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精选

2022-05-25 07:46:17  本文已影响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精选

写在前面的话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这一期分享《悲惨世界》的读后感,本书故事背景,是在无情的资本主义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只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走上了悲惨人生。好心的教主收留了他,同时也感化了他,让他犹获新生,也学会了用善良去保护更多的人。

同学们在阅读这本书时,是不是产生了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同学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和理解这本书。在写读后感时,也有更多的感悟。
     悲惨的世界,却因为一群始终相信期望的人发生了改变,一昧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开创更完美的未来,才是正确的出路,脚踏荆棘,我们无所畏惧,未来我们昂首前进。“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一起走进同学们优美的文章,走进那个时代.......

悲惨降临的束缚

挣脱命运的对白

作者:刘*鑫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悲惨世界》

对于我们来说,一块面包可能只是早餐里的一部分,也可能只是放学路上突然嘴馋在便利店里买的小零食。而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个为了养活七个孩子的人,偷了一块面包,被监狱关了十九年。

为了让姐姐的七个孩子不至于饿死,冉阿让打碎了一块玻璃,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19年刑期。出狱后,一个好心的教主米里哀在别人都不愿意收留他的时候给了他一顿晚餐,让他睡了个好觉。冉阿让却偷走他的银烛台,再次被抓。教主却告诉别人,烛台是他给冉阿让的,并把烛台送给了冉阿让。“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当主教把烛台递到冉阿让手里的同时,也把善良的火苗种到了他的心里。教主用他的悲悯和善良救赎了一个坠入深渊的灵魂。

之后,雨果突然笔锋一转,写了四个青年和他们的情人出去玩的故事。最后,四个青年竟丢下他们的情人,远走高飞了。而其中的一个女子,芳汀,已经有了孩子,并且离开那青年后,生活困难,只能回老家找工作。在路上,她把她的孩子,珂赛特,寄托给德纳第一家,自己去了故乡打工。但是德纳第一家要求芳汀给的钱越来越多,芳汀的生活也越来越苦,最后为了珂赛特卖掉了自己美丽的金发和牙齿,还欠了一身的债。青春不再,被践踏进淤泥的芳汀却还是坚强的挣扎着,只为了守护自己黑暗人生中唯一的牵挂。而为了珂赛特而憔悴不堪的芳汀,不知道德纳第一家并没有像她想象的一样善待珂赛特,反而不给她饭吃,不给她衣服穿,还受他们的打骂,把她当仆人一样使唤。接着,因为偶然,芳汀被市长先生马兰德救助,住进了疗养室。市长承诺要把她的孩子接回来。但是这时警察沙威告诉他有一个好吃懒做的懒汉商马第被捕,他的真身是苦役犯冉阿让,因为他偷了一个苹果,所以他极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知道后,本是冉阿让的马兰德先生再次陷入痛苦之中,就像多年前他接过米里哀教主的烛台之时所思考的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和对善良的思考。“我怎么能让那个人去做苦役犯呢?他自问:“我怎么能让那个人去做苦役犯呢?”“做一个有天良的人!”他自答:“做一个有天良的人!”就像米里哀教主所说的一样,他现在已经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他是在善的那一方面了。他要向当年米里哀教主救赎他一样,救赎千千万万的人,和这个被误解的穷苦人。

冉阿让被抓走,而芳汀死去了。这个可怜的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她心心念念的女儿。冉阿让逃走,找到德纳第,带走了珂赛特。但还是也只是因为他是苦役犯,他们处处躲藏,最后冉阿让曾经帮助过的割风爷爷帮助他们住在了修院里。之后,年轻人马吕斯和法国大革命一起出场。马吕斯和珂赛特相爱,冉阿让发觉后,尽管万分不想让女儿离开,却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战争,背着受重伤的马吕斯穿过下水道,救了女儿的心上人。最后两个年轻人幸福的在一起了,冉阿让却默默退出了他们的幸福。他不希望自己过往的黑暗笼罩到这两个幸福的人身上。

