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2021-04-19 08:57:40  本文已影响人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5.党的故事。党的历史伴随着故事,而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故事里的人物。每每说起党的历史,军需处长的故事总第一个跳出来,拨弄我的心弦。

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位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

故事讲到这里,能感到阵阵冷风袭来,天空飘下雪花,四周茫茫一片。一位红军战士斜靠在枯萎的树下,身上落满雪花,他安静地坐在那里,身上穿着件单薄的旧军装。他是千千万万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红军。因为饥饿,因为寒冷,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选择将最后一件棉衣发给战友,自己穿着单衣,在寒冷中死去。他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没有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死却让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取得最终的胜利,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建立新的中国,从此屹立不倒。

在军需处长的故事里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寻求光明,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的革命精神。

6.革命精神。革命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人,但革命的精神却能感召无数人。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岁月、社会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阶段,诞生了无数舍生取义的英雄儿女,形成和凝结出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位共产党员能够凭借个人的思想境界创造一种精神,一个集体能够因为不懈奋斗凝聚无穷力量。一个民族因为一个人,一个集体的奋斗,从而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唯有精神站得住、站得稳,才能走得久,走得远。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没有精神的人难以成功,没有精神的民族难以取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任何精神的出现,都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个人总要吸收些什么,最好的养料就是人们追求幸福的路上凝结成的宝贵精神。

7.榜样力量。榜样是活着的灵魂,是看得见的不凡。榜样身上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不平凡的精神,不平凡的状态,因此他们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在触动我们的心弦,点亮我们的心灵。各行各业,都应拥有自己行业的典型,行业的标杆,行业的榜样。

榜样不一定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榜样给予我们的是打通了一条通往彼岸的桥,桥是通的,路是可走的。你认为你做不到,给自己各种条条框框,但是榜样走通了,成功了,胜利了,你就有了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好人是好人的榜样。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人,一个优秀的好人,就是要比坏人活的好一点,活的久一点,让身边人以你为荣,这样的世界才让人感到美好,这样的人间才值得。

8.老区人民。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因为军阀混战,利益分割,出现了省与省之间的三不管地带,还有根据地地处偏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生活困难。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的保护,老百姓的牺牲。这些孕育革命火种的地方被称为老区,这里是红色政权得以存在的落脚点和出发地。

新中国的成立,与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与老区人民的奉献与牺牲分不开。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老区建设的得更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对老区和人民最好的回报。

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1.成:事实呈现。只要学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把这本书读完。

2.法:想法解释。实事求是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里的部分章节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文章,而是选取了部分讲话内容的片段,因此在阅读时难免不连续,会把问题看清看淡。

3.口:思路出口。《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里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主题都能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们深入的学习中共党史,从中看清这些主题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分量。

4.诀:行动决定。你看到的片段,可能是一篇大文章。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男孩的人生目标大不同》读后感
  • 下一篇:《赌金者》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