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茶馆》读后感范文

2022-06-14 08:46:09  本文已影响人 

《茶馆》读后感

作为老舍代表作之一的《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巅峰之作。《茶馆》共分为三幕,第一幕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第二幕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第三幕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跨度为半个世纪,50年。

这50年中国社会的风雨变迁在《茶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这部话剧的潜台词意境深远、发人深省。《茶馆》以裕泰茶馆为主线,描写了裕泰茶馆的兴衰史和茶馆中各类身份的人物的生存状况,揭示了旧社会人们的生活困苦和悲催的命运,向观众呈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也呈现出了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面。50年的社会变迁,《茶馆》展现的直观、贴切。《茶馆》人物角色比较多,且杂乱而没有规律,就是这些各色的形象创造了丰满的戏剧结构。台词的背后总会有隐晦的潜台词,深刻而值得观众去思考。话剧以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刻画形象、传达情感。话剧台词的背后还会有更加丰富和微妙的内在含义,戏剧术语中这叫潜台词。

                  ——蔡佳


/

01

人生如棋

商子妍

故事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从各色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到“乱世里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老舍是睿智的。在他的笔下,每个人的出场都暗示着他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们都在等待着黑暗的源泉张开血盆大口缓缓地将他们吞噬。

常四爷一出场,便提着一只被幽囚的鸟儿,殊不知,他亦是一只心高气傲的鸟儿呀!世事沧桑,社会腐朽,他用明锐的双眼看到了罪恶的本质。他愤世嫉俗,他正直无畏,于是他像画眉般高声吟唱,抑或抨击着奢靡的贵族和不公的世道,抑或预言着帝国悲怆的命运。然而,这只正直而又善良的鸟儿也难逃被囚禁的厄运。他被关入了冷冰冰的鸟笼中,于是所有悦耳的啼鸣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化成一片徒劳的虚叹。鸟笼外,是人们悲悯的目光和无尽的沉默,而鸟笼内,只有一阵阵的叹息。

在王利发的心中总是荡漾着一泓同情的湖水。他可怜那些沦落的人们,却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奉上一杯清茶。炙热的茶水里,翻滚的是掌柜的悲悯。

“将,你完了”!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中,人人如棋,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下的使命,却又不得不如同傀儡般受制于人,尖锐的矛盾造就了均可逆转的悲剧,一枚又一枚的棋子被粉碎。棋盘上,只留下一片残局。


/

02

读《茶馆》有感

张慕贤

在读完《茶馆》的剧本后,我又将电影看了一遍。当脑内所想象的东西真实的展现在荧幕上时,当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被更加清晰明白地展露在我的面前时,我似乎对老舍笔下的那个不看历史大事件、不看皇帝怎么变、只追着茶馆里的小人物走的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或许这才是这部话剧带给我,一个文科生,更直接的意义。

我知道维新派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但我并不知道那个时候农民已到了要卖孩子才能勉强过活的地步;我知道军混战战火纷,但我并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军人却是活脱脱的“强盗”;我知道解放战争顺利推进,但我并不知道在那个时候社会已混乱到可以将一个一生要面子的人逼上梁间。

那半个世纪里社会到底怎么了?在这部剧里,老舍先生没有用大笔墨来描写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是仅在每幕的开头一笔带过,用一方小小茶馆,把同时期社会的善与恶展现在我们面前。

每当我了解到一个历史事件时,我总觉得,我知道了很多,但仔细去想时,又觉得里面的很多细节都无从考究。

历史书不可能把每个朝代、每个事件后形形色色的人们写出来。它们只是把大事件摆在我们面前,而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只关注这些大事件。但这样也会为我们了解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场变革产生许多的障碍。

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的,是每一次时代风浪背后的人们。他们的快乐、愤慨、纠结、压抑等,加之于大的历史背景上,才能更完整地展现一个时代的面貌。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若只是看“面上”的东西,而不进一步地去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着的人文关怀,那么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也许会大打折扣。

老舍先生的“小茶馆大社会”或许并为我带来什么更加实质性的改变,但作为一名文科生,他的思路为我学习历史提供了更深的借鉴。


/

03

《茶馆》读后感

唐昕宇

我的眼前浮现一座名为“裕泰”的茶馆,它明明身处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街上,在我眼中,却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最终寸寸分解,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三段不同的时期,三个“不同”的茶馆,我将推开历史尘封已久的门,探寻深藏在茶香中的往事。

一眼望去,满座茶客,不时有热水注入与锅碗碰撞的声音,那是清末,是“裕泰”还存着些昔日繁华的时期,但繁华的背后呢?我看见唐铁嘴吸食大烟而财尽的悲叹,听见常四爷被押走时的声响,看见康顺子在庞太监与刘麻子到来时绝望的神情,那是旧中国,那不是现代,那是一个表面平静实则满是吃人本质的时代。王掌柜不断游走于各色人物之间,一间小小的茶馆,是清末大厦将倾的缩影。

随着“莫谈国事”纸条的越发壮大,画面猛然转向民国时代,王掌柜的改良又开始了。但正如李三之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我们从茶馆被官兵顺钱顺桌布,来的客人竟只有寥寥几位已可以看出颓势。沦落到买花生米为生的常四爷,以及在最后一幕登场的秦二爷,什么钱财也没有,只剩下一支签字用的钢笔。在清政府与列强的重压之下,普通民众的钱没有了、权没有了,紧跟着的便是命了。这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后怕,王利发让家人们避避,但也终究逃不出社会的黑暗。

或许明白为什么那个年代,有人不畏生死也要站出来向着旧社会发出怒吼,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救国,更是因为这个旧社会一日不改变,他们就无法再活一日。耳边响起王掌柜凄惨的自语“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我读懂了《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面对有人说着“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救!”的哭嚎,明白了旧社会对人们深重的迫害,那是无数血泪堆积出来的苦痛历史。长河本清,被血染红,红至新中国,红至现代人。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着这么一段难以启齿、饱含伤痛与泪水的历史。然而,不同于其他国家拼命否认甚至排斥他们认为是屈辱的历史,我们在话剧中大方地承认、揭露了旧社会中国的吃人本质、中国曾在列强手下残喘着偷生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愿意去面对,才更加滋生出去革新的勇气。当下的中国,不会“越改越凉”,而是越改越好,我们将开拓新的河道,引来清澈的溪流,引来新时代的美好。

老的裕泰在时光中化为尘埃,新的中国应在灰烬中重燃烈火。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云端之上》读后感范文
  • 下一篇:《百年孤独》名著读后感心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