冉阿让用自己半辈子的苦难,换来了珂赛特的幸福。曾经那个头发凌乱不堪,脸上满是灰尘的小女孩现在变成了身穿素雅白衣,衣装整洁干净的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冉阿让终于也活成了米里哀教主的样子,寄予别人光明,带给别人希望。“我替上帝救赎你的灵魂。”米里哀教主说。冉阿让没有回答。米里哀教主救赎了他的灵魂,他顺着米里哀教主的路一直走了下去,救赎别人,救赎自己。最后,冉阿让救赎了珂赛特的灵魂,也把自己的灵魂,从悲惨、苦难、罪恶中解救了出来。

苦难里,更能让人看到的是善良;悲惨里,更能让人看到的是美好。《悲惨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更让我们看到了在黑暗中挣扎着向光明奔去的人们。故事是悲惨的,但善良和温暖永不会缺席。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世间悲惨无数,中间必有火苗长存。最黑的夜也会结束,太阳终将升起。”也就像那一句名句所说的:“苦难并不会将一个人完全摧毁,但恩典与救赎却能让一个人重新变成新的圣徒。那仰望光明的头颅,其实从不曾低下。而那圣洁的心灵史诗,将永远被世人吟诵和歌唱。”

这就是悲惨世界,一个个憔悴的人在绝望的海洋里痛苦的扑腾,但只要海平面上还有光,只要心中还有光,他们就不会自甘堕落的沉入海底。悲惨世界里,就算再肮脏的地方,也会有沉静的心灵指引我们前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变的冷酷无情,而是宽容与救赎,指引他人一同前往美好的圣地。

黑暗中的光明

作者:李*铭


“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

它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

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

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

当时,法国的社会是黑暗的。冉阿让仅仅为了一个面包救活自己的家庭,被关押了十九年。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冷漠,而自己也堕入黑暗。然而,却有一束无比明亮的光照向了他。是米利哀主教的银烛台,冉阿让偷了它以后。米利哀主教却说是自己送给他的。这个烛台拯救了他,让他不用再被关押。他感到了人间仍然有温暖,有关爱。他接下了这束光,重新看待生活。

冉阿让改名换姓,重新做人,在城里发了财以后,救助当地的贫困人,他不忘米利哀主教的教诲。他积善行德,帮助了当地的人们走出了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匮乏,也让无数的光,照进了人们黑暗的生活。

尽管身份暴露,他仍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冉阿让生来没有感受过爱,他不希望在黑暗的社会中有孩子无助的哭声,他把自己的爱全放在了珂赛特身上。在生活中,他们逃避警察的追捕,只为拯救更多的穷人。而沙威这个可悲的警察,保护着权贵可耻的权利,履行着当时严酷黑暗的法律。他陷入了黑暗,原本冉阿让可以杀了他。不曾想,他竟然放过了自己,冉阿让伟大的爱和那无比明亮的光让他呆住了,他懂得了人间的善,但认为这种善与自己的职责不符,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这个可悲的警察选择了在漩涡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再黑暗的社会,再严酷的法律都禁锢不了伟大的、无私的爱。

冉阿让救死扶伤,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这让我想起了诗人陶渊明,他当上了官,帮助了百姓,却弃官而去,归隐田园,不在乎名利。冉阿让救下了马吕斯,却始终不提及,将珂赛特安置好以后,他选择了隐退,告诉马吕斯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自己不想用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晚年,冉阿让交出了所有的资产,他的精神已经超然于世,已经不在乎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饱满。的确,冉阿让的生命即将结束,他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救死扶伤或是救助别人,他把手上的那一个烛台,那一束明亮的光交给了珂赛特和马吕斯,让他们俩传承。

昼去夜来,阳光会消失,世界会进入黑夜,但是太阳永远不会消逝,冉阿让博爱的精神和伟大的品质将会永远传承,照亮黑暗。

善良的力量

作者:周*辰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巨作。本书将善良能带来的力量生动地诠释。其中最吸引我的情节是米里埃主教救赎让﹒瓦让灵魂的那一卷。

“你答应过我,您要用这钱使自己变成一个诚实的人,可不要忘了啊,千万不要忘了啊!”“让﹒瓦让,我的兄弟,从今以后,你不再属于恶,而是属于善了。我是在赎您的灵魂,我把你从阴暗而堕落的思想里赎回来,交还给上帝。”这是主教在发现让﹒瓦让被宪兵队抓回来的原话。这几句话,将一个在土伦苦役牢中因偷一块面包而下狱十九年的、对社会充满仇恨的人转变为一个用余生行善、忘我的大善人。

