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这样说:“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顾名思义,“读后感”就是你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二、写读后感要做的准备工作
1.首先得把这本书完整地阅读一遍,对里面的人物、事件达到印象深刻。
2.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3.写读后感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要展开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
4.读完这本书,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概括地讲,可以写书中人物的印象,写书中情形受到的触动,可以写受到的启发等。从这些角度进行选材。
三、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律可寻
1.第一段,简述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概括自己收获。
2.第二段概括写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三到五行即可,绝对不可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内容简述完毕后,再用一两句话概括读后感受。也可以再另起一段单独写感受,感受要真实、具体。
3.第三段,就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是需要详细描写的。但是开头一定要注意过渡语,使上下两段衔接起来。
过渡语后,首先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选择这本书中对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也可以是引用书中的关键句子。当然,这句话也可以放在中间,还可以写在这一段的最后,就像我们学习的总起句、总结句一样的,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接着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举出自己和读过的书中的人物或者事件像类似的具体事例,然后进行详细描写。可以是古今中外典型的名人故事,可以是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可以是某种类似的社会现象,当然也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如果把文章中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像记叙文一样,写出事情前因后果,在描述过程中,注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这样文章更加充实,使读后感更真切,更具有感染力。
4.第四段,针对上一段的感受,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者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让感想自然流露,让文章结构更完整。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还可以有自己的个性。
5.题目拟定。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主标题是自己读文章后感想的提炼,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让读者从自己的题目中明白自己的感点,使自己的文章像有了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如:可以引用诗句,可以凝炼文章中心,可以概括人物品质等。
总之,读后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本次读后感指导课,用了三节课,讲了三次,最后,把学生的稿子一篇篇审阅、过关,赶到周末时间,让他们利用微信传给我,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在大作文本上誊写。最终能达到90%的孩子写得读后感合格。可以说,这两次的习作质量较上学期有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