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没事儿》读后感——本末因果,即为执念。
我始终觉得“马”是个大富大贵的姓氏,你看做生意的有位马姓大佬,用十几年的时间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的消费模式;做游戏的有位马姓大佬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游戏迷;还有一位做汽车的马姓老外,把他妈都送到中国定居了,看这架势早早晚晚他也得认祖归宗,哈哈,最后这句是玩笑话不当真。中国不缺大作家,但畅销书作家还得为“马首是瞻”,从几年前的《长安十二时辰》到今年大火的《长安的荔枝》都改编自同一位作家的热门畅销书,马伯庸这个名字逐渐被爱看书和不爱看书的人们所熟知。
马伯庸写书很有特点,他擅长从一些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古籍中找出一个切入点,然后用“显微镜”写法,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入主角和情节,把史书或者古典名著中轻飘飘的一句话,变成一部有血有肉、情节丰满的故事。《长安的荔枝》原著书籍的灵感来自那句脍炙人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而马伯庸今年的新书《桃花源没事儿》据说灵感来自《聊斋志异》。
无论是《太白金星有点烦》还是《食南之徒》,到刚读完的这本儿《桃花源没事儿》,马伯庸的书有种魔力,只要你能集中精力看进去,绝对让你“拿的起放不下”,阅读体验绝对杠杠的。我个人觉得他的文字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他擅长将那些最基本的人性和世俗的规则不显山不露水的写入抑或惊险刺激抑或荒诞不羁的故事情节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读出悟道之感。
当夜深人静,书终茶歇那一刻,总有那么一两句撩拨你的心弦,让你久久走不出作者用书为我们搭建的“幻境”。按照惯例,我们来找找这本书中藏了哪些惊喜…
1️⃣幻境幻化出了人心中最深的欲望,被困住心神的人只有用至恐之物猛戳一下才能脱离。(恐惧可以打撒沉迷)
2️⃣何为“三尸之欲”?
“三尸”乃人身之中三个神主,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体好淫欲,道家修炼之人需“斩三尸”,方能恬淡无欲,安神定志。
3️⃣送客出府,送十步就够了,再多一步就是撵人。
4️⃣我这点道行,不沾大因果,攒点小功德。
5️⃣所想所念乃本因,所言所行乃末果,洞悉本因便可控制末果。本因末果即为“执念”。
无论是人是妖,谁心理都有一股“执念”,你要是能拿捏住所有“执念”,那天下人皆可为你所用。(执念就是软肋)
6️⃣言语会骗人,书本也会骗人,但钱最诚实。看到钱的流动,才能看到本质。
(那些说不爱钱的人最后都挣的盆满钵满)
7️⃣真正高明的幻术,只一句虚无缥缈的话,就能让对方障目沉迷。(就像算命先生竖起的那一根手指,全看你怎么理解了。)
8️⃣幻术的关键是显化对方心中最渴求的东西。
9️⃣所谓“亢龙有悔过犹不及”,出自《易经》,意思是龙飞到太高的地方,会有悔恨。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别太过头,要懂得适可而止。(枪打出头鸟)
🔟与灵台有关的幻术神通讲究有问有答,非得受者答应一句放开了心神,控者才方可入主。(所以说“沉默”是保灵台清净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