我想:这是善良的力量。在这样一个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苦役犯心中,只有真正的慈悲才能埋下救赎的种子吧!米里埃主教才是《悲惨世界》中最重要的人,他那近乎上帝的仁慈将一个深陷“地狱”的人活活拉了回来。这是本书在我心中最震撼的内容之一。

“‘你自由了。’雅韦尔是不易惊讶的人。可是,不管他多么善于克制,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张口结舌,呆若泥塑。‘走吧。’让﹒瓦让说”。这是让﹒瓦让释放雅韦尔的原文。让﹒瓦让是多么高尚啊,他本可以杀死对他穷追不舍的这名警察后隐姓埋名,世间从此没人会记得让﹒瓦让。但他却以一种高尚的慈悲释放雅韦尔。他并没以怨报怨,而是像主教赦免他一样以德报怨,将那个“魔鬼的皇帝”释放,我想他在释放雅韦尔时,便已经真正用行动遵守了对米里埃主教的诺言。

让﹒瓦让在我心中是一位可敬的人,有多少人在服役十九年苦役后,人生境地得以发生转变呢?他的弃恶从善,有部分得益于主教,另一部分得益于他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他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能在主教的劝导后以鄙夷的目光凝视着那个从前的自己,世间真正能清晰认识自己的人有多少呢?这是一个处于不幸境地的人的幸运,这份幸运使让﹒瓦让的前途变得一片光明。

《悲惨世界》讲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善良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善良是万万不能的。米里埃主教用仁慈将无数可怜的人救济,用善良将一个几乎泯灭人性的苦役犯救赎。这不是善良的力量吗?让﹒瓦让放弃市长职位,只为不忍让一个无辜的老头冒名顶替代他受刑;用善良感化了一位铁石心肠的警察,这不是善良的力量吗?夜空中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也许站着一个大天使,展开双翼,在等候这些善良的“灵魂”。主教的仙逝,让﹒瓦让的善终皆是善良带给他们的福气。

《悲惨世界》的善良使那个丧失太多公平的悲惨时代少些悲惨。在雨果心中没有仁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悲惨世界!

悲惨中的爱与善

作者:梅*然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在姐姐那看到《悲惨世界》这本书,厚厚的三本,出于对书名的好奇,对姐姐的崇拜,我也让妈妈买了一套,利用暑假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但用妈妈的话说,我是“囫囵吞枣“。带着之前曹老师布置的几部经典作品的思考和训练,今天,我再次翻开这部经典作品,我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冉·阿让这些普通人的悲惨的遭遇而伤心,为压迫冉·阿让这些普通人的那个社会而气愤,更被冉·阿让和主教这样人的善与爱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

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震撼人心。他从一个普通的人,因为要养育姐姐的孩子,担心孩子们挨饿,偷了一块面包,被投入监狱,经过四次逃跑失败,在监狱里呆了十九年,出狱后,由于那个社会的黑暗,他无法找到工作,在最落魄、灰心气馁地时候,遇到了米利埃主教。主教用善良、正直、同情心感化了准备做偷盗行为的冉·阿让,他决定其恶从善。读到这里,我在想,冉·阿让无法选择他处的环境,更无法改变他的遭遇,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或者继续做不良的事情,甚至堕落,《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我认为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自己的想法更重要,“止于至善“不能丢,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再遇到一个好人来帮助你,可能会让你更坚强,主教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他的善和包容,让冉·阿让想做一个好人,也唤起了他内心的那个消失了很久的善与爱。

后来,冉·阿让改了名字,努力工作,成为一名商人,有了很多钱,他救助了很多人,最后成为市长。这些我认为都是他内心的爱与善,也是他把主教对他的爱与善传递下去,让那些与他有个同样遭遇的贫苦人,也能够获得帮助,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最让我感动的是,冉·阿让对苦女芳汀以及她女儿的帮助。芳汀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她受骗生下女儿,把女儿寄养贪婪泰纳迪埃夫妇家,他们收留小柯赛特,就是为了骗钱,可怜的芳汀为了抚养女儿受尽了苦难。冉·阿让知道芳汀的真情和悲惨遭遇后,决定要照顾她们母女,并一直信守承诺,把芳汀的女儿养大成人。

