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讲话实录》有感
董赟
最近中美关系急剧恶化,那么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我试着从中美关系融冰之旅的邓小平身上,找到一些破解的方法。于是乎我找到了这本书,读一读邓小平眼中的中美关系!
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及其夫人的邀请,前往美国进行访问。这是中美建交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华。访问期间,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分别代表中美政府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利于两国合作与发展的协定。
一、搞外交需要幽默的方法
有趣的一次是邓小平在布热津斯基家中赴宴时,布热津斯基曾半开玩笑地问邓小平:“卡特总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国会遇到麻烦,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邓小平立即说:“当然有,在台湾就有不少反对者。”邓小平通过这些机智而又有原则性的回答,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性,获得了更多好感。
现如今,我们的发言人天天怼世界,怼来怼去,那么只能是没有朋友,战狼式的外交不成立的,外交需要的是柔,打仗才需要的是硬!该硬的时候要硬,该软的时候要软,软硬兼施,才是有效的方法!
二、搞外交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在访美第二天的国宴上,美国著名影星雪莉·麦克雷恩与邓小平同席。为了拉近距离,雪莉对邓小平提到了她在几年前访问中国农村的经历。其中,她提到一位正在“五七”干校劳动的大学教授告诉她,他很高兴与贫下中农在一起,因为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原本还谈笑风生的邓小平,突然严肃起来。他对雪莉说:“这位教授在撒谎。”他告诉雪莉,“文革”让无数知识分子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实际上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邓小平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记者们看到了一个跟他们印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国领导人形象。
不避讳自己的缺点,让人民多了解,只有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那么外国友人才会爱上这个国家,对我们友好!
三、搞外交需要乐观的精神
会见结束时,美国朋友请邓小平签名留念。一位记者朋友问邓小平用了什么办法使他的身体保持得这样健康。邓小平笑着回答说:“乐观主义。我不怕天塌下来,天塌下来,有人顶着。”
这一年的邓小平,后来被《时代周刊》评为1985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说,这一次是因为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进程。事实正是如此。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吵吵闹闹,但是中美的确目前脱钩的风险比较大,对于中美两国来说,真的脱钩,中国更倒霉一点,更吃亏一点!其实现在更要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业!
目前中国内外交困,希望早日度过难关,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