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800字

2025-01-25 10:31:03  本文已影响人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

不了解赫胥黎,但是常听到下面这句话:文化快餐能让人像吸烟喝酒一样成瘾,民众一天不欣赏肥皂剧、不听大众广播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数不清的观众消极被动地沉浸在废话温水浴里。对他们不要求付出智力,也没有参与;他们只要坐着把眼睛睁开就行”。而这些只会造成一种“丧智状态”,以及道德上的低能。不但不能启发民智,反而形成一种统治。(《学坏》)

于是开始搜索他的相关文字和观点。

阿道司·赫胥黎,英国作家,赫胥黎家族成员,以《美丽新世界》等作品闻名,探讨社会道德、标准与理想。

试图以人文科学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从这部作品所描绘的未来图景里寻找深邃的生命伦理与人性探讨的痕迹,一米六的我也是尽力了。

《美丽新世界》以高度工业化和科技发达为背景,赫胥黎构建了一个人类生育与生活被精密调控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基因工程被运用到极致,人类被分为从“阿尔法”至“厄普西龙”的不同等级,各自扮演着预设的社会角色。这种看似高效有序的社会结构,实则是对生命多样性和人性自由的极致压抑,与我们传统倡导的尊重生命本质、维护人性尊严的理念背道而驰。

赫胥黎笔下的居民,虽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富足,却失去了情感和个性,成为盲目追求快乐的行尸走肉。药物“索玛”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工具,进一步加剧了人性的沦丧。这种对幸福的肤浅理解,与我们强调的生命深度体验、情感真实表达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常会认为,真正的幸福源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真诚体验,而非物质的堆砌和逃避式的满足。

赫胥黎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警示,更对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揭示出过度物质追求背后的个体消亡和人性缺失。科技进步应与人性维护相协调,科技发展应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而非成为压制人性的工具。(在《水滴的音乐》中的尖锐批判,给《娱乐至死》等书开了先河)

《美丽新世界》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份生命伦理的警示录。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坚守人性的底线,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的种种问题,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追寻真正的幸福之道。

赫胥黎曾放话希望1970年博德莱图书馆的馆员有勇气决定将馆藏“付之一炬”。而赫胥黎逝世的前两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席卷了他的家。他绝大多数的文件档案,连同劳伦斯的手稿、伍尔夫的书信、纪德的签名本以及他祖父的初版书一道化为灰烬,但文字消失了,思考却影响了一个中年大嫚儿。

怎么办?执事敬吧。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读《稻草人奇遇记》有感作文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