眼看着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以悲惨的命运又一次降临冉·阿让身上,柯赛特结婚的时候,冉·阿让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柯赛特和她的丈夫,他们大为震惊,嫌弃地离开了他。多年来冉·阿让的付出,最终连他的“女儿”也误解他和离开他,伤心的冉·阿让只能孤身一人。等到误会解除,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的时候,冉·阿让已经生命垂危,最后在柯赛特怀里死去。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很热,一个为别人付出一生的冉·阿让,就这样离开了。但我相信他这一生从主教那汲取的爱与善,到他的一生给与别人的爱与善,最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赞美,他的这种爱与善,与当时悲惨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悲惨中的爱与善,更会熠熠生辉。

我的身边有很多给予我爱与善的人,无论我遇到低谷或者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收获属于我的成功。我也会用我心中的爱与善,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这个世界会更美好,更幸福。

黑暗中的光明

作者:谢珺

《悲惨世界》是一卷辉煌的画卷。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在当时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却总有一些让人感慨不已、无比感动的人和事。

主人公冉阿让就好似这黑暗世界的一束光,他出身贫寒,原本是个诚实的工人,为了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冒险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抓;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读到这里,我不仅为冉阿让的未来担忧。十九年!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啊,他出狱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啊?这极不合理的制度背后则是当时底层社会穷人的无奈与生活的辛酸。果然出狱之后,冉阿让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嫌弃,他对生活重新开始的期待被人们对苦役犯的歧视完全淹没,没有人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幸好他遇到了善良的米里哀神父,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冉阿让被主教感化,从此济穷救苦,像主教一样用善意帮助了许多人。他和主教,都是一束光,温暖他人、照亮他人。

然而那黑暗的世界容不得这束光,他费尽心思拉扯大的女儿也误解他,最终他一个人孤苦的走向死亡。我不仅为主人公打抱不平,他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人性最美丽的一面,用善良的方式报答主教对他的感化,他得到了什么?客观上他几乎一无所有了,但我又隐隐感觉到,他很充实。是的,那些年他付出的善良化作一种精神上的物质充实了他。

悲剧,如果没有冉阿让,多少灵魂得不到救赎?有多少生命将会消逝?有多少悲剧将会重演?这不仅是冉阿让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法国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剧,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贫困穷苦而自甘堕落的芳汀;因被寄养而童年受苦的珂赛特;因捡子弹而丧尸街头的巴黎流浪儿弗洛什。他们都是社会底层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但这也让我意识到,无论环境如何,要善良,要勇敢,要转变,要感恩。夜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着一个纯洁的天使展开了双翅,等待着一个伟大的灵魂。

一个穷人的救赎

作者:许*圆

翻开《悲惨世界》,书中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和他的自我救赎,他的经历,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

冉阿让因为偷了一个面包而逃跑,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罚。出狱后的他受万人唾弃,一再被冷眼相待的他再去偷窃,依旧摆脱不了被抓的命运。当他以为自己的一生要在监狱度过时,善良且毫无偏见的教主为他开脱,免了他的牢狱之苦。教主的宽厚感化了他,使他再次找回了心中的爱和善良,改名换姓重新站了起来。他当上了市长之后,进行慈善活动,帮助那些穷苦的人。他为了一个替他顶罪的陌生老人,冒着再一次入狱的危险,承认了自己就是冉阿让。地位、富贵在他说出那一句话的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陌生人,但他不后悔,因为他没有忘记良知,没有让一个无辜的人被自己所连累,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做到啊。

而书中另一个人芳汀为了抚养女儿珂赛特而沦为娼妓,献出了自己的肉体,最后死在苦难的生活里。临死前,他拜托冉阿让养育女儿珂赛特,冉阿让答应了。长大后的珂赛特与马里尤斯成婚,冉阿让也将自己的身世全盘托出,谁知马里尤斯对他冷眼相看,连自己辛苦养大的孤女也误解他,最终离开。伤心的冉阿让抑郁成疾,终日与孤寂为伴,最终与世长辞。冉阿让的后半生都在宽恕他人,可是谁又能来宽恕他呢?

