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半月有余,我沉浸在北平车夫的“牛马”世界,当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祥子最终变成了“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个结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来自农村的祥子拼命地赚钱,经过了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多久,军阀混战中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敲诈去了祥子仅有的积蓄;主人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一份比较安定的工作。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做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即便万般不愿意,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又不得不卖掉车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所有企求与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魔盘碾得粉碎。
初期的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愿意听高妈的话,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做小买卖,都说明他认为“买了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借此往上爬。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后,最关心的则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作品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与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与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要强的人最终也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了当时的社会是如何的不合理,何等的黑暗。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与批判精神,深深烙在了读者的心坎上。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祥子的故事忽地让我想起那些外卖小哥、快递员、工地工人,他们是否也像祥子一样,被困在某种看似可以改变命运实则加固阶层固化的循环中?
合上《骆驼祥子》,我仿佛看到无数个祥子在现代社会的街头巷尾奔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更要看所处的历史进程。祥子的“车夫人生”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而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不让“祥子”们徒劳挣扎的世界。
【教师评语】
这篇读后感展现了作者对《骆驼祥子》深刻的理解与共情。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剖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既点明其个人奋斗的坚韧,又揭示了社会压迫的残酷,体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关怀。作者敏锐捕捉到老舍笔下“苦人的懒是努力落了空”的控诉,并将祥子的命运延伸至当代社会,思考外卖员、工人等群体的生存困境,显示出超越年龄的社会洞察力。文中情感真挚,从沉重到反思的递进自然流畅,尤其是结尾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时代命题,提出“创造更公平世界”的思考,展现了可贵的责任意识。若能在分析时更具体地结合文本细节(如“三次买车”的象征意义),论述会更具说服力。总体而言,这是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读后感。
指导教师:徐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