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读《粮缘》有感

2021-06-16 07:57:27  本文已影响人 

读《粮缘》有感

去年大暑之日,收到《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一书,这本书成了我的枕边书 ,时不时会翻翻。也许在粮食部门工作过十年,对涉及粮食的故事充满兴趣,有的篇章还反复阅读,感觉自己也是置身其中。

  《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由江卫农、李圣安先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文学的笔法展示行业风采的文集,原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原江西省粮食局长刘与忠、著名作家彭文斌读了《粮缘》初稿后, 都欣然为这部书读作序。他们的序文非同官场应酬之作,而是结合国情,结合行业,结合各自人生感悟发出了肺腑之言。正如白美清在序言中评价的那样,作为一个老粮食人阅读《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后 ,认为这本书,是一代代粮食人爱粮、谋粮、务粮、兴粮的生动写照。反映了粮食人心中装着百姓的饭碗,时刻捍卫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粮食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粮食系统优良传统的集中表现;刘与忠在评价这本书时说,上饶粮食人写粮食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悠久粮食历史,记述了现代粮食企业发展历程,讴歌了粮食人的敬业精神,读来饶有兴味;作家彭文斌序言奔放,他说,《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文章近百篇,35万字,仿佛如烈焰熊熊,读来心潮澎湃。上饶市粮食部门有心,有情,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为前人记录影像,为后世勒石追忆。


    难能可贵的是,原上饶粮食局领导班子成员 ,在收集、整理、编辑各地来稿,花费了大量心血,局班子成员还撰文写出了各自的粮缘故事。原上饶市粮食局长李圣安的《粮缘》从考入粮校展开,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讲述了他毕业后与粮食部门失之交臂的过往。三十年后,他才归队,与粮食部门重续了不了情;吴宪仁的《我的新征程》从党务组织工作到粮食部门,工作从陌生到熟悉,经历机构改革 ,他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热情为来访农民解疑释惑;刘烨的《产销合作的漫漫路》则通过数据、图表和叙述,介绍了上饶粮食局从2010年以来,构建“互联网+粮食”早稻网上交易平台,促进上饶粮食产销对接的发展历程;汤胜赞在《稻田和粮食》一文中说,作为农民的儿子,现在又成为“粮食人”,我对粮食的感情是很深的。与汤胜赞一样,杨寿林也一名来自农村的军转干部,杨寿林的《刻骨铭心的粮食记忆》讲述的是在南昌陆军学院读书时的一段难忘经历。当时,教导员、队长发现学员浪费粮食情况严重,从泔水桶里捞起学员倒掉的米饭放到自己的嘴咀嚼再吞下,这情景让学员吃惊又内疚,又通过一次长距离越野负重拉练,让学员们产生了饥饿感 ,由此来教育军校学员 ,爱惜粮食,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一书中许多作者都是粮食战线的亲历者,他们的文章有血有肉,展现了鲜活生动的粮食故事。


  广丰区人大退休干部叶妙生在《终生难忘的粮食工作经历》中介绍了三位公而忘私的粮食局长,调离粮食局12年后,作者又重回粮食局担任了该县第12任粮食局长,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因素,叶妙生以老局长为榜样,坚持原则,顶住压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铅山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王金坤,近百岁高龄,拿起笔撰写了《统购统销三十年》。王金坤老人退休后,关心国家大事小情,他的这篇文章从1955年国家对农村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写起,用四个小标题串联三十年农村土地由个体转为集体,国家对农村生活的安排和包产到户 ,调动农民积极性,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百岁高寿,还思路清晰的回眸了粮食系统走过的路,实在是难能可贵 ,为王老点赞,向王老致敬。


  万年粮储中心邹国岩的《枪声》,看标题你会以为是讲述战争年代的事,叙述的却是98大洪水使万年齐埠段河堤告急,齐埠粮站内有三百万年粮食可能会被水淹没,万年粮食局迅速组织抗洪抢粮战斗队,200余名队员是各粮管所调集来的职工,他们分别在三个仓库连续装粮运粮15个小时,当时仓库内温度高达四十多度,他们却和洪水赛跑,在决堤的前一个小时将粮食转移,当圩堤倒塌的警报枪声响起,粮食全部运到了安全之处。


   在《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中还有一对亲兄弟的《天下粮食一家亲》《计划经济中的“生活安排”》《有关粮仓的故事》等四篇佳作被采用,他们就是铅山粮食局退休的杨必正、铅山土管局退休的杨必源。


   《粮缘——我与粮食的故事》是一部可读性强的文集,其中有我熟悉的几位上饶作家 ,他们用文学的笔法描述了自己对粮食的感悟。丁智用诗意语言讲述了童年记忆,于是有了《花车退休记》《山垅上的稻子》,王俊《夏收》和《粜谷记》细腻的叙事描述,把读者带入她儿时的世界。石红许的《稻天朗朗》则从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说起,遥想野生稻驯化的艰难和杂交水稻的革命,当思一茶一饭不易。听着秦腔,吃着馍馍长大的关欣,因为爱情,成为了上饶人,于是有了她的《稻香情》。双抢时节,江霞跟随老舅去卖粮,兑付卖粮款后,老舅也兑现买棒冰的承诺,于是有了《泉水,滚烫心头》的感动。

   此外,江仲俞的《随着稻香奔跑》、林孙珍的《番薯番薯“大番薯”》、朱裕聪的《粮心永恒》、苏卫东的《三票齐全购月饼》、徐和生的《最喜丰收酬岁月》、衷龙达的《饥饿的滋味》、程琴娇的《饥饿的母亲》等文章都有刻骨铭心的故事,让人读了难忘。有幸的是,我的三篇文章也被采用,记录了我的粮食情。

书中精彩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很多,就不赘述了。如果你想读这本书,我可以借给你看,或许你的感悟比我还多。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是永恒的话题。老话说的好,仓廪实而天下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不管时代怎样变,人们都离不开粮食,离不开吃饭。也许,你早就没有了饥荒、饥饿的感受,但不等于饥荒、饥饿不会再来。我们虽然不是粮食的生产者,但一定不要浪费粮食,不要糟蹋粮食。请告诉身边的人,爱惜粮食,就是爱惜自己。爱惜粮食,就是爱惜未来。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王阳明》读书笔记
  • 下一篇:《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与文明》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