现在想想,为何他给予了社会这么多正气但还是得不到社会的肯定、他人的赞扬,迎来的却是社会的背叛和孩子的误解呢?因为在那个年代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屈指可数,就算冉阿让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成效。他的呐喊声早已被世间的纷扰和不正之风所掩盖,最终只能被历史的废墟所掩埋。而且那个年代的社会,让无辜少年成了苦役犯,让秀丽少女成了贪婪的牺牲品,仅仅一人的力量是渺小到微不可计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说众生皆苦,因受苦而变得不善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可生活中的那些光,从来都是那些哪怕受苦却依旧不忘善良的人发出的。冉阿让历经十九年牢狱和歧视,最后都选择了宽恕,用仁慈的心去帮助他人,而这个世界是多么狭隘,连宽恕的机会都没有,一出手即是无底深渊,想来是多么讽刺。

如果世界上能多一点像冉阿让这样的人,也许世界就不会如此悲惨。像他这样悲惨的人都能放下痛苦爱世界,何况还是比他幸福的你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也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黑暗中的善良

作者:陈*霖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部小说,他从侧面揭露了当时社会底层劳苦大众悲惨的黑暗生活,他将近半个世纪残酷的社会实况一一展现出来。

这幅漫长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让人痛心。在书中,小说主人公冉阿让因为要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而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了5年牢狱,倔强的他不甘心被捕而越狱,但又因多次越狱改判为19年,多么黑暗的社会,仅仅是为了不让孩子挨饿偷了面包就要被判重刑,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正一点点磨灭了他想重新做人的希望,就在他感到灰心气馁的时候,他遇到了米利埃主教,他是个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的人,我觉得米利埃主教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成了冉阿让的救赎,冉阿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已偷了米利埃主教的银器,而善良的米利埃主教对警察说银器不是冉阿让偷的,是自己送给他的,而且连银烛台也一同赠送给了他,冉阿让因此免于被捕。主教的话语如启明星般照亮了冉阿让前行的道路,是主教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快熄灭的希望之火,冉安让被主教的宽厚与爱心所感化,决定去恶从善,开始新的生活。

书中有一个片段,是一个叫尚马蒂厄的老头被当成冉阿让正在接受审判,冉阿让陷入矛盾之中。如果承认自己的身份则无法照顾芳汀母女,如若不承认则一个无辜的人会被自己连累,良知最终战胜了一切,冉阿让毅然走上法庭道出自己的身份。我被冉阿让的行为深深感动,他宁愿让自己再回到那个阴暗破败的监狱,也不让一个无辜的人被自己连累,多么善良!我想正是因为米利埃主教的善良感动了冉阿让,才能让一条生命重见光明,可见传递善良是多么有意义的行为!

世界上,虽然有很多黑暗,但更多的还是光明,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便会有很多人自发地捐款捐助,社会需要像米利埃主教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了,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真,善,美

作者:王*可

一个悲惨的世界,一些麻木的人,一点被唤醒的灵魂。 

            

——题记

一个屡教不改的人,真的没救了吗?

或许有救——前提是他可以遇到一个拥有至纯灵魂的人;或许没救——毕竟世界上更多的人不能深入地理解他人。

冉阿让或许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他遇到了米里哀先生,而他改变了他的一生。米里哀大概是当时少有的最纯真最朴实的人了。他很“傻”,傻到可以肆无忌惮地相信别人。“房门大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他的慈悲,对所有受苦受难的人都是那么和善、自然,就像一块洁白到没有瑕疵的美玉来到满是污垢的人间,有些格格不入,却很受欢迎。他与其他主教不同,不是打着耶稣的名号追求名利,而是真真正正虔诚的基督信徒。

