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中国式思维》读后感

2021-10-19 07:52:42  本文已影响人 

《中国式思维》读后感

          随着连续日更,感觉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关注杂事思考杂事的时间,因为脑子里装着每天要写点东西这件事,所以,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在思考:今天要写点啥,为了要写点东西,就必须要找点东西来看,于是,先从一些之前看了一些又没全部看完的书着手,这本书就是今天日更的材料来源。

       人的烦恼常常源于闲这个字,闲下来不忙的时候,就难免胡思乱想,最近用运动和写文字来填补一些空闲时间后,烦恼少了特别多,整个人变得清朗起来。

       整理今天的读书摘要: 摘自曾仕强老师的《中国式思维》

中国人习惯于含含糊糊中找出明朗的答案。含糊只是起点,结果必须清楚,我们和西方人,同样追求清清楚楚的答案,但是在过程中,必须加上一种含含糊糊的气氛。任何名位,不必一味纷争,大概愈尊贵的名份,愈要用让来争,以半推半就的方式, 用大家乐于拥戴的声望来获得名位,才算实至名归。

   2. 中国人高手对阵,最合理的结局,但是“ 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到底谁赢谁输,答案是:"你喜欢谁赢,便认定谁赢: 你喜欢谁输,也可随意认定谁输”

      两人对阵,当然要分出高低,判出输赢,但是中国人讲求层次性,徒弟和徒弟相比,各尽全力非要比出胜负。而且胜者欢呼,败者丧气,原因为修养不够,双方都沉不住气,高对相比,只求点到为止,胜负已知,立即罢手言和,不伤及对方,以免结成冤仇。

     

  3. 喜欢表现却又害怕表现。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最喜欢表现,只要有能力,随时要展现出来,这种作风,在中国人眼中,简直是浅薄之至,丝毫不懂得含蓄之美,更不知道深藏不露的好处。

    中国人并不是不喜欢表现,只是我们明白,随便表现,很可能招惹季度,有时候惹来横祸,岂非自食恶果?人不表现则已,一有表现,明的暗的破坏力量,马上随之而来,表现之前,先打听一番,试探一下,应该不应该表现?要表现到什么地步大家才能够接受?才不会遭受打击和伤害?在什么情况之下表现对自己最为有利?把这些问题充分解决之后,自然表现得合理而安全。

     有能力,还要表现得对自己有利,如果有能力,表现了反而伤害自己,算什么能力呢?

     中国人不喜欢谈能力,我们大多谈“本事”,本事比能力更多了一层安全有力的保障。我们喜欢有本事的人,跟他在一起,安全而且没有什么压力。我们不喜欢有能力的人,主要是因为跟他在一起,不但不安全,而且还经常有压力。

4.   中国人主张“合理”就是好,而合理即为中庸,所以中国人喜欢中庸之  道,其实中庸就是合理主义,一切求合理,无一事不合理,便是中庸。

   以上是今天看的一部份里面比较有启发的一些文字,每个民族都有一些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这些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世世代代的历史文化传承所带来的,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一份子,多去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共有的价值观,对事物一些共同的判断标准,无疑对我们更好在这个社会立足,生存是有好处的,加上老师学贯中西,对管理学颇有造诣,从中西对比,去看我们中国人思维的独特性,他的视角独特而客观。

     最早接触曾老师的书好像是他一本谈易经的书,深入浅出,写得特别好,今日因为写此篇读后感,在百度上搜索了老师介绍,才发现大师已经辞世,不免心中伤感。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人类及其象征》读后感——人格阴影/面具
  • 下一篇:《我决定活得有趣》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