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追风筝的的人》读后感800字作文(优秀8篇)

2024-03-20 07:52:39  本文已影响人 

《追风筝的的人》读后感800字作文(优秀8篇)
 

篇一: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故事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玩伴,准确的来说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哈桑骨子里透出的是坚强、勇敢、忠诚,而阿米尔内心是懦弱与胆怯。终于一次契机将阿米尔内心的懦弱放大了。当哈桑被富家的少爷围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此时正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地注视这一切,直到泪流满面也不敢挺身而出。事后,哈桑选择面对这一切,面对阿米尔。阿米尔却选择遵从他内心的懦弱而不去面对哈桑,慢慢地这种软弱演变成了一种罪恶,阿米尔选择用栽赃的手段将哈桑赶出了家门。
每读到这里,我都会想,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一个阿米尔又或许自己便是阿米尔。由于自己的懦弱犯了错误而又因为懦弱不敢面对而去选择逃避,逃避一定会转化成对别人的伤害而犯下罪行。对于这种罪行,阿米尔的父亲将它称为“盗窃”。“世间只有一种罪行,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知道真相的权利。”阿米尔父亲的这句话贯穿全文,我想了很久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可能是所有懦弱都会导致对别人的伤害而产生一种罪行叫做“盗窃”。
阿米尔的父亲一直是严厉、勇敢,讨厌懦弱的人。但随着小说的一波高潮的到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的父亲喜欢哈桑像喜欢阿米尔一样,会为了哈桑的勇敢感到自豪,这一切都变得合理了。但他也犯了盗窃这种罪行,因为他的懦弱,剥夺了阿米尔与哈桑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知道真相的权利!”
同样哈桑的父亲阿里和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一样也犯了这种罪行。他知道所有的一切,但他没有选择站出来,而选择了掩埋阿米尔父亲犯下的罪行。
那么哈桑呢?他永远都是勇敢的吗?他可曾懦弱过?我想他有。当阿米尔与哈桑在山上,而阿米尔因为愧疚而想方设法地激怒哈桑,想让哈桑打骂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愧疚时,哈桑选择原谅,这看似是一种对主人的忠诚,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懦弱呢?一种懦弱的忠诚。或许哈桑早就知道那些事情的真相,但因为懦弱的忠诚,他没有勇气站出来,正是这种懦弱间接导致了阿米尔犯下了更大的罪行。
关于懦弱,仿佛是在阿富汗的街道上,风筝在高高的、温暖的天空上,风筝的下方是一群勇敢的追着风筝的人。仿佛是看见有着兔嘴的男孩哈桑大声地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仿佛看见另一个男孩蜷缩在角落最后泪流满面,落荒而逃的样子;又看见多年后的那个懦弱的男孩一步一步踏上了救赎的道路。
“世间只有一种罪行,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知道真相的权利。”
篇二: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阿富汗,一个阿米尔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关于爱,赎罪,愧疚的故事发生了,这是一段令人受益匪浅的故事,读过后仍觉得意味深长……
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在一次风筝比赛过后,一次悲惨的事件,促使两人各奔东西,成年后的阿米尔再度踏上久别多年的故乡,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的美好,早已被战争摧残的面目全非,他只希望为自己的好友——哈桑,尽最后一点心力。
在他们儿时时,风筝,不仅是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而是象征着胜利与荣誉,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在主人公阿米尔的眼里,这也曾一度能弥合父亲与自己的鸿沟,让自己成为父亲的骄傲,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懦弱,背叛了那个为他追风筝的人,那个一直忠于他的人,那个从小兔唇的人,那个说出的第一个字是他自己名字的人——哈桑,看他受到阿塞夫的迫害。
长大后,风筝,不仅象征着胜利与荣誉,而是这对好友的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很简单,但是很快乐,想要成为父亲的骄傲,但父亲不在了。他拥有了家庭——一个他爱,并且爱他的人,一对视自己为亲生孩子的岳父岳母。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哈桑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亲生兄弟,于是,他选择了赎罪,决定去弥补,弥补他对哈桑的所作所为。将他被留在孤儿院的孩子带回美国。
故事的最后,历尽艰辛,阿米尔第一次像个男子汉一样,在满目疮痍和塔利班残酷的统治现实中,找寻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阿米尔终于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亦是阿米尔对索拉博的承诺。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沉重。这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诺。就是这一句话,救赎了阿米尔,他将哈桑对自己的忠诚,转化为对索拉博的关心与爱护,将所有的愧疚,化作对索拉博的耐心。