说到米里哀,就不得不提一下他与G代表的辩论。这里,就体现出了好人的区别: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是为百姓着想,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米里哀先生更倾向于在精神上让人们得到解脱,而G则是要直面现实,自强而生。G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我是说,人类也有个暴君,就是蒙昧。我投票结束了这个暴君的统治。这个暴君产生的王权是伪权威,而科学才是真权威。”真,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世界,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冉阿让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米里哀收留了他,可他却偷走了米里哀的银器。他不是天生就好掠夺,而是在经历了十九年的苦役生活过后,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他畏惧、愤怒、厌倦,对人的美好情感几乎丧失。这个时候,过度的酷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三番五次地越狱,一看到机会就不顾后果地逃离。他在苦役场里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人性的美好,而且还“总是千篇一律的故事”。再刑满释放时,就抱着一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态。

再回过头去看他入狱的原因,是因为偷了一条面包给十分饥饿的孩子。其实,真正因为饥饿而饿死的不多,但因为饥饿而毁了一生的不在少数。这种急切暴躁,来源于小时候的劳苦。他勤劳,却缺衣少食,与芳汀一天干十七个钟头只挣九苏是一样的,是社会对劳动人民的不公平。这种情况下,再温和的人也会被逼疯的。社会造成了这样一种人,然后这种人再去影响其他人,恶性循环,致使社会黑暗。

可是米里哀净化了他。以德报怨,唤醒了他灵魂深处最真诚的善良。

我很喜欢雨果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掉进大海!”把冉阿让精神上的颓靡比作掉进大海,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迷失、空寂、挣扎”的感受。更真实的是那艘航行的船没有停下——因为“有什么要紧的”!被遗弃、被忘记、被唾骂,大海与天空要埋葬他,这是最美也是最贴切的比喻了。

在他改名换姓后,造福一方百姓,人们说他坏话,直到最后,所有坏话都没有变成真的,人们才相信他的好。他不断做善事,以求偿还自己的罪孽。这已经是最深的忏悔了。虽说如此,可当他去自首后,人们对这个曾经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的好市长又失去了爱戴,与罪犯并无差别,翻脸比翻书还快。功不抵过,过能盖功,大概是最悲哀的事情了吧。但他挺身而出为无辜的人洗去罪恶,那种姿态是最美的。

现在来说芳汀。爱美、有点虚荣又单纯、真挚。这是她在没有怀上珂赛特的时候。在被情夫抛弃后,她忍辱负重,深爱着孩子却又不得不忍心将她留在德纳第家,让这对好吃懒做、像吸血鬼一样一点点蚕食芳汀幸福的夫妇照看她的珂赛特。芳汀被工厂辞退,不是因为她干得不够出色,而是因为身世问题。这是多么可悲啊!仅仅是因为犯了一点错,就把小姑娘逼得无路可走。最后不得不卖身维持生计。这阴暗社会的人们!

这些悲惨世界里悲惨的人们,无不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带给读者心灵深处最大的震撼。一个悲惨的世界,一些麻木的人,一点被唤醒的灵魂。那点带着真、善、美的灵魂,是悲惨世界中最可贵的温暖。

善良永远不会

在人性中缺席

作者:孙*尔

“黑夜沉沉,没有一点星光,肯定有一个展开双翼的大天使,站在黑暗中等待这颗灵魂......”

合上法国作家雨果的这本世界经典名著《悲惨世界》,心中的感受难以言表......

这本书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曲折而又坎坷,人生低谷期的他,曾是一个囚犯,后来变成善良,且受人爱戴的市长。然而,这却还不是尾声,此后的经历,更是一个辛酸且耐人寻味的过程。这部闻名世界的著作,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以及种种,用细腻生动的笔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主人公冉阿让说起,故事背景大概是这样的:因为家贫,他童年时没能上过学。成年之后,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园艺师,帮着他的姐姐抚养着七个可怜的孩子,过着贫困的生活。在一年冬天,冉阿让因为找不到工作,导致家中饥寒交迫。为了不让姐姐的孩子饿死,走投无路之下,冉阿让便砸了面包店的玻璃,偷走了一块面包,导致被判了五年的苦役。服刑期间,冉阿让在监狱中备受到非人般的欺凌,终于,不堪忍受牢狱之苦的他,常试过四次逃跑,却一次都没有成功,反而刑期被加到了19年。人生才有几个19年啊!这颗原本鲜活的心,在监狱残酷的世界中,逐渐没有了生机,甚至仇视社会。

“你自由了!”冉阿让终于等到了出狱。狱警的这句话,本应让冉阿让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狱警接着说:“这张黄纸通行证,代表了你曾经的经历。你即使被释放了,却也因此背负罪名,在出狱之后,也没有地方愿意收留你这个有着苦刑犯身份的人”。这对冉阿让来说,等于希望还没燃起,就已经被无情的浇灭。内心绝望的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这个社会。

然而,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卞福汝主教的出现,让冉阿让彻底改变了......

