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东厂观察笔记》有感

2021-08-13 09:17:24  本文已影响人 

读《东厂观察笔记》有感

我个人是比较懒的,平常读完书最不喜写读后感,然一本书读完如若不做总结,一般不足月余就忘的一干二净。但是这本书是真的敲喜欢啊!个人觉得本书参考的应该是嘉靖王朝皇权和内阁之间的争斗。皇帝为敛财豢养宦官集团为其服务,同时扶植东厂和北镇抚司监视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本文中的东厂厂督邓瑛、内阁首辅杨伦、北镇抚司张洛皆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并无历史依据,但是大环境——大明王朝倒是实实在在存在,党派之争嘉靖年间确实很严重,还有东林党……

在这个朝代,文官集团自诩清流,出身清贵,却打着清君侧的旗帜党同伐异勾心斗角。生死利益前,人心难测,宦官之间,文官之间,文官集团之间的相爱相杀,彼此杀戮,又彼此成全,被写得惊心动魄。每一个人都带着克制的理性,尤其在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疯狂朝代,每一个人都用克制的理性紧紧包裹着疯狂的人性,严苛的律法之下人性摇摇欲坠,全文一直笼罩着阴影,皇权高压之下,文人受宦官狗贼压迫杀害,又悲愤于文官集团的撕裂对抗,邓瑛可能是我见过最无能的男主了,两党之争中如飘萍一般上下沉浮。前半生他受四书五经,怀揣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梦想,可自从被施以宫刑后,邓瑛的身上似乎带着一股自我牺牲式的悲剧色彩。昔日的挚友、恩师都离他远去,天下读书人都对他的苟且偷生嗤之以鼻。外人看来,南海子中同门师兄弟绝食以保清节,邓瑛一人苟活;桐余惨案中踩着八十余读书人的生命坐上东厂厂督的位置;残烛之年的恩师为了邓瑛顶罪惨死于诏狱。在旁人眼中,他是一个两面派,虽然披着宦官的皮,却一心维护天下士子。因此在宦官和内阁两大阵营中,他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存在。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虽遭受读书人嫌弃,受皇权压迫,但是他仍然保有一个文人很干净的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帮助内阁大臣杨伦推行新政,挽救书院几百书生,扶持向来痛恨宦官却有帝王之才的皇长子上位……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似乎只有杨婉才是他志同道合的知己,杨婉初见邓瑛时说“她这辈子是为他而活”,我觉得这只是杨婉作为一个是个穿越过来的女博士,她曾花费十年时间来研究历史上的邓瑛。这是一种探索与执着,并没有爱情可言。她曾为了邓瑛在研讨会上据理力争,一朝穿越后,她便默默保护着邓瑛,试图在这个人身上拿到第一手的史料。而在一次次的交锋中,杨婉深感封建王朝的权威与自己力量的有限,历史的轨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随随便便改变,杨婉在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死亡后,终于摆脱了自己的“上帝视角”的怜悯与同情,真正理解了这个王朝的文人终其一生、不惜流血所要守护的东西。

文里的其他人物写的也很有特色,没有无脑的配角,也没有可恨的反派,人人都是身不由己,人人都有无可奈何,可这就是真正的历史,沉重到令人不忍卒读,这几天读的时候我几度哽咽,所有士大夫的生与死,君臣师生,读书人与天下的复杂关系,作者拥有惊人的文字把控力,她站在看待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书中每个性格矛盾的人物和这个矛盾的王朝。北镇抚司张洛在我看来是最矛盾的人了,他信仰天子权威,外人看来他是“幽都官”,杀人如麻,滥用刑罚,能亲手处决自己的父亲,看起来是个杀伐果断、毫无人性的恶人,反过来看吧,他做人做事刚正不阿,北镇抚司风纪严明,也因此帮助了很多百姓,查处了很多贪赃枉法。《大明律》是他心中一切罪行的审判官,面对杨婉质疑他回答道“不是我要审判你,是大明律法在审判你”,我觉得如果张洛在现代那就是大公无私、依法办事的警察哥哥哈哈哈哈~
而本身大明王朝就是一个矛盾体,自太祖废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后面历代帝王在权臣与内臣之间的幹旋不止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看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反复提到文心一词,字面上来看就是文人对家天下忠诚的心和作为文人的风骨。邓瑛满门被灭,遭受腐行,最后也没有失去文心,残缺之身处于东厂亦未丧失文人傲骨。他最终做到了少年时期“以文心发愿,终身不渝”的承诺,他在经历家破人亡、仕途无望、身心残缺之后仍然坚守本心。还有老臣周丛山临死前说出“望吾血肉落地,为后继者铺良道,望吾骨成树,未后世人撑庇冠"让我震撼,不禁让我想起了,谭嗣同的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导致后来五四运动时期的不少学生们高呼“愿为谭嗣同!”前人的流血才能激荡后人的觉醒。

最后分享几张比较喜欢的语段~还有几段比较好的语录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及时记录,以致现在不太好找了哈哈~所以就看看这几张吧,感兴趣的可以去找这本书看看,可惜没有纸质版,若是有一天作者出版了,我一定要买下来收藏!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贫穷的本质》有感
  • 下一篇:《十角馆事件》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