在这个故事中,风筝,象征着人性中的真诚,勇敢,善良与互相关爱。他们追求的,是亲情与友情,是信任与宽恕。
追风筝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追寻一条自我救赎的路,心里藏着阴暗,有些人敢于面对,像索拉雅和拉辛汗;有些人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弥补,像阿米尔的父亲和哈桑的母亲;有些人在逃避后选择再次回归,像阿米尔。我想没有人是哈桑,因为不会有那样善良的人存活,所以我们的一生都是个追风筝的过程,希望在追到风筝的那一刻再倒下,然后仰望蓝天说一句:“这辈子我不再欠任何人的。”
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篇三: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题记
我不是一个关心时政的人,所以听说《追风筝的人》真实描述了阿富汗动荡的社会现实,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一次偶然间,我捧起了这本书,却再也无法放下。
这本书以19世纪的阿富汗与美国为背景,将人性的美与丑,生活与文学的所有重要主题都杂糅在一起,呈现出了一副令人震撼而又感触颇深的壮丽画面。
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而阿米尔心中从未把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觉得哈桑对他言听计从是应该的。一次风筝比赛后,哈桑在阿米尔的要求下去追一只风筝,结果被暴打了。懦弱的阿米尔看见了却不敢上前。由于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后随父亲逃到了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救赎的故事是从书本后半段开始的,原来懦弱、自私的阿米尔,见到故友拉辛后,得知哈桑是自己的私生弟弟后,毅然踏上了回故乡的道路,去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以此赎罪。
“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是懦夫。”文中拉辛这样告诉阿米尔。阿米尔最后战胜了心魔,敢于为了自己童年的背叛而赎罪,完成了一个懦弱的男孩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的蜕变。
少年时期,我们可能都有像阿米尔身上类似的人性弱点,僻如自私、懦弱、嫉妒……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一定会像哈桑一样,如此纯真善良,对主人忠心耿耿、重情义。这是天使,而我们不是,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有人性贯有的丑与恶。没有人是天生完美的,但人好坏就在于,当你犯了错,当你为此感到自责和痛苦,你是否会勇敢地面对,去进行自我救赎。犯错并不可怕,因为罪行导致善行才是救赎。
我也曾欺骗过父母,偷偷地玩游戏。之后,我也努力地在救赎,弥补自己的过错,但父母对我的信任还是降低了。这不是意味着救赎是无用的,而是说救赎会指引人向善。你犯过了错,再进行救赎,虽然不可能使事情恢复到原点,但救赎会将你从走偏的道路上拉回到正轨。我们的人生会犯下许许多多的错误,或令人后悔,或令人自责,因而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救赎中慢慢成长的。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一词就出自这部影片。主角安迪因误杀妻子和她出轨对象,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生克监狱。一开始安迪就没让自己沦陷于监狱生活,还为自己的信念而坚持写信、挖洞等。因为他对自己的救赎并非“越狱”而是一份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对自己清白的坚持,所以最后的决然越狱其实是对自己的最终救赎——“我本无罪,我需要自由”。同时他也对狱友进行了救赎,他给那些原本失去了生活信念的人们重新点燃了希望,教会他们认识生活。他也给监狱带来了一丝美好,建立了图书馆,最大胆的一次还用广播播放了音乐。这种救赎不是仅仅建立在个人层面上的,他还给他人带来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基督教中就有原罪一说,认为人类生而俱来都有罪的痕迹,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所以,犯过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赎罪心理,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彻底迷失自我。这也是“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篇四: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卡夫卡曾说:好书会像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
