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

2024-12-02 09:36:42  本文已影响人 

《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

1.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昆虫记》读后感

湖南省隆回县九龙学校八年级117班 夏紫芸

窗外,枝丫疯长,却挡不住烈日,聒噪的蝉鸣延绵不断,一只蚂蚁爬到我的手上,我的目光定格在书架的“昆虫记”三个字上。

《昆虫记》是法国博物学家法布尔写的传世佳作,书中记载了100多种昆虫,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曾获诺贝尔奖提名。

在法布尔的笔下,一切看似让人兴趣索然的昆虫都变得妙趣横生,又使人从中受益。我不再搞混蝉和蚱蜢,了解到《蚂蚁和蝉》寓言的事实,嗜食昆虫者绿蝈蝈凶猛凌厉地杀戮猎物的样子让我不寒而栗,隧蜂门卫的忠心耿耿那般感人肺腑,萤火虫光带的作用让我兴趣盎然……

让我久久不忘的是螳螂。淡绿色的躯体,轻薄的纺锤,纤细的身姿,许多时候都是一副祈祷的样子,仿若一位梨花带雨的仙子。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位虔诚的信徒竟连同类都吃!吃活食就算了,当饥肠辘辘的它们在路上遇见同伴的尸体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大快朵颐。而雌螳螂在新婚之夜,会干净利落地扑向她的郎君,风卷残云般收拾干净,仿佛之前的恩爱是一场幻觉,属实令人唏嘘!

不起眼的甲虫是保护地球环境的一把好手。它们运用各类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将粪便直接做成球滚动到巢穴储藏起来埋在地下,或是将虫卵埋在粪便里作为巢穴,从而帮助人类清理了地面上的许多垃圾,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态链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思当下,一些人一面呼吁保护环境,一面肆意摧残着伤痕累累的地球。如今,冰山融化,病毒肆虐,山火暴发,动物灭绝……种种触目惊心的现象撕下了人类的伪装。静下心来想一想,不想让我们失去家园,不要以所谓的“高”手段、“高”技术一次次挑战地球母亲的底线,好好保护她吧,不要让地球成为历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布尔潜心研究数十年,才一字一句筑成“昆虫世界的荷马”。“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用实践去检验真理,是法布尔着得此作的经验。许多生物学家都会以解剖的方式探究昆虫,但法布尔不会。他宁愿观察昆虫几小时,也不会伤害他们一分一毫。生物是什么?是通过研究了解生物,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但解剖,不就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吗?这样即使研究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更爱护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法布尔做到了,他从生物学家的角度,用哲学家的思想,美术生的观赏和文学家的感受与抒写,为我们缔造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昆虫乐园。我以前经常用动植物做标本,看了这本书后,我为自己的行为汗颜。自然与我们同在,一起分享这世界盛景。恰是一只又一只小昆虫的灭亡及一只又一只小昆虫的诞生,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只要足够热爱,足够专注,一座荒原也能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愿我也能如法布尔一般,持之以恒,笃定前行,为热爱而活吧!

(摘自《好作文》,指导教师范丽蓓)

2. 《昆虫记》读后感
吴思璇

书籍,使人博学;科技,使人进步。

——题记

我喜欢《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类的科学著作。书中记载着许多昆虫,包括它们的外貌形态以及生活习性等。这些小巧又可爱的生物在作者笔下,越发动人。《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书,但它却没有生硬死板的文字儿,是那么生动有趣,像美妙的文章,甚至是一首诗,没有华丽不着边际的文字,而是精彩的真实故事。它记录了昆虫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这一系列都是作者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心求证而得来的昆虫界真实的现象。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美丽而乐趣无穷的世界。是《昆虫记》,带我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是《昆虫记》,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美丽无比而神奇的地方——昆虫界。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世界的史诗、是一群昆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的书。正如法国戏剧家罗斯丹所说,“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观察、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我在读他写的文章时,我感到每一只虫子都不是孤独的,有着人们的思维,正如蝉天真善良,螳螂杀人不眨眼这样的特点,法布尔给予了虫子们人的特点。

那天我在花园散步,无意中看到了两只七星瓢虫。我想起了《昆虫记》中的描写:“七星瓢虫身穿红色的外套,上面点缀着七颗醒目的黑色斑点,像一把艷丽的小花伞,七星瓢虫时常把小伞撑开还悠闲地飞舞着,如一位撑着小伞散步的娴雅淑女,所以七星瓢虫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淑女虫。”多美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七星瓢虫的形态。寥寥数笔,一只七星瓢虫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我靠近了去观察。

