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合辑

2022-10-12 08:27:13  本文已影响人 

《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合辑

一花一世界,一文一感慨

——《文化苦旅》读后感

林亘楷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一位七旬老人,名叫余秋雨,于1946年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20岁时因遭遇文化大革命而家破人亡,但他并未因此堕落,他在20世纪后期前往多国探索文明历史,并写下了这本《文化苦旅》。

      这本书主要包括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人生之旅等四部分,通过一个个古老物象描述荒凉的大漠、黄河两岸文明的兴盛衰落、历史的深邃苍凉。作品以柔丽的小桥流水为故事背景,生动形象地表现清晰的江南文化以及世态人情,用文化人格、良知来描述自己的回忆,展现我国文人的艰辛历程和文化走向。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莫高窟”一节了。作者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的形成缘于一位僧人在敦煌凿刻石像的行为和佛教的传入,二者共同使得越来越多人在此雕刻。历朝历代有许多战争发生在敦煌附近,但一到莫高窟,武将、外人都不由自主心生敬畏,有的甚至主持修复。但是它终究没能逃过列强的糟蹋,白俄士兵在洞中生火做饭,甚至蘸着黑漆乱涂乱画。后来美国学者来到这里,想用化学溶剂“拯救”莫高窟,并请了位翻译,这位翻译为了保护石窟,将美国学者即将做的事告知了村民,村民团结起来紧紧围着学者,这让美国学者只敢拍照不敢造成破坏,最终灰溜溜地逃跑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一点不假,看了这本书后,我有种想马上游山玩水的冲动。每个篇章都有一个故事、一抹风景,它们给我的感受远不止于此。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种享受,让我爱不释手。

痛着,并深爱

——《文化苦旅》读后感

揭文静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题记

     近两日读了《文化苦旅》,我总觉得内心某一处被深深触动。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书名,“苦”旅,为何“苦”?“苦”在何处?

     我最先感到便是文笔“苦”,表面似清风一缕,一笔一画轻快、平淡。细回味,却心神震撼,五脏六腑统统被这阵风吹得地动山摇,屡屡被作者笔下的故事所气愤。

      纵观全书,我印象最深的首数《道士塔》,如此庄严神圣的敦煌,却交于文盲道士王国菉看管。可恨啊!这样的一个他偏偏在偶然间发现了藏经洞,并因无知而将这些珍贵的文物低价卖给了英国人。可叹啊!当时唯一知道此物珍贵程度的是中国翻译蒋孝琬。

     当然,这旅行不只有“苦”,也有“甜”。这文化的探险下有婉约、秀美、下着细雨的江南,也有神秘、高雅、充满故事的西域。那些《我的山河》与那《远方的海》无一不在我的心中落下种子生了根。那些山峦雄伟、高峻,那水流奔涌、冲击。这些山水令人如此难忘,我的心随之跳动着,眼泪早已收不住。

      我无法隐藏自己对那份山河的热爱,对那段历史的惋惜,还有生在这么一个温暖、倔强的有生命力的国家的由衷骄傲。我从未这么深爱过任何物体,除了我的家,我的国家!


苦涩中的高贵

——《文化苦旅》读后感

林梓鑫

     自从阅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才发现我们祖国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都是“文化山水”,那些高山河流留下无数文人雅士的印迹,终于形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并用她无上的魅力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这本书我读得很苦,我从故乡僻静的学堂走到山顶的庙堂,从绵延千年的都江堰到来到敦煌的莫高窟,大概是从道士塔开始,我便深深尝到文化黄沙的苦了。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列车中的第一个站点,主要讲清末时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间发现了大量经卷,但他却不懂艺术,硬是糊里糊涂地破坏了一些宝贵的文物。更可恶的是,有一群外国探险者入侵此地,他们威逼利诱王道士,硬是低价买走——不,是掠夺——大量宝贵的经卷和壁画。这一系列可恨的行为让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毁于一旦!当你看到了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心痛,心在不断的滴血,因为身为炎黄子孙的你,看到因为王道士和官员的愚昧无知而使得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件件遗物就此陷于他手。

     接着就看到《黄州突围》,人们有时也许会傻想,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景仰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麻烦吧?可事实偏不如人意,东坡学士的“乌台冤案”,让我们看到官场的复杂,看到难测的人心,有时你为之骄傲的会成为给你致命一击的拳头。在黄州,东坡学会低调隐忍,变得成熟豁达,这样的过程很苦,但幸运的是苦难之后,我们看到他昂首前行的背影。

      《文化苦旅》带着我漫游中国历史舞台,文中一个个伟大而鲜明的人物缓缓出现在我眼前,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良知和文人高尚的人格,尽管有些终究没逃过历史悲剧。在叹息中,这本书让我读懂了什么是“中国文化”。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读《文化苦旅》有感

胡宇涵

    《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独自出发旅行路上的心灵感悟。

     在阅读《文化苦旅》时,我仿佛和作者一起到达都江堰,惊叹气势滚滚、蒸腾九霄的江流;穿越至清朝时期的道士塔,悲愤地看着斯坦因只用30英镑向王圆箓换取了一箱箱中华民族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来到风雪中的阳关,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倾听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抵达美丽的杭州,在苏堤上漫步,充分领略水光山色、阴晴寒暑;游览宁静的苏州,观赏精致的园林、幽深的街道、狭窄的小巷……

     这本《文化苦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黄州突围》。

     《黄州突围》主要讲的是苏东坡到达黄州赤壁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入“乌台诗案”的困境,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文中流露对政府的不满不敬,环绕奸臣,百口莫辩,最终,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时,他的“朋友”们不仅不来信问候,而且收到东坡的书信也断不回复只言片语。这炎凉的世态,这凉薄的人情,让我不禁为东坡扼腕叹息。东坡就是东坡,让我吃惊的是在这种难言的孤独中他还能不断自省,雕磨性情,最终竟脱胎换骨,达到真正的成熟了!他在这里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杰作,令爱人的人更爱他,也让恨他的人更恨他。是的,困难不但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上一层楼。看到此,我不由告诉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不要缴械投降,站起来,打败它,让困难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

      合起《文化苦旅》,我仍为它的文质优美而心动不已,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有名的旅行胜地,其间还穿插了不少历史故事,富含哲理,这种阅读感受对我而言,真如这句诗:“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范文
  • 下一篇:《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