本书是围绕阿米尔与哈桑追风筝的故事而展开。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只觉得故事就是在讲两个孩童的玩闹。哈桑真诚的付出,而富家少爷阿米尔理所当然的接受,看似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第二次细读,我对他们的友情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看似牢固,其实脆弱的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阿米尔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种族、等级优越感,认为哈桑低人一等,无论他为自己付出多少也是应当的;而单纯的哈桑只是单纯的把阿米尔当成最好的朋友,为阿米尔付出时总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但当哈桑真的遇上麻烦,阿米尔只是远远的观望,他选择了漠视。事后又因为嫉妒哈桑的勇敢,而采取了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去伤害这个为他无私付出的人,最终因无法正视自身的懦弱、内心的谴责而选择了逃离。
以为远离了故土,远离了是非,良心就会好过;以为远离了哈桑,远离了友情,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那些你以为忘记了的、不在意的曾经,总会在夜深人静时顺着记忆的藤蔓攀爬而上,疯狂生长,仿佛那飞远的风筝线狠狠地揪着你的心。
长大后的阿米尔终究学会了勇敢地正视自己内心的不堪,学会了勇敢地面对过去,他决定用实际行动去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那个曾经视与他的友情如生命的哈桑已不在了,那个即使知他的背叛与逃离,却仍旧默默守护着他们曾经生活的家的哈桑已消失在战火中,那个曾经真诚的对他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已看不到他的回归和内疚……
当得知哈桑的孩子索拉伯饱受战火的困扰、非人的摧残,阿米尔义无反顾踏上了救赎的道路。那是救赎他人,亦是在救赎自己。当后来阿米尔再次割断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线时,他同样问了索拉伯哈桑当年问过他的一句话:要我帮你捡回那只风筝吗?索拉伯点点头,阿米尔像当年的哈桑一样奔跑着去捡那只风筝,心里默念着: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到这儿,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其实阿米尔追的何止是风筝呀,他追寻的是与哈桑之间曾经真挚的情感,是那颗正直、善良、勇敢、诚实的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犯下错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每个人都需要改正的机会和救赎的灵魂。
合上书本,我耳畔仿佛传来那句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遍遍。”彼时一句天真的玩笑,却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都是追着风筝的人。那一只风筝,带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象征飘向远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终其一生追逐它,追逐我们心灵的那只风筝。
篇五: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艘轻舟在和风的吹拂中漂行。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漂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这个我现在当成家园的城市。”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风筝在远远地舞着,我好似看到有人在追风筝。他们笑着,此刻的阿米尔的内心与风筝一般,飘忽不定。
小说讲述的是阿米尔赎罪的故事。少年时代的阿米尔是个阿富汗富家公子,他特别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但是他的父亲似乎更加在意那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仆人哈桑。孩子的嫉妒心折磨着少年阿米尔,父亲对他的态度使他心灵慢慢扭曲。
在一次风筝大赛后,哈桑为阿米尔追到风筝,阿米尔却无情地背叛了他情同手足的仆人甚至将他视为最好的朋友的哈桑,眼睁睁地看着他被阿塞夫强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哈桑为父亲阿里坚持回哈扎拉。
自此,无尽的自责与后悔伴随着阿米尔一年又一年。为躲避战争,阿米尔与父亲一同前往美国,可那份过去了的痛苦仍在,后来阿米尔接到了拉辛汗的电话决定赎罪,那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重回故乡,得知自己与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内心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他最终悲愤地收养了战火之后失去父亲哈桑的索拉博。时隔多年,再次追起了风筝。
当阿米尔知道了消息,回到了那个曾经待过的地方。经波折,找到了索拉博。阿米尔一开始向索拉博提出邀请一起去美国,索拉博很犹豫,但是后来还是答应了。后来因为签证的问题,阿米尔要索拉博暂时留孤儿院,索拉博并不想回去,于是选择割腕自杀及时送去医院。在医院里,阿米尔不断地尝试与索拉博沟通,可是索拉博并没有做出什么,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无关他事的表情。接着阿米尔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再一次追风筝的途中,阿米尔看到了索拉博的笑,终于他,索拉博,笑了。
