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读《论语》有感900字

2025-01-17 09:07:46  本文已影响人 

读《论语》有感

  上学的时候,学过《论语》里的部分内容,当老师之后反复教学生《论语》十二则,最近又听了樊登老师对《论语》的讲解,这几天又接触了张玮老师《写给孩子的论语课》,《论语》只有大约16000字,却发现直到现在有了一些生活阅历才开始体会到《论语》的博大精深,才发现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学习。最近对其中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了一些感悟和认识。

  在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能读得起书,普通平民没有机会读书,孔子率先提出“有教无类”,从这之后有些想读书的平民才有机会读书,但也只是部分平民能够读书,所以读书很难得,有机会读书的人一定会非常珍惜,读书当然就是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正展示那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爷爷只上到二年级,爸爸上完初中,妈妈没有上过学,能坚持读书对于家里前两辈的人来说,太难得了。那时候农村太穷了,兄弟姊妹又多,家里需要大一点的孩子看孩子,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帮父母干活,所有人都忙起来,由于各种原因,家里人也吃不饱。如果这个时期能有机会坚持上学的人,后来多数都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从农村走出去了。这时期的人自动学习,也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以学习为乐,刻苦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一时期学习也是快乐的。

  到我上学的时候,农村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九年义务教育每个适龄儿童都需要完成,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家长不让女孩上学或者学习不好五年级就不让上了。我们那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事情,虽然我们能解决温饱,但是不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在跟父母去地里干活,从春天到冬天有干不完的活,在我们的心里,一直的想法就是不能再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尽量去改变这种现状,所以能在教室里的我们太快乐了,又能学到知识又不用干活。如果学的好以后不用再种地了,所以学习也是快乐的,有方向的。坚持学习的群体无论走到哪个行业,还是想着学习,前进。

  在农村学校从教12年了,尤其是最近两年,学生有了太多的变化,学生普遍不想学习,学生们都觉得学校就是“监狱”,没有学习的动力。我也开始思考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不再是我们父辈那么穷,也不像我们学习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不学习只能回家种地,外出打工的也特别少。这时期学习机会来的简单,家里什么活也不需要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冬暖夏凉,同时还有手机和电视,学校生活反倒又苦又累还得写作业,他们怎么能以学习为快乐呢?这时候真正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太少。所以再学《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没有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我的学生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境界很难达到,努力学习让自己有饭吃他们又不用求,所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觉得学习都是为家长和老师,他们一秒也不想呆在学校,他们的内驱力在哪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感受该向哪里求?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900字
  • 下一篇:《小镇喧嚣》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