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博物君式科普》有感

2021-12-26 10:01:52  本文已影响人 

读《博物君式科普》有感

19数媒三班邵佳霖

从小,我就喜欢看各式各样的纪录片。打开电视,吸引我注意力的除了电视剧中引人入胜的剧情、动漫中角色神奇的魔力、综艺节目的恶作剧和“状况百出”……往往还是科教类频道中农民大叔的新发明、瓷器书画的前世今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未解之谜、毒蛇怎样为我们表演一个“蛇吞象”等等。所以,作为一名纪录片爱好者,诸如《动物世界》《探索发现》这样的纪录片早已被我看了个遍,科技、历史、人文、地理……都是我的“盘中之菜”。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中,为何不让自己慢下来,去感悟身边自然“花开花落花满天”的神奇与相辅相成,去见证科技进步中的人类智慧,去探寻名胜古迹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去体验世界文明发展的成败必然呢?曾经在浏览微博时,我意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官方微博——@博物杂志。它用“人格化”的“高冷”口吻,在嬉笑怒骂和喜怒哀乐中,回应了无数网友对文化、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我也被深深地吸引其中,和广大网友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知识。我们发布提问微博并且艾特博物杂志,@博物杂志就会在评论中一一回复解答。

与喜欢看科普类纪录片、微博一样,我同时也喜欢看科普类图书。正好,今年暑假,在万千网友的号召与支持下,一本名为《博物君式科普》的微博科普合集横空出世。我便急不可耐地下单订购了,在千盼万盼中,终于收到了我的“宝贝”书刊。这本《博物君式科普》集知识、互动、乐趣为一体,图文并茂,与时俱进,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技、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且极具科学性和权威性。它将近十年来网友的提问与官博的回复逐一精选,辅以精美绝伦的摄影插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科普的工作任务。翻开它,你就会发现,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的真实想法与感受,让人深感亲切自然。这是一本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图书,同时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的青春版,它宣传博物精神,能够引导我们青年人走进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它从青年人的角度解读自然、科学和文化,立足大自然,强调探索知识的过程,注重“实践出真知”,帮助我们树立人生理想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精神品质,饱含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博物君式科普》让我们在学习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博物科学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投入自己的情感,去切身体会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神秘性。博物科学认为,人们要用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大自然。以此,人们就会发现,自然界各部分之间密切相关、有机结合,而我们人类只是这个有机体的一小部分。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当人类自己也切实认识到这一步时,或许就可以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形成一副和谐安然的有机生态图卷了——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艺术。

而人与自然是否能够和谐相处,选择权握在人类自己手中,然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否”。《博物君式科普》中的特别策划“鲸——重返海洋的大奇迹”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书中写到,比陆地更广的是海洋,而海洋中最大的生物是鲸。它们不是鱼类,却牢牢占据了海底世界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文章专栏介绍了几种鲸的生活和饮食习性,与我们人类一样,鲸用肺呼吸,胎生哺乳,血管中流淌着温度,还拥有动物界名列前茅的智力。可在5000万年前,已经登陆的它们选择了重返海洋,并不惜为此失去毛发、后腿、耳朵、嗅觉,甚至牙齿、声带,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憋气,每时每刻都在抵御盐分的侵蚀……可谓生命演化史上的奇迹!它们往往对人类友好,可某些残忍的人却时刻想着怎样抓来更多的鲸卖钱,只因它们浑身是宝。海洋虽早已由人类主宰,但自从18世纪人类研究出远洋捕鲸科技之后,鲸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鲸类受渔业捕捞、海洋酸化、工业污染影响,只得冒险前往近海觅食——这更加剧了鲸类搁浅的危险。有毒污染物质在它们体内不断累积,海航噪音也让它们困扰不已……这样看来,“海洋霸主”的名号是否也徒有虚名了呢?

博物科学的诞生是必然的,因为有人类在的地方就有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有很多名人的传记开始于他们青少年时期家中的小院子——杨振宁的清华园、鲁迅的百草园、法布尔屋后的树林、卢梭的胡桃树……一个小院子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世界,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它蕴藏着人类本性中的爱玩和好奇,是人类诞生之时智慧的启迪。这就是博物科学诞生的理由。

博物科学覆盖面深而广、浩瀚而无尽,可是门槛却极低,它亲近、充满情趣,牙牙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抱着科普画册“指点江山”。甚至不需成文,博物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诸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之类的谚语、口头禅太多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们世代流传下来的“博物理论”。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鲁迅、卢梭等等成为一代大师,但是人人都可以爱上博物、拥抱博物。名人大师们由天生的兴趣而不断求知,将思考融入实践,知行合一。我们也可以把博物科学当成自己终身的朋友,相信我们会受益终身的。

博物科学覆盖面深而广、浩瀚而无尽,可是门槛却极低,它亲近、充满情趣,牙牙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抱着科普画册“指点江山”。甚至不需成文,博物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诸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之类的谚语、口头禅太多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们世代流传下来的“博物理论”。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鲁迅、卢梭等等成为一代大师,但是人人都可以爱上博物、拥抱博物。名人大师们由天生的兴趣而不断求知,将思考融入实践,知行合一。我们也可以把博物科学当成自己终身的朋友,相信我们会受益终身的。

想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说过的一句话,“跟上《博物君式科普》的脚步,你不会损失什么,你将拥有的却是整个世界”。或许你会问——看完这本书,就能记住世界万千,变成“百事通”吗?这也不一定。不过,记不住也不要紧。翻开书,你就能看到盛开的花、唱歌的鸟、忙碌的虫、晒太阳的蜥蜴……它们都在认真地活着,这就够了。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 下一篇:《亲密关系》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