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样的?真正的爱又是如何?阿米尔或许只是把哈桑当成可有可无的仆人,但哈桑的的确确将阿米尔视为最珍贵的存在。阿米尔曾经问过哈桑:“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是的,如果是我们,你会吗?当然不会。哈桑说:“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你是否会要求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哈桑是相信阿米尔的,他知道他是不会的吧,可那成了考验正直的试金石。
阿米尔也是个普通人。当他意识到父亲眼里哈桑比他这个儿子更重要的时候,他总想努力地表现自己,以求让父亲注意到他的存在。他甚至有意无意对那个忠诚地追随他的哈桑,怀恨在心。他在危急时刻会懦弱逃避,做事惊慌失措,失去亲人会悲痛,会过不去心里的坎,会抓住赎罪的机会……他的一生平凡而又独特,或许正是人性真实的体现。
我们都是风筝,随风摇曳;我们都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那么脆弱。
犯了错,错过了,就寻找救赎。
我觉得那个追风筝的阿米尔,他追的不仅是风筝,他追的是父亲的肯定和关爱,他追的是那个再次成为好人的机会。
篇六: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我第一次接触到是在七年级做语文摘抄的时候看到的,它是《追风筝的人》里面的一句话。就仅仅是这句话,就很吸引我,然后我就一直在找它。
大概在上个学期的体育课时间,我和几个同学就来到图书馆借书,本来想找散文来看看,结果不经意间发现了《追风筝的人》,它的书封面很美,但图书馆管理的老师说这里是给老师阅读的,学生阅读的在那边,我本来激动的心顿时就沉了下去。幸运的是,又是在某一节体育课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它,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的好。
看完这本书,我对友情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原本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在阿富汗有个节日叫风筝节,而这个节日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自然也少不了哈桑和阿米尔。但正是因为这个节日,让一切都有所改变了。哈桑和阿米尔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再没过多久仆人和哈桑以及他的家人就离开了。
长大后的阿米尔从他父亲的朋友拉辛汗那得知道哈桑竟然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很惊讶,怎么会呢?但后来我从书中阿米尔的心理中知道阿米尔的父亲一直都很喜欢哈桑,这份喜欢甚至超过了阿米尔,这也是阿米尔从小就一直有点讨厌哈桑的原因,尽管他们是好朋友。
然后当年的风筝节,是哈桑追到了风筝,但很不巧的是,哈桑他拿到风筝的时候,刚好就被阿米尔的死对头阿赛夫看到了。阿赛夫用了下流的手段来羞辱哈桑。其实阿米尔有找过哈桑,甚至还看到了这一幕,但他当下犹豫了,没有选择去站出来救哈桑。再到后来哈桑的出走,也是因为阿米尔。当然现在不一样了,他们都已经长大了。尘封的往事又突然被提起,阿辛汗告诉阿米尔说,“你要直面现实,事情并没有解决完。”
阿米尔最终收养了哈桑的儿子,也和阿赛夫做了一个了结,在我个人看来,也算是报了仇。虽然阿米尔在小时候没有勇敢的站出来,去保护哈桑,但现在也不晚,成人的他用另一种方式挽救了哈桑的儿子,这也弥补了小时候发生的遗憾。
我觉得阿米尔能战胜自己,能面对现在依旧不想再提起的事情,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换做是我,我可不一定能做出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逃避问题,但是逃避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去面对,学会去承担责任。
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它是这么说的“在阿富汗根本不缺孩子,但阿富汗的孩子很少有童年”。阿富汗在历史上是很乱的一个国家,战争连绵不断,百姓经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里的人们还带有种族歧视。相比之下,哈桑的处境也就还算好了。
在哈桑的心中,阿米尔既是他的主人,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不管发生了什么事。
生活中,人际交往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彼此相识并不等于彼此相知,而一个班里也不可能所有的同学都和你玩的来,而我们也没有上帝视角,我们也不知道谁对你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友谊的小船可能也没有像表面上那么和谐坚固,可能昨天跟你玩的好的朋友,第二天就和同学说你的坏话,我身边的好朋友就有过这种经历。所以,真的很羡慕阿米尔。他有一个至死不渝的好朋友哈桑。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阿米尔,但很少有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小哈桑对小阿米尔做出的承诺。所以说,每个朋友我们都应该要好好珍惜,朋友不在多,知心的就足够了。
篇七: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之间情同手足的故事。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因为战乱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
当阿米尔目睹哈桑为自己捡风筝强暴后,编造了哈桑偷拿自己手表而赶走了了哈桑,因为他无法在直视哈桑那双纯真与清澈的眼睛,他无法背负起哈桑对他的信任与忠诚。明明哈桑是因为帮他捡风筝才遭受痛苦的,可当他在转角目睹哈桑被伤害时,却只是跑开。因为他自身的懦弱,又因为害怕将自己卷进这场风波。
