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书笔记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

2021-01-09 09:27:18  本文已影响人 

《有一天,妈妈老了》读后感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来看你的。”这句话出自韩国畅销书《有一天,妈妈老了》的封面,看到这句话,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涌。于是,我一边读一边对比自己,不觉间便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这是一本感动韩国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书里的她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在人生的晚年七十多岁时开始认字写字,并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她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她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了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及对家人的爱。字字句句,戳人心弦,让人泪目。

这些日记,是她的女儿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记足足有八本,这位老妈妈患病已经有十年之久,居然还能坚持写日记!尽管有很多的拼音,尽管有些句子是断断续续,但还是让人很震撼。让人不禁会想,这该是一位怎样坚强、善良、温柔、勤劳的母亲。如果不是这些日记,恐怕我们永远体会不到老母亲的真正情感!日记里写尽了她对孩子们的爱,而这些爱在每一页中蔓延……

正如古诗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那种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对照自身,我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更是儿媳,这些年因为自己孩子较小,需要照顾的地方很多,很幸运,我有一个勤劳、善良、热情、乐观的婆婆,帮我照看家里的宝贝。几年来,需要感谢的婆婆的地方多如繁星。

这些年来,由于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忙于孩子,而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明显减少,而他们对我们做儿女的,似乎也是在等待中度过。每次从父母那里离开也总少不了这句话: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想想看,每当家里有事,父母总是自己解决,从不打扰我们当儿女的。扪心自问一番,你是否真正问问父母是否过得开心快乐?你是否真的以为父母不期待我们的探望?你是否真的换位体会过父母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这样的情景再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爸爸妈妈每次来家里,都会提来很重很重的大包小包,妈妈都会很贴心地为我们精心准备各种自制的点心,尽管每次都是经典款式。我在想,我平时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每次也基本都是匆匆去,又匆匆回。而每次电话之后,妈妈也总会说上一句,你要是没有时间就别来,我们在家里都挺好,没事儿就多打打电话就行。

多少次之后,我也终于发现,原来妈妈所说的,不过是宽慰我们的话而已。老两口因为都是高血压,生病感冒似乎是家常便饭,但是基本每次都是自行解决。事后还总是会安慰我们说,你们都没有时间,也都没有大空,我们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做了,哪有那么多的理儿挑啊。而父母得到的回应往往都是我们几个儿女的一顿迟来的唠叨,这唠叨里,却是掺有各种的味道。仔细想想,父母也都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为我们考虑而已;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何曾处处以他们为首呢?

电影《桃姐》中讲述的老人,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子女的陪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也足以让老人高兴好多天。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买了多少营养品,更加不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唠叨话。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似乎忘记了反思自己每天的行为。我们不会再像以前,用煤炉子做饭,需要几小时;我们不会再像以前,在家里一坐几个小时,陪父母拉拉家常;我们更加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缠着父母给我们讲专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可能是当父母想要见我们一面时,才随便打一个简短的电话;当父母不经意间犯一个小小错误时,动不动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唠叨几句;而在饭店吃饭时,有什么话饭桌上说完,也就算回家了。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失去了什么?殊不知,他们也如童年时代的我们,需要儿女的宠爱啊!我想“陪伴”应该就是最贴切的解释。

父母年事已高,不再年轻,趁着他们还在,我们应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正如歌词中写的一样: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

刷刷筷子洗洗碗;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书的封面上说:请别让母亲在空等中老去,如果你还有机会,请常回家看看;如果你没有机会,请相信她已经原谅你。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电话……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只有医生知道》读后感
  • 下一篇:《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