魂,如同一对惨痛的姐妹,一起往上升,一个灵魂的阴影和另一个灵魂的光华混合在一起。

雨果不愧为大家,他精湛的写作技巧,一层层揭示:为什么共和国也不是最理想的,通过郭万的思想,向读者传递了不平凡的九三年。

1793年距今约230多年前的时代,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就提出了先进的理念,未来的国家不是乌托邦,建立共和国的目的不是消灭一个又一个敌人,是在人权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人人生而平等、心灵博爱的理想国。他通过郭万的理性思考,告诉人们,在法律之上一定是有道义存在,有人生的灵魂在自我救赎,九三年这把钥匙,开启了人类的救赎之门,也打通了每一部经典表达的最终思想,其深刻性振聋发聩。

郭万去地牢搭救朗德纳克,两种思想在碰撞时,雨果安排的是让一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西摩尔丹到地牢去看望郭万,双方在激烈探讨时,我才发现,原来郭万并不是为了儿女情长,他考虑的其实更为深远,他在对未来负责。

在野蛮的基础上,正在建筑一座文明的殿堂。

西摩尔丹崇尚建立绝对的共和国,而郭万的理想是要建立理想的共和国,郭万不要战役要和平,他希望永远消除贫穷,不要征税,公共财政支出到最低限度,消灭一切寄生现象,人人都有土地,所有的资源归群众所利用。男女平等,建立一个理智的共和国。要思想上的自由,观念上的平等,心灵上的博爱。

人可以通过自我救赎变成一个高贵的人。

朗德纳克这个坏到家的大坏蛋,在可怜的母亲的呼号下,救出了三个孩子,在那一刻,他的心被孩子们融化了,他让人看到了自我救赎的光芒,看到黑暗中的希望。

郭万在救赎他人后,完成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他从单纯的变革者变成了一个共和主义战士,他要挽救的是整个法兰西,让道义之光闪耀在理想国,所以他勇敢赴死,他迷茫彷徨过,但他最终战胜了自己,完成对他人救赎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

西摩尔丹随着郭万人头落地,他选择自尽身亡,他也是在完成自我救赎,他的灵魂在最后一刻随着升上了天堂,这个固执严格的执行共和国制度的行刑者,最后也判了自己死刑。

  
在读《悲惨世界》时,在冉阿让身上也看到了救赎他人和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在他偷主教银器受到庇护后,冉.阿让的灵魂开始苏醒,他看到了主教的伟大,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逆转,成了诚实守信的人,也变成了一个以德报怨、宽容仁慈、救赎别人的人。

这本书回过头来再重头翻阅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忽略了许许多多的精彩镜头!怪不得陈霞老师说,经典是要反复阅读,就我这个凡夫俗子、学识浅薄之人,仅仅读一遍,哪里可以领悟到如此多的内容和精髓。

   雨果用他的生花妙笔,对战争的描写,扣人心弦。对大炮脱缰了的野马似的场景描写,更是惊心动魄,让人过目不忘;尤其是当炮手终于被佩戴上十字勋章,转而就被朗德纳克让拖出去实施死刑,让人惊愕的下巴都收不回来,文章中类似这样的矛盾冲突,着实是让人眼花缭乱。

    雨果用近乎白描和电影特写,描写孩子天真浪漫;当三个放在摇篮中的孩子醒来时,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屏住呼吸,带着笑意,甜甜地随着孩子的笑颜欢乐奔跑。孩子们发现甲壳虫、若尔热特翻山越岭远渡重洋到达哥哥身边,飞过的燕子,蜜蜂,胖阿兰找到的绳子,小车子,黑莓,被手刺扎伤了小手,勒内让发现陈列的一本大书,开始分尸剥皮的屠杀行动,把所有的纸片抛洒到蓝天中。孩子像小爱神,那一节,也会唤起最凶残的歹徒的人性,小天使们可爱纯洁,天真无邪,这种景象崇高的无与伦比。

最打动的一个特写镜头,还有侯爵朗德纳克回到满是火焰的大厅,只有那个小女孩一个人了,侯爵向她走过去,孩子露出了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不禁觉得眼睛有点湿润,他抱起她,女孩始终微笑着,他高尚又黑暗的良心,被孩子的天真无邪所吸引,老头亲了亲小女孩。我居然感觉朗德纳克是一个真正的贵族,高大、冷酷、温情这个多重的性格,这样一个十足的坏蛋,雨果就是有这样的高超能力,就是描写坏人朗德纳克,也让人为之倾倒。把一个暴君,生生写成了让人崇拜的一面。

第三部分,三个主要人物在拉图而格的攻防战中正面相遇,情节跌宕起伏,革命和暴力,人性和道义,人道力量才能战胜邪恶,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性一定会复归。

朗德纳克:这个人多面性,但是在雨果笔下,确实有着威严下的崇拜,他的性格多样性,暴虐冷静,冷酷嗜血、赏罚分明,临危不惧,从容淡定,良心发现后,对孩子的温情和善良,也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郭万:这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共和国将领,他勇敢无畏,与过去的家族决裂,有自己的机智过人的战略指挥艺术,他胆大心细,临危不乱,运用以弱克强,以少胜多一举击溃敌人,他大义灭亲,签署对朗德纳克的执行枪决的布告,他是共和军中光辉照人的将领,又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他宽待俘虏,医治伤兵,安抚妇女、孩子、教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崇尚人人平等。

西穆尔丹:对封建制度充满强烈仇恨,对共和军将士和贫苦群众有深深的爱,他在战争最后,还不放弃对叛军的谈判,只是对朗德纳克,有一副铁石心肠,绝不饶恕,他深知心慈手软一定会贻害革命,他说革命有一个敌人,就是旧世界,革命就是要对旧世界泠酷无情,他是毫不妥协的革命者,但是内心却爱郭万胜于一切,他把郭万视作精神之子,郭万人头落地,他也开枪自尽。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披枷带锁,而是为了展开翅膀翱翔,不要再有爬行的人类,而是要飞舞的人类。。。。

人类尽管破坏、毁灭、尽管根除,杀戮,夏天依然是夏天,百合花依然是百合花,星辰依然是星辰。

在过去黑夜的猫头鹰和未来黎明的蝙蝠,在这个至暗时刻,光明照亮灿烂的天空,把晨光洒向拉图而格和断头台。

我被雨果深深折服了,雨果曾经形容抢劫了圆明园的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格兰,他一直是那么崇高、睿智富有人道主义,就犹如黑暗中一束光芒,照亮了至暗时刻。

我终于明白,雨果为什么认为活着是为了飞翔,越是至暗时刻,越需要光明中的一束光。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 下一篇:《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