当谎言说出口时,真相就像沙漠里的独木舟,勇气和时间则顺着船偷偷溜走,因为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的罪行与丑恶。为此,阿米尔也一直饱受着良心上的折磨,终于有一天赎罪的机会来了,父亲昔日的好友将他召回阿富汗,再次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才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家乡因为战争和他童年记忆中的美丽景象不再重叠,好友哈桑和他的妻子也早已被塔利班的头目杀死,他们的儿子索拉博成为了孤儿,生活在孤儿院中。
然而一个惊天谎言,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是父亲的私生子,忽然间,一切都有了解释,为什么哈桑作为仆人的儿子,却可以获得父亲对待他一样的关心。为什么当他问父亲什么时候请新的仆人时,父亲大发雷霆,还有当哈桑离开时,父亲和哀求与难过。
同样作为父亲的儿子,阿米尔是高高在上的少爷,而哈桑却因为母亲离家出走,名义上的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被嘲笑,同时阿米尔也背负了许多,因为父亲不能公开表露对哈桑的爱,以尽人父之责,只能将怨气撒在他身上。阿米尔是被社会承认的一半,生活在光亮里,他父亲所有的光环与特权都会统统赠给他。而哈桑生活在另一面,那些光环与权利统统与他无关。他的父亲不是那个万人仰慕的父亲,而是那个患有小儿麻痹,身患残疾的那个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父亲。
阿米尔无法想象,当父亲面对哈桑的父亲时,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充满了自责与后悔,他是不是也同自己一样无法再去直视那双和哈桑一样清澈的眼睛。不过父亲一直在赎罪,他用施舍街头上的穷人,建立孤儿院,去弥补自己的罪恶。而自己呢?只会讲怨气撒在自己背叛的人身上。当阿米尔用石榴砸哈桑时,希望他反击,这样好像自己能弥补些什么,可哈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站在那,反而加重了阿米尔内心的折磨。
父亲的好友临终前告诉他,让他去孤儿院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送到养父母的手中。为此,阿米尔遭受了重重困难,同时见识了一个国家最黑暗的地方。男人为了养活妻女售卖自己的义腿,街上到处都是一副破败的景象。
当阿米尔到达孤儿院,才发索拉博已经被卖给其他人,而买主就是当年强暴哈桑的人,这一次,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的去面对。关键时刻,索拉博用父亲教给他的弹弓射瞎了买主的眼睛,最后他们逃走了。
当阿米尔去找索拉博的养父母时被告知其实根本没有养父母,这是父亲的好友,在给他一次赎罪的机会,这一次,他也犹豫了,不过最终他选择收养索拉博,将他带回美国生活。
当我看到他带着索拉博放风筝时,他为索拉博捡风筝,让我想到哈桑曾对他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免说谎,但我们不应该去说出那些伤害他人的谎言,如果已经说出了口,那么当有机会弥补时,我们应该像阿米尔一样,追随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
篇八:读《追风筝的的人》有感800字
人一辈子都在追,有人在追逐自由,有人在追逐权势,有人在追逐钱财,有人在追逐一个人。
“终其一生,我们只为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
读完《追风筝的人》,我的心情只能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我因主人公阿米尔的懦弱而叹息,因哈桑的悲惨命运而无奈。命运多桀导致的悲剧,令人深思。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书中重复多次的一句话,这并不是缠绵悱恻的恋人间说的情话,也不是血浓于水的亲人间担起的责任,而是仆人对主人的赤诚之心,超越朋友界限的不朽友谊。这样的忠诚,这样的真挚,让我喜欢上了哈桑这个人物,虽然他的种族被众人歧视,虽然他的兔唇遭人嘲笑,虽然他的性格惹人欺压,但我欣赏他的淳朴,他的善良,他的勇敢,相比于下,主人公阿米尔却显得十分渺小、懦弱。
风筝事件是主人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正因为追风筝大赛中的一段插曲,让哈桑一生都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正发生的一切,阿米尔都在远处看看,却仅仅是看着,没有上前帮助,没有及时制止,懦弱的他,仅仅是看着。战争使故事向前发展,为了生存,阿米尔与父亲一起奔逃到美国,曲曲折折,阿米尔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患病而终,她心中也仍然放不下自己愧对的那个人,于是他决定踏上返乡之路,去寻找最初的那个人。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再次回到家园,迎接他的,却是一个让他窒息,让他手足无措的消息——哈桑,他的伙伴,在战争中被俄罗斯人枪毙,并意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也许是出于内疚,也许是因为同情,他决定收养哈桑的儿子。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致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欢的玩物,他才会不知不觉地笑起来。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心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结局不算悲伤,但读完心中仍然感到十分苦涩。我们应该在开始时就学会珍惜,以免经历懊悔与伤痛的纠缠,追寻一生,却再次扑空,万劫不复。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900字
  • 相关推荐