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遂平一中 八4班 袁晨冬
一九三六年,一位孤胆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与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追求真相。
【点评】开头再现特定人物在特定时间所做的特定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种开头具有吸引力,也有悬念——这位孤胆英雄是谁呢
你也许不记得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那部不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点评】一个转折复句,凸显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著作,为下面的写感做了铺垫。
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而又略带幽默的笔触,带着我们走进了那段风云起伏的时代,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这里,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一丝不苟的宣传稿。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战斗场景扑面而来,他为我们描绘了乐观、自由、平等的“红色之邦”!
【点评】小作者用极简的文字,引入《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时间、写作特点和写作背景,并满怀赞赏的情感,对本书做出客观的评论,畅谈自己的感受。语言颇有感染力,让人心生一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渴望。
在这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是被赋予了崇高和无畏。不论是彪炳史册的开国元勋,还是红色苏区内生活的“红小鬼”,都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而笑容纯真,个个有血有肉。他们也上大学——红军大学,也乐于去剧社——红军剧社。他们赤诚的内心,坚韧的意志,却如同红星般,照耀着西北,照耀着全中国!
【点评】用赞美式语言,综合评论书中记录下的上至“开国元勋”,下至“红小鬼”基本群众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这些“鲜活的生命”得敬仰之情。
当他面对被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敞开了胸襟,热烈欢迎这位“不速之客”,无拘无束地告诉他所知道的一切。然后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所发生的故事——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硝烟暂时退却了,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大生产景象。在书中,深度地阅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微风。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那些永恒不变的真,嗅到那些历经绝境也没有改变的信念,嗅到那些牺牲自我而保卫的纯净心灵的芬芳。他,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犹如一颗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点评】重点写感悟到的这本书的写作与传播的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阅读对自己心灵和思想认知的启迪。从书籍的字里行间,小作者看到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热情、奋斗精神,明白了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深入人心及其深远影响。小作者直抒胸臆,崇敬、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作为中国人,应该一代代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人,我们要记在心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更加珍惜;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也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定地回答:我在!
【点评】写读这本书的感想。很显然,本文所抓的感点是——读《红星照耀中国》,誓将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围绕这个感点,小作者坚定不移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我以感激之心重温这部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我会永远记住作者不朽的名字——埃德加·斯诺!
【点评】照应开篇,最后点出作者的名字“埃德加·斯诺”,前后形成呼应,给人以新颖、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读后感,本文采用小散文的形式来抒发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阅读感悟,形式上并没有严守读后感的结构格式,而是灵活地从作者来延安采访起笔,抓住重点闪光的画面,将抒情、议论揉入记叙之中,有评论,有歌颂,有感受,让人在阅读中受到感动、启发和鼓舞。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逻辑严谨,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