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塔兰》读后感
约莫一年多没有过这种不知从何开始码字的感觉了,但看完《项塔兰》的现在,思绪就像是被放逐到书中的孟买之地,一时半会儿还没从遥远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回过神,感到茫然了,故而突然不知如何开始读后感的第一句以及第一段。
选择在春节假期阅读《项塔兰》,现在看来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因为期间会被诸多琐事所打扰而被迫终止阅读,这是本让人拿起便不会想轻易放下的小说,条件允许的话我能一口气不带停歇地看完,觉得那该是别有一番酣畅淋漓的痛快。不过,阅读虽然间或中止,但也没花多长时间便看完了这本书。
《项塔兰》这本书主要讲述逃狱后的“我”去到印度,结识了普拉巴克、卡拉、狄迪耶、阿布杜拉、哈德拜等人,在孟买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治愈、肯定和认同的故事。
《项塔兰》这本书有几大特点。
其一,情节细腻。我看的书不多,自传题材的更少,而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我觉得小说中情节最细腻的一本,其细腻程度胜于毛姆先生的《月亮和六便士》等其他书籍,因而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先生的这本《项塔兰》刷新了我情节细腻小说榜单排行。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也好,斯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也罢,这些自传体书籍叙事性更强,对景色和人物的刻画则相对来说比重小一些。而《项塔兰》这本书有较大篇幅的情节描绘,但这不仅不会让读者觉得冗余,反而会因为这些细腻的文字更容易将读者带入场景,比如“基尚不时猛抽牛,以免它放慢脚步。每隔几分钟,竹竿举起落下,发出洪亮的啪响。在那声声猛抽中,基尚固定用竹竿一头的钉子戳牛的侧边。每一刺都刺进厚厚的牛皮,带起一小撮黄褐色的毛。”,这一小段的动作描绘,展现了桑德村代步工具的现状并且反衬出作者内心的慈悲为怀。
其二,功底深厚。作者的写作功底深厚这一点没得说,如前所述,描述景色或者刻画人物的时候很细腻,因此普拉巴克,卡拉,哈德拜,阿布杜拉等的人物形象都鲜明地跃然纸上。除此之外,时间和故事点截取得很好。从刚至孟买而从各个方面如语言,人群,行业等初识印度,到跟随普拉巴克去桑德村而了解印度,到钱包被偷且签证到期不得不居住在贫民窟并成为当地的医生而工作与生活在印度,到“机缘巧合”结识阿布杜拉进而深入了解印度,到卷入哈德拜与周夫人代表的富有或权势等级而触及权欲印度…故事的叙述就像一根随时间生长的树木,枝干随着阳光雨水变得更加高大因而他的交际圈随着时间和能力被拓得越来越广,树根随着沉淀和扎入变得愈深因而他所接触到的层级愈高且了解到的社会阴暗面愈多。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他在印度生活的足迹,平淡、充实、宽广、不可思议而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已知和未知都蕴藏在文字中,因此让读者好奇后续篇章的故事走向。
其三,开放感知。我觉得“开放式地感知这个世界”是这本书吸引我的最重要的一个点。一个逃亡海外的罪犯,无意流落到印度的贫民窟,为那里的贫困和落后感到不安与羞愧,但在那里,他由起初的被迫接受和下意识抗拒,逐渐转变为自动归属与无意识融入。背负着罪行,他无法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去回馈印度人们对他的纯真善意,但他最大限度地开放自己去感受印度的高温天气、热忱招待、朴素生活、善良互助、贫富差距、毒品药瘾等方方面面并回赠他能提供的帮助。在逃亡带来的恐惧和隐瞒中,他被贫民窟的质朴之举所治愈,又被非贫民窟的哲学探讨所感触。在孟买的生活中,他就像是块海绵,吸收着周遭的一切,善意的或恶意的,贫穷的或富有的,可憎的或可爱的,在感受印度的生活中进行反省和思考,融合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而向孟买输出他的同等善意和人生见解。
其四,哲学论述。书中存在很多哲学范畴的观点论述,无疑这对我来说很是有趣。周边探讨哲学的人太少,不少人觉得那些伦理与道德,目的与意义的抽象概念没必要伤神费力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因为多思无益,即便得出了答案也不见得对生活有什么帮助,而我并不觉得哲学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反而认为思考这些对生活颇为有益,因为它们让我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比如,书中所述何为苦何为乐的观点时,普拉巴克觉得“苦来自于渴求”,哈德拜认为“苦即是乐”,哈德雷定义“年轻时,我们觉得苦是别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年长后,人们知道真正的苦来自失去曾拥有的东西”,凯基坚信“世界是苦与乐等对立事物的斗争过程,没有对立物的存在,任何事物便都不可能存在”,马吉德相信“坚强的意志来自严格的自律,来自某种自己诉诸自己的苦”等等,这些关于哲学的探讨,让我了解到他人的三观从而让自己也有所思考,因而觉得很有趣。关于苦与乐,我觉得,一方面,苦是用来衬托乐的,在这个世界经受的所谓的苦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懂得并感恩乐的存在;另一方面,通过经历那些苦,我们方能思考和感悟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格与意识,此谓自我磨砺的过程。
其五,生活自由。阅读《项塔兰》的时候,自己也被治愈了,内心感到很祥和而平静。印度贫民窟的确很贫穷,他们甚至连个像样的安身之地都没有,指不定的哪天,贫民窟就会被政府不费吹灰之力而三下五除二地毁掉,但是那里的人民质朴而单纯,吸毒归吸毒,抽大麻归抽大麻,如书中所说,“印度是公开的,印度是坦率的”,所谓的“生性善良,坏的坦荡”无非如此,他们对外人存有纯真的热忱,对邻居怀有无言的善意,他们活在物质匮乏但精神自由的世界里,在那方天地里,他们勤勉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不过分担忧恐惧未知的事情,不活在勾心斗角和利欲熏心中,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自己的生存位置,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大家携手过好每一天,每一年,努力解放物质需求一点都不可鄙反而让人很敬佩,他们是在世界中更贴近生活与自然并懂得珍贵的是人而不是物的人。
其六,观点有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项塔兰》这本书里,借助作者的文字了解到很多有趣的观点,而这些有趣的观点来源于不同的人群。如“人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毕竟,文不文明,主要得看我们禁止什么,而不在于我们允许什么”,“了解世界出了什么毛病,的确是件好事,但了解不管世界出了多大的毛病,你都无法改变,也同样重要”等。在孟买这个每天讲两百种语言的地方,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阶级,不同脾性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释放自我,传达自我,跟他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也考量别人的想法进而修正或坚定自己的原有想法,各种各样的话题被讨论,不以正确与否区分,不以是非对错区分,不以肤色民族区分,只以包容阐述各自评论区分,觉得这是种很有趣的观点讨论和思想交融。这些观点在印度这个人群大熔炉里交汇产生,不会担心回音室效应,只要敞开耳朵和心扉,印度就会传达不同的声音。
《项塔兰》这部书籍还有《项塔兰2山之影》和《项塔兰3》,其中第二部因为八百多页的书籍太厚太重而放在家中,不知后续开展了怎样的故事。不论如何,在第一部中,作者给我介绍了一个新鲜的国度,因此很是感谢。
《项塔兰》读后感,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