善良的主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先是让这个曾经有过罪过的陌生人,在家中留宿。故事到了这里,以我的认识,冉阿让一定对主教感激不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偷走了他家的银器。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一个穷困潦倒的人,背着一袋子银餐具,还手持黄色通行证,结果自然是面临再次被抓。果不其然,他离开主教家没多久,就被抓了。当再一次面对主教时,主教却告诉警察,是送他的,还吩咐马格洛太太把银烛台也一并送给冉阿让,并招呼警察将他放了。之后,主教那几句深入人心的话,正是改变冉阿让人生看法的金玉良言:“冉阿让,我的兄弟,您不再属于恶的一方,而属于善的一方了。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念头和沉沦的思想中赎出来,交给了上帝。”

读到这里,卞福汝主教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深处困境的冉阿让,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被主教的这一行为所震撼吧!就这样,主教真得感化了冉阿让,使冉阿让开始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冉阿让在主教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后来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市长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深受人们爱戴。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最后还是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囚犯。尽管如此,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救助了孤儿珂赛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隐姓埋名,又开始了新生活。

故事讲到这里,感觉想松口气了。但后来的事情,让我的情绪又一次陷入愤怒之中。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人心的黑暗,社会的虚伪,也让我为冉阿让这类平凡而普通的人,为反抗社会的不公,做出的伟大贡献而叹息。但这部恢宏庞大、细腻入微的巨著经典之作,却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向我们揭露当时社会种种黑暗的真实存在。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人性本善的一面。冉阿让因为责任和善良入狱,遭遇让他变成一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但是他却被教主的博爱和点滴感化着,让冉阿让弃恶投善。他对与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正是人性的魅力。虽然,这个社会的丑陋与压迫,使冉阿让再度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但这时的他,早已超脱的如卞福汝主教那样,懂得爱和宽恕!从他放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的举动,就证明了一切。他温和有爱,早已从那个残暴的苦役犯超脱成纯净善良的天使内心,这是善良被传递后的魔力,是人间炼狱也能被感化的正能量。

整部小说揭露了这种社会压迫,把人间变成了地狱,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恶,并且时时为之感动。宽厚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人,只会永远遭到人类的唾弃。

在生活中也有着类似正反两向的人和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心为学生的张桂梅老师,了不起的钟南山爷爷,等等可歌可泣的人。他们的善良,正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都是如卞福汝主教那般,传递光明的使者。这也让我想起不久前,一名高考生,谎报高考成绩,想侥幸混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最终被事实拆穿,人品扫地,得不偿失。这种想不劳而获,试图用卑劣的行为实施欺骗,熟不知,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压迫,没有了伪装,大家都像主教一样,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感化身边的人,让整个世界都充满爱,那将是最美好的未来 。

我相信:善良永远不会在人性中缺席。


后  记

同学们,作品读到这里,暂先告一段落。

相信大家的内心,又随着9篇文章经历了一次跌宕起伏,《悲惨世界》里塑造的每个人物,都耐人寻味。在同学们的笔下,我们又一次感同身受,形成共鸣。你一定和我一样,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以冉阿让为代表的劳苦大众,是不幸的。但主教的善良和宽广的心胸,拯救了他们,在爱的传递中,人人都成了受益者,冉阿让的结局更是一种超脱。

说到这里,不得不庆幸,生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是幸运的。未来,随着我们的成长,手捧《悲惨世界》的感受又会是另一种滋味,对人生的领悟也会越来越深刻。

我们要始终铭记的经典:“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以善良为伍,做快乐的青春好少年吧!

——  孙博尔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南京传》读后感范文精选
  • 下一篇:《南京传》读后感合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