只见那两只一大一小似是一对母子,我又想起了《昆虫记》中对这一生物“爱子”的叙述,不由得越发喜欢这本书来。

正是这本《昆虫记》开拓了我的眼界,使我受益无穷。也正是这本书,使我体会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阅读,从科学开始。

(摘自《科学之谜》)

3. 《昆虫记》读后感
上海市傅雷中学初二(4)班 潘思祺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所完成的著作,书中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我读了其中一小部分,有了一点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昆虫世界的真实面目,更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无穷奥妙。想想我自己,以前真是太胆小,遇到长得丑的昆虫就害怕得赶紧躲开,有时遇到体型较小的昆虫就一脚踩死。有一次,在家门口看见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前进,便撒面包渣给它们吃,它们立刻扛起食物,似乎兴高采烈地往回走。看着它们搬运的是我送出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善事。

法布尔在写这本书时,用了许多有趣的词句来描述不同的昆虫。比如描写圣甲虫:咦?这只唯恐来得太晚,碎步向粪堆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象是由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械所推动,生硬而笨拙地向前移动;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样张开,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现在它跟它的同胞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对粪球做最后的加工,或者给粪球再加上一层粪,然后走到一旁,平静地享受劳动成果。法布尔将昆虫描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比如描写蟋蟀:蟋蟀的故事可有趣了,它是了不起的建筑师,因为它有一个特别舒适的家,它的家是一个洞穴,是建在朝阳的斜坡上,门前还有很多小草,这个洞穴弯弯曲曲,这个洞穴有九寸长,这个洞里很干净,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窝的呢?它呀,整个夏天都在唱着歌,秋凉了,才开始动。

《昆虫记》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它让我去热爱大自然,去尊重生命,并且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热爱昆虫,不能随意杀死它们。

(摘自《中华环境》)

4. 读《昆虫记》有感
王昱博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时光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一部皇皇巨著,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部书竟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百年后仍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在《昆虫记》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螳螂捕食的章节。螳螂目虽然已知仅2300余种,在庞杂的昆虫家族中只能算人丁稀少的家族,但因其独特易识的形态和耸人听闻的杀夫传言而几乎成为最常被提及的一类昆虫。在书中,螳螂捕食的镜头让我痴迷,尤其是它那“心理战术”让我惊叹。

记得在农村奶奶家的大菜园里见过它优雅的身影。只见它在一朵花上驻足,绿叶一般,与环境融为一体。小伙伴们纷纷支招,讨论该如何将其捉住,我却心血来潮,开始仔细观察它。

当我凑到螳螂眼前时,它竟十分专注地看着我,接着晃动了几下身子,扭过头,若无其事地用它那两把“大刀”做出洗脸的动作来。我把它放到一束“招蜂引蝶”的花上,两三只蜜蜂嗡嗡地飞舞着,一只蚱蜢正顺着花茎向上爬,螳螂立刻便进入战斗状态。它脑袋转动着,盯住了那只浑然不知危险的蚱蜢,蚱蜢刚进入它的攻击范围时,它就把“大刀”探了过去,摆出一副“横刀立马,大义凛然”的姿态,蚱蜢大惊,猛地一纵,一个完美的三百六十度大旋转,弹射到花丛之中,不见踪影。唉,这次失之急躁了!

螳螂并没有灰心,继续保持不动,等待猎物到来。一个半小时以后,一只绿色的小苍蝇直挺挺地向螳螂撞来,似乎要重演“守株待兔”的经典场面。螳螂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它如探囊取物般,瞬间将苍蝇从空中斩落,然后聚精会神吃了起来,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一会儿,新一轮的狩猎又开始了。

从顾前失后的愚人到虔诚静坐的祈祷者,从自不量力的鲁莽之徒到为人指点迷津的预言家,在中西方各地文化中,螳螂都扮演着寓言典故的主角。中国人更是从螳螂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武术的精髓和处世的哲理。而这种“骧首奋臂,喜食人发”的怪诞昆虫的行为在人类的意识投影中,究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昆虫记》中描述的螳螂一定给了读者满意的回答。

可以说,《昆虫记》是我推开自然昆虫之门的一双手,愿它陪着我,在那红花绿草之间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品味自然,让自然之美陪伴在你我左右。

点评

习作虽为读后感,却并未泛泛讲述读完法布尔《昆虫记》后的感想,而是抓住其中对螳螂捕食的描写,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将螳螂这类常见昆虫奇怪的捕食过程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令读者心驰神往。文中对于螳螂捕食的描摹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不足之处在于对《昆虫记》的内容介绍较少,令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对它缺少直观的认识。

(摘自《作文通讯》,指导教师杨晓亮)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小王子》读后感、人物分析及考点练习
